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1 13:20:03鑄心齋主人

【晾書】往事並不如煙/041113/v.2

作者/ 章詒和
出版社/ 時報文化
ISBN/9571342106

  古代史與近代史的書寫面對了一個共軛相生的難題,古代史必須在斷簡殘篇中拼湊出主題的原貌,而近代史則必須在浩秩繁卷中清理出主題的真相。《往事並不如煙》處理的是1950~70年代的「反右運動」及文革,構成本書主軸的均是一時俊彥,報導、著作、記載均已有相當豐厚的累積。而作者本身為民盟要角章伯鈞之女,與書中六個要角互動接觸相當緊密,記憶就已經自成一處「浩秩繁卷」;是以,「脈絡清晰」成為創作的第一個難題。
  作者本身具備了文革受難者與受難者家屬的雙重身分,要能捐棄申冤心態,提供讀者一個可自行臧否的客觀材料,又要能在這六位要角的側寫之中,讓讀者能自行拼湊出真正主角-章伯鈞的形象,並為自己父親在近代史重新贏得一個較公平的評價,是創作的第二個難題。
  面對這樣兩個難題,作者巧妙的在書目的六位要角之外,以一組經緯線來處理。事件是經線,規範了時間向度,每一個角色都在「反右運動」至文革結束這段時間向度內活動。每個角色的登場都替「反右運動」及文革揭開一角序幕,而每個角色的謝世也為那個時代譜出一段尾聲。
  人物是經線,為角色的言行定下基調,藉由六位要角身處大時代的作為與景況側寫了「反右運動」乃至文革的荒謬與殘酷,而作者及父母與六位要角之間的互動串連了整本書,也分別隱約映出了章伯鈞的身影。
  這組經緯線支配了歷史的雜枝繁葉,使得「反右運動」這一段近代史有了一個看似客觀其實主觀的佈局,但卻不顯得武斷偏頗;而作者藉由堆積記憶中細緻的枝微末節給了書中角色一個血肉豐隆的形象,再藉由各角色面對事件的反應來塑造他們的性格,最後再以各角色的互動(尤其是與章伯鈞的互動)投影出章伯鈞的形象與性格,一連串的側寫化解了兩個難題,而書寫的細膩與編排的轉折都堪顯作者深厚的文學技巧。
  同樣是書寫那一時期的創痛,「傷痕文學」由初期沉痛的吶喊到哈金「事不關己式的切身之痛」是一個成熟的系列,而《往事並不如煙》似乎又揭示了另一個系列開展的可能性,且與「傷痕文學」互為對照。若說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繼承者的哈金,是將那段傷痛以畫刀塗抹而成的油畫,那《往事並不如煙》無疑是以工筆雕琢的國畫了。
--
  初在誠品看到這本書,書名《最後的貴族》(牛津大學出版社),以為又是前朝遺老遺少緬懷前塵往事的流水帳,深色無表情的書皮實在很難吸引我去翻閱;讀了幾段,只覺描述的人事(民盟)群相迷離遙遠如發生在另一個世界。
  後來在時報的開卷周報頗八卦的報導了有關這本書在台灣撞書的事件(時報擁有台灣地區版權,牛津大學擁有全球繁體版權),一方面證實時報的開卷周報已經日漸蘋果日報化,連個像樣的書評都寫不出來,另一方面也引起我探究這兩個版本差異的興趣。再次到誠品拿出這兩個版本比對,或許心境不同,頗覺這本書有可觀之處,當下買了時報出版的《往事並不如煙》(比《最後的貴族》便宜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