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9 11:12:41海揚

論--翻案文章〈縱囚論〉的盲點

論--翻案文章〈縱囚論〉的盲點

一、「死刑犯」是否都是歐氏所謂「小人之尤甚者也」?
歐陽脩雖然是在批評唐太宗「縱囚」的不合理,並且他的文章鋪陳會讓人覺得非常合理並且近於人情得多。但,其實,評斷太宗「縱囚」之舉不合理的歐陽脩,自己的文章立論也有盲點。怎麼說呢?因為,歐陽修很顯然地將「死刑犯」的定義窄化了。他說所有死刑犯都是因為算計到太宗一定會大受他們依約回來赴刑的感動,並且真的釋放他們,所以才依約回來,不然,怎麼可能做到君子都做不到的「視死如歸」?

然而,當時候關進監獄裡被判刑的死刑犯,都是因為窮兇惡極才被判了死刑嗎?我認為不見得。也許有的人其實是因為文字獄等等的因素觸怒了太宗才被判死刑,並不是因為犯了什麼極惡大罪。那麼,這些人之中,或許也有人擁有高尚勤操,這些高尚情操的人之所以會依約回來赴死,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了。事實上,因為文字獄等等的因素而被判死刑的情況,並不是不可能。試看魏晉時不就有這樣的例子嗎?最有名的就是稽康的「廣陵散絕」而從容赴死的故事了。

如此一來,那麼歐陽脩就顯然錯估了「死刑犯」的定義。也就落入了另一種不合情理的批判。這或許是這篇立論甚佳的文章的小小盲點。

二、社會學裡的「雙重偶連性」
歐陽脩在〈縱囚論〉裡說:「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讓我想到了社會學裡的「雙重偶連性」。意思就是,因為太宗與囚犯都「諜對諜」般地去揣度「對方會怎麼揣度自己」,所以才能夠成就「縱囚」的千古美名,只要太宗與囚犯間,任一一方沒有試圖揣度「對方的揣度」,那麼「縱囚」之名不會出現。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