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9 21:42:26雲淡風輕

〈自嘲〉

這是轉載6/8中國時報的文章
我覺得它寫的真的很好...

自身有病自心知,
身病還將心自醫。
心若病時身亦病,
心生原是病生時。
──明.孝宗〈自嘲〉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O5),是明朝第九代皇帝,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對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明憲宗病死後,他繼位,年號弘治,即位後廉潔而賢明,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整頓吏治,斥逐了憲宗時的佞臣和外戚,重用賢臣;興修水利,同時,更定律制,復議鹽法,革廢一應弊政,因此朝野稱頌,人稱弘治中興。在位十八年,終年三十六歲。

孝宗即位後,為讓政治清明,可說勞心又勞力,加上先天體弱,常常生病,稍一不適,即誦此詩自我解嘲,每句都有「心病」,可知他的「病」來自「心」,詩中隱含「心病還須心藥醫」之意。這首詩可能脫胎自佛教的四句偈語:「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還將心藥醫。心境靜時身亦靜(或作:心若正時身亦淨),心生還是病生時。」

日人谷口雅春先生《生命的真相》書中有一句話:「我們的心裡有一塊會引來災難的磁鐵,生病是因為內心軟弱才會把疾病招惹上身。」他認為所有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心之樣貌」的投影。可喜的是明孝宗能看透問題的根源,身體不適時就以此詩自我解嘲,這不僅是一種情緒的發洩,也提醒他要從「心病」的泥淖中走出來。

明孝宗有著多難的童年,他的母親在萬貴妃的陰影下偷偷生下他,而且直到六歲才敢站出來與父親憲宗皇帝相會,後來得以繼承大統,實屬幸運。不過,特殊的經歷,不僅沒讓他憤世嫉俗、乖戾暴虐走上邪路,或怯懦畏縮人格產生偏差,卻造就了他嫉惡好善的性格,富於同情心和正義感,這在皇帝之中是少有的。

另外,據說他後宮中只有一位皇后張氏,恩愛和諧如民間夫婦,我想:他淡泊女色,只娶張皇后,一方面是因他體弱多病,另方面可能和生母被萬貴妃害死,自己身世淒涼險惡有關。

「身為客兮心為主,主人和平客安堵。若還客主不康寧,精神必定隨君去」,如果現在社會上罹患憂鬱症這些有「心病」的人,能夠像明孝宗一樣,瞭解「心病還須心藥醫」,碰到問題,不是以「自殺」來逃避,而是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個態度來處理,那麼,這個社會將祥和許多,也不會有那麼多不該死而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