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4 15:19:28collins

我看台鐵大罷工

近來常常搭火車往返,無意間看到了一份在火車站發散的傳單,覺得很有趣,以下幾點,是我根據這張傳單的立論和訴求所寫的幾點想法。

1.反公司化,要確保員工權益
任何一個利益團體,一定都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為自己爭取權益。然而,這社會上這麼多不同的組織、聲音,到底哪些人的權益要被犧牲,哪些人的福利要被削減,從綜觀的角度分析,這的確不是個簡單的課題。因此,我們只能提出一個大膽的前提,那就是:沒有一件事會做到絕對讓所有人都滿意。
如果這個前提假設可以成立,那我們才能再進一步談,是不是有人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受到太多的傷害?或者是,得到過多的特權。

所以,看看這些台鐵員工的權益,從原本是公務員的待遇變成一般的企業員工,我們可以從中嗅到什麼樣的訊息?這原本的優厚福利真的屬於他們的嗎?他們拿的報酬和對工作的奉獻有成正比嗎?

2.反民營化,要捍衛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說穿了其實就是沒有。民營化是解裝政府這部龐大機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他成功解決了許多行動遲緩、辦事無效率的問題。因此如果說民營化是個潮流趨勢,那反對民營化無疑就是反對變革,那只會讓人看笑話而已。

3.反圖利高鐵,要維護國家資產
我不大懂台鐵的工會抗爭和高鐵扯得上什麼關係,這應該是兩個獨立的議題,就算政府真有圖利高鐵,也不該被在這裡討論,也不代表台鐵就不該裁員。另外,國家資產的定義在哪裡?我們台灣人連國家的定義都爭論不休了,更遑論國家資產。如果資產真有其被保護的價值,可不可以在民營化契約中明文規定,或設立博物館收藏,維護國家資產難道只能用台鐵工會的自肥之道嗎?

4. 反消滅台鐵,要永續經營
這裡我把台汽民營化的例子做個結合。傳單寫「台汽結束營運也意味著終結偏遠地區民眾行的權利」、「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將因公司民營化而支離破碎」。這些是特例還是常例?地方政府該不該負擔點責任?況且鐵路的設置具有龐大的沉沒成本,民營業者難道在顧及自身利益的同時不會多做考量?總歸一句,這些仍然是有議論的空間,事情不會這麼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