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5 00:10:45LC
家
好友買房子了,所謂的家,變得比較具體。
好友在兩年前才離開家,有很多原因。我們對家的感情不盡相同,我是因為掛念家人想家,她則是回到了家還會想家。儘管我們對家的定義、表達不同,但在我們心裡,家有時候薄弱到讓人忘了它的存在,有時候卻深厚的令人想要逃。
隨著家裡環境的關係四處遷徙,曾經自己構想家的藍圖。從透天厝,給媽媽、姐、妹和自己各一層,還保留大夥兒聚集的空間,另外有栽種芒果樹、樟樹及草皮的庭院;那想法漸漸變成是在喜歡的地點買一塊地,房屋自己設計,不變的是家人能擁有的私人空間、相聚的空間及庭院;年紀更大後,想要的家變小了,因為只考慮自己以及伴侶。
許多年前,第一次在外面租房子,朋友問:「妳要回家了嗎?」我會說:「下星期才回家,我現在要回宿舍。」我就是不願意將外面住的地方稱為家,通常會說宿舍或是住處,到現在還是一樣。甚至那種行為應該叫做「租房子」還是「租房間」,我都覺得應該要為它正名。
當然我沒那麼不可理喻啦!要玩這種文字遊戲,很累人。可以這樣區別,我說的家是「Home」,住的地方比較像「House」。或許未來有一天,和自己的伴侶,合住在外面租的小公寓裡,我會認同它,名正言順地把那裡當作「家」。
好友在兩年前才離開家,有很多原因。我們對家的感情不盡相同,我是因為掛念家人想家,她則是回到了家還會想家。儘管我們對家的定義、表達不同,但在我們心裡,家有時候薄弱到讓人忘了它的存在,有時候卻深厚的令人想要逃。
隨著家裡環境的關係四處遷徙,曾經自己構想家的藍圖。從透天厝,給媽媽、姐、妹和自己各一層,還保留大夥兒聚集的空間,另外有栽種芒果樹、樟樹及草皮的庭院;那想法漸漸變成是在喜歡的地點買一塊地,房屋自己設計,不變的是家人能擁有的私人空間、相聚的空間及庭院;年紀更大後,想要的家變小了,因為只考慮自己以及伴侶。
許多年前,第一次在外面租房子,朋友問:「妳要回家了嗎?」我會說:「下星期才回家,我現在要回宿舍。」我就是不願意將外面住的地方稱為家,通常會說宿舍或是住處,到現在還是一樣。甚至那種行為應該叫做「租房子」還是「租房間」,我都覺得應該要為它正名。
當然我沒那麼不可理喻啦!要玩這種文字遊戲,很累人。可以這樣區別,我說的家是「Home」,住的地方比較像「House」。或許未來有一天,和自己的伴侶,合住在外面租的小公寓裡,我會認同它,名正言順地把那裡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