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是從小教出來的
一本教育小朋友自行理財的書籍, 分收入、支出、負債、投資及理財理財五項進行說明。並建議要有定期的家庭會議、設計成長目標、建立正確態度、用鼓勵、激勵的方式來建立小朋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文中並提共了一些小表格及小遊戲來輔助與小朋友的互動, 不過還是建議讀過財金的人買書前要再多看一下。
曾經聽有一個朋友說, 他們家是將每一件工作, 例如洗衣服、洗碗、掃地、擦桌子、倒垃圾等都視為單一工作項目, 由每個家庭成員的喜惡來判斷每一項工作的價值, 然後再分派工作, 或用金額補償。如是可收分派家庭的任務, 又可讓每一個人瞭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只是不知這樣會不會造成每個人都認為做事就一定要有收入的現象。
想到了一個跟棉花糖理論的東西, 好像是說給小朋友一個糖, 若現在吃就只能吃一個, 若一天以後再吃, 可以吃兩個。其投資的日報酬率為100%, 若可以等到隔天再吃的小朋友, 其長大以後會較有機會富有, 因為他可以忍受短期間的慾望, 不急於享受。而馬上吃掉的小朋友, 就可能成為新一帶的月光俠。
財金的書出多了, 顯見社會對這一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殷切, 以前連複利終值、年金現值都不懂的人就可以賣保險。現在做理財專員的人要懂戈登模式、要會股票、基金、期貨、債券, 然後再來跟投資人講說為什麼要做保險。投資海外的基金或不動產、遺產稅的規劃、海外子公司、基金會、如何捐贈、買靈骨塔、買畫、買空氣, 好像變成了大家都會的人東西。
嚴格來說, 台灣人的錢真的變少了。少在經濟成長率愈來愈低、少在很多企業都到大陸投資、少在學歷高的人愈來愈多、少在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愈來愈低, 少在有的人願意到韓國去幫佣, 有的人乾脆待會家裡, 足不出戶。失業率的數據很久沒有看到, 不過我想應也是提高了很多, 想來它並不是摩擦性的失業。當政府積欠社會或企業愈多債務的時候, 真的很難想像, 現在的小朋友要如何來清這筆帳, 或是等著看誰撐的比較久吧。
繼草苺族之後, 不知道會不會出現了一種叫棉花糖族或是泡泡族的學弟妹。其指的是那一階段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不知何去何從。幾年後, 就算是讀了好高中、好大學、好碩士、進了好公司, 可能還是沒有辨法卡到好的位置, 因為現在優秀的碩、博士就己經一堆找不到好工作了, 又何況是那些現在還在學的學生。就算在同儕裡面算優秀的人才, 進入社會也將會被埋沒, 可以很合理的預期。這樣的未來將可能讓人感到無力, 進而覺得一切都將泡沬化, 未來不是夢, 而是夢魘。
無論社會怎麼變, 日子還是要過。有的人會去報怨為什麼不是生在富裕之家、為什麼沒有中到樂透, 不如好好思索如何靠自己的真本事來做一些事。看輕或忌妒別人的成功, 不如看重或認真的思索如何掌握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