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1-16 03:52:05colisa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周末我看了一部DVD「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真的很棒!

這部片子上映有一段時間了,之前看預告片覺得太暴力,不是很想看。但看完後才發覺它真的很好看,我特別喜歡結局的鋪陳方式。

大衛芬奇的片子果然有一種特殊風格,強烈的冷調色彩營造炫麗但迷離的感覺,既疏離又令人似曾相識。這部片子有很多地方值得討論的,無論是電影敘事手法、對物質欲望的反省、或是其他方面,我只能說說一小部分,其他的讓大家自己去看。

冷調的藍黑色給人的感覺,就如同主角傑克一開始的生活,被物質生活所欲。當傑克自述他的生活樂趣來自郵購目錄,不停地買著一件件高級家俱,當公寓被這些家俱填滿並標上價錢的畫面,如同IKEA目錄一樣,真諷刺,這就是人們想要的生活!但他仍然很壓抑,為失眠所苦,永遠在半睡半醒之間,只好不斷買著各種高級品來滿足自己。

這樣的場景雖然荒謬,對觀眾而言並不陌生。我想多數人多少都有類似經驗,壓抑的生活與沒有出口的憤怒,對物質欲望的追求,是為了滿足自己不知從何而來的欲望,看的真是心有戚戚焉,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會淪落到那種境界。

不過,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泰勒要求傑克體驗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痛苦,從一開始互相痛毆的痛快、用強鹼腐蝕手背的疼痛、高速駕車衝撞後的昏昡劇痛。我能理解泰勒為什麼要如此強調「痛苦」的重要性,人似乎只有在深刻痛苦之中,才能真正體認並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事實。我想這種感覺一定會令人上癮,愈是痛苦愈能體驗自身的真實性。

老實說,我還真的有點想試試不同痛苦的快感,不過我沒那麼勇敢,我還是很怕疼的,不然的話,我在五、六歲的時候,有過想把剪刀刺入肚子的念頭,或是試著用刀片割自己,看看結果如何,當然這些事最後都沒做。

然而,我小時候還是有點小小的自虐,當我對自己不滿意時,有時我會罰自己脆著讀書,或是用力打自己的臉頰、用鉛筆刺自己等等。當然,一個十歲的孩子這樣做可能有些奇怪,但我總覺得要有些微的刺痛,我才能體驗當下那件事的重要性。

我想,痛會比其他感覺更易令人上癮,更能使一個人體驗自身的存在,不然劇中那些人不會不顧一些的享受著打架、自虐的快感。有時候會猜想這是不是人的本性之一,我們總不喜歡永遠過著安逸的生活,每隔一段時間總得讓自己疼痛一下,不論是心靈或是身體上的疼痛,至少可以證明我還活著。

導演藉由泰勒在片中傳遞不少訊息,有很多都值得深思的句子,不過,有一句話一直讓我不停地思考,他說,「人只有在拋棄所有的時候,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這句話至少出現了二、三次,例如:當傑克公寓爆炸時,所有的精緻家俱付之一炬時,這句話代表的是拋去所有對物質的欲望,傑克才有可能自由。

但人要拋棄所有,是不是包含拋棄希望在內?人是不是要拋棄希望,才能獲得自由嗎?我之前一直覺得,希望是使人們活下去的最大動力,當然所有的希望也都是一種束縛,在某些人身上看到,希望有時也成為一種羈絆。人為了達成某種希望,就必須選擇犧牲某些東西,問題在於這裡的希望是誰的希望,真的是出於自己的希望或是社會對你的希望,這不一定是能分得一清二楚的。

哎!這個問題太複雜,不是三更半夜的我能想清楚的。嗯!我答應過不要再熬夜寫東西,以後要早點睡,不然我可能也會像傑克一樣有失眠症,頭腦也不太清楚,永遠在半睡半醒之間。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 It's only after you've lose everything that you're free to do an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