2013-03-26 14:31:19bead

內湖社大-創意編織潘美伶老師


不解「織」緣─創意編織潘美伶老師
許多人都曾編織過夢想,有些得以付諸實行,有些終究是夢「想」。正值天命之年的潘美伶老師,從卻在年輕時就早悉天命似的,開始實際地「編織」起自己的夢;其編織作品也有如夢境,源源不絕且富有創意。好奇是什麼道理、因緣,讓潘老師數十年來對「編織」如此情有獨鍾、魂牽夢縈?潘老師搖頭直說不知道。好比有時陷入情網,自己也不了解原因。潘老師說,也許是自己的媽媽、阿嬤都有打毛線,在自己18歲「正式」進補習班上編織課前,其實就會打了。血緣或許是締下不解「織」緣的答案─天生就留著愛編織的血液。

D3.jpg
潘美伶老師

上圖左,美伶老師拿著一串編織作品對我們說了一段緣由:「當初在求學階段本來想念服裝設計,但因父親並不贊同而作罷,然而我還是選擇了編織做為我的職業。這串作品是父親有一次去日本旅遊帶回的禮物,收到禮物的當下真的非常感動,也知道自己這些年的堅持與努力終於獲得了父親的肯定。」

內湖社大「創意編織設計輕鬆學」
創意編織設計輕鬆學課程,當中的「創意」二字,可不是「虛有其名」。由於潘美伶老師常透過逛街和生活經驗獲得靈感、一再翻玩出新作品,所以此課程的「創意」之處,其實主要彰顯在老師日新月異的講義、和多變造型的作品教學上─每次開課的講義都不重複,過了這村就沒那店。

J5.jpg
潘美伶老師在課堂上非常用心的指導學生

服裝設計系學生,拜師學「手藝」
在老師創意編織社大班幾乎清一色的婦女學生中,有位「違和」的年輕型男。是班上唯二的男生之一,被大家選當「班長」。班長是實踐服裝設計系的畢業生,目前正繼續攻讀服設研究所。他說:科技發達,衣服產出只需在電腦上畫好設計圖,即可像列印一樣地,輸出完成品。由於在大學,針織手搖機、電動型機具都已學習過,卻沒有任何手工藝課程。而班長認為,「機器有機器的限制,手還是擁有機器變化不出來東西」。他以台灣設計師古又文為例、就曾以編織技法創造出超凡美感的服裝,揚名國際舞台。對服裝設計懷抱熱情的他,趁著念研究所,擁有較多空閒時間,投身瞭解「手」能為藝術帶來的可能性。實際學習的心得:發現編織在設計及素材的使用上,變化性超出想像。

G1.jpg
老師與班長的合照

談到不自學的原因,班長說,人容易對陌生的東西心生畏懼。初學者看到工具書裡的編織製圖,像看無字天書,容易產生「哎呀,反正我就是不會!」的想法、畫地自限。通常只把注意力放在漂亮的圖上,而不會真的耐著性子研究作法。而報名前沒做太多事前調查、比較,事後卻發現遇到的老師非等閒之輩,其實是個高手高手高高手,班長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他望向老師的出版說:我是進來後,才知道原來這個老師出過這麼多書,而且本本「真材實料」,毫無「灌水」地將知識傾囊相授。

201211161392.jpg
服裝設計所學生「班長」自製的,皮革收納袋

201211161375.jpg
老師的眾多著作

「再老可能就沒力氣寫了。」潘老師說,畢竟接觸了編織一輩子,想在老人痴呆前,把腦子裡的東西騰寫出來。出書不為了甚麼,就是為了記載,為了傳承。


面面俱到的教學本事
還有學生表示,過去許多手做都能憑看書無師自通,可是毛線編織卻怎麼也一竅不通,所以參加了社大體驗課。老師清楚、靈活的講解和示範,使她三兩下就將一個髮飾給鉤出來。這也讓她對老師的教學能力批了個大「勾」,當天就報名了正式課程。「我原本連棒針鉤針都不會拿,開學不久卻很快可以有自己的成品,相當有成就感」,她接著說:經過幾堂課後我再去租書,全部都看得懂!使我對「學習編織」改觀,不再覺得它是件難事。

潘美伶老師說,社大課程學生程度不一,她會衡量出適當的教學節奏,讓每個人最終都能達到課程目標,完成作品。此外,她也會掌握學生不同的需求。潘老師舉例:像我知道班長主要想學技術,創意方面比我還厲害!所以我都讓他自由發揮,不會硬性要求他按照我的範本去做;而課堂中有的學生,本身也是持有專業證照的編織老師。她們來這裡是為了觀摩我教學,如果有技術上的問題,也是同樣利用這段「上課時間」,私下問我。「至於很多像我這樣的歐巴桑,來學打毛衣主要是為了『打發時間,和編織友誼』。邊打邊聊天,進度落後了也沒關係」,潘老師笑道。

j6.jpg
老師教學的熱忱感染著學生。上圖右下角-老師設計的亮片式大披肩

D2.jpg
學生之一:持有NAC證照的編織老師,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的創作作品。
幫我們展示了美伶老師的創意編織作品-黑色雙面可穿的披肩樣示。

h2.jpg
利用工具「銀飾鉤針」,「編」出來的手飾。

求「織」若渴  終生學習
好奇老師當初為何選中日本,作為研修編織技法的國家?潘美伶老師首先提及自己日文二級的語言基礎,後來也大方承認自己「哈日」─特別欣賞日本的織物創作,肯定它們這門技藝上的發展,至今仍年年都會到日本走一趟,攝取織物的相關創意、與技法養份。從剛開始的人生地不熟、乾脆直接招部計程車跳上去,告訴司機想買毛線,四處去找;到後來可以靠自己搭電車,熟門熟路地找到內行的私房店家。「為了編織,我真的投資在自己身上非常多」,潘美伶老師說道。而這點,從老師課堂上提供學員體驗的各式個人編織工具蒐藏中,也可見一斑。如日本人發明的髮飾編織器;用來編織飾品的銀線鉤針,或因為方便量產而生的,半自動編織機─其編製一頂毛帽雖然有其創意上的侷限性,但在效率上,比手打快9倍。老師說,其實家裡還有一台廠機規模、面積約有兩張課桌椅大的全自動編織機。看來老師真的愛織成痴,就像許多陷入迷戀狀態的少女:對心愛的對象充滿好奇及佔有慾─老師不但對各國、各式各樣的起針方式瞭若指掌;對林林種種的編織工具更如數家珍。舉凡編織的周邊商品,不敢說應有盡有,至少也見怪不怪。

D4.jpg
實作時間時,潘老師除了四處關注同學手中的進展,也不厭其煩地指導學生的疑問。

D3.jpg
師生們正利用圖中的「半自動編織機」,為要捐給慈善基金會的毛帽做準備。


D1.jpg
髮飾編織用具。老師用後心得:把五根手指,變成五根木頭,並沒有更好用。


現場隨意請一位同學做教學評鑑,皆肯定潘美伶老師真金不怕火煉。就像深諳原理的人,懂得融會貫通,再複雜難解的習題,也難不倒。如常有同學拿其他工具書的圖片,請教老師織法。即使是老師從沒看過的紋路,也能一下子「破解」出來教學。

班長說,老師曾自嘲:什麼都不會只會打毛線。但他卻十分佩服老師那「一輩子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熱情。

不「打」不相識 不「教」不相知
面對學生佳評如潮的反應,潘美伶老師有感而發地說,真的很感動學生都很幫忙,平時也十分關照自己。自己因為從事編織、打毛線教學,也幸運地結交到幾位,氣味相投、10幾年交情的好友。一名從南越嫁來台灣的學生,想利用下班時間學點實用技能,而來到班級的中間。在與同學討教與討論的同時,也討出了交情。在潘老師的創意編織班裡,同樣都是「低頭族」,許多人打毛衣打發掉時間,卻也編織了友誼,為彼此帶來毛線般的溫暖。

H1.jpg
學員快樂的一起上課,一起學習與創作。

上圖左一,為即將步入緍堂的新人,體貼的未婚夫陪著未婚妻一同來上編織課,讓人感覺到美滿家庭的溫暖。上圖左二,為台灣新住民-越南籍的學員,原本在社大學國語的她,和先生討論要學一門實用的手藝,於是選擇了潘美伶老師的編織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同學們的熱情與老師的親切指導,讓她學習起來沒有任何的障礙,雖然工作時間很忙且能夠編織的時間不多,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想拿起勾針的她,向我們展現出她在編織裏找到的快樂。

F4.jpg
老師開心的展示學生們的作品



潘美伶的編織天空Blog


潘美伶老師
2210548kgeekqqekttttq4.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潘美伶的編織天空Blog


達人威客採訪編輯 - 韓經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