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2 02:07:37coldbean

讀「文盲」

(野葡萄文學誌七月號)

一個歷經戰火風霜,時代磨難,寫出「惡童日記」那樣真實擲地有聲作品的作家,其自傳居然只有區區七十六頁,在手上握著薄薄一本,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怎麼說,這本書的內容都不太像是「惡童日記」作者的「傳記」──這位作家把一整個人生濃縮成警世錄的運鏡,沒有想像中的浩瀚格局、自憐與悲情,我們讀到的氣味就像是一種倖存的悲憫。理當有的恨與感嘆的力量則全呈現成一個極簡主義樂章。

往往是在這種不經過度修飾調整、情緒化的藝術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最具張力的心靈體會。這極簡(Minimal)樂章背後蘊含的正是雅歌塔依舊純樸而謙卑的心態;儘管這樣的作家在戰亂時代裡扮演的多半是悲劇人物,她卻沒有從悲情作為出發的力量。單純的抒發,簡直讓讀者覺得她深深被一個巨大的世界給震懾住,而經過後,一切都像是夢的置換,連寫作與語言這件事情也一樣,留下雅歌塔惶然不知身後的背影。敘述這些不凡經歷時,其語言冷靜得像是一個他者,客觀的,有條有理的,不濫用形容詞的講出一個個清晰卻離散的故事。整本書的詞彙少到,真只有極簡手法寫得出。我一直想,雅歌塔若不是已經看透而氣定神閒,恐怕必須要忍住很多情緒,才能有這樣乾淨的文本。

換個角度,「文盲」給我的最大體悟是:當故事本身已經夠強大,在敘述力道上的使用要多麼恰到好處。雅歌塔的娓娓,即便無法說是一個最好的範例,也已經清楚提供了這樣的思考點。尤其當那樣的世界看起來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想像的,怎麼讓「故事」成為故事自己,擴散出本身的色澤,其實就像把富有旋律性的歌詮釋得宜,不是件如看起來輕鬆簡便的事情。其中掌握語言的適當程度,舉重若輕的流瀉擷取,需要一種形式之外的誠懇。

這極簡其後當然有著背景,雅歌塔把這些戰爭、顛沛失所、被殖民全都急速封裝成一杯N倍N次方濃縮咖啡。閲讀的時間感覺起來不需很長,但真要將其吞嚥需要鑑賞與理解的耐心。此外,透過作者自小閱\讀與書寫的體驗,讀者也得以對雅歌塔語言最原本的初衷進行探勘。用理解「惡童日記」的方式去理解「文盲」,很難得到相同的共鳴──但若相信惡童日記裡面對於生命的存在質疑,文盲裡無疑給予了這樣存在質疑的原型發想思維。

去理解一個創作者不「總是」件愉快的事情。但除了心靈的溝通外,雅歌塔也將一個非以母語寫作的作家,其創作轉折與出版過程平鋪直敘得近乎像那只不過是窗外的一景罷。但那「一種衝著文盲而來的挑戰」,究竟有沒有更多解釋呢?在「文盲」裡,雅歌塔像是寫一本「生命序文」般,對於自己的作品並沒有太多的深入探索。「文盲」提供的種種創作心靈起點、何以持續,以及對於書寫的誠懇態度,全都像包裹在一個壓抑的氛圍下。又或者,對於深受「惡童日記」衝擊的讀者如我們,這本小書裡的壓抑感覺會因為這般「文本──創作者」對比而特別強烈,七十六頁怎麼想都是太誇張。但我想真正在雅歌塔心底,「文盲」本就不是寫來解釋自己的一切,而是給出更多思考其作品角度的觀點。對生命本該抱有謙卑之心,唯挑戰的勇氣與挺立自身價值的人文視角,不應就此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