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1 21:27:05台長

6月25日第十五場: 淡飲洛神花茶的下午 講師利玉芳簡介


利玉芳,一九五二年出生於屏東內埔,高雄高商畢業,現於台南下營經營白鵝生態農場。為女鯨詩社、笠詩社同仁,台灣筆會成員。著有詩集《活的滋味》、《向日葵》、《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散文集《心香瓣瓣》,兒童文學作品《我家在下營》等。曾獲吳濁流新詩首獎、陳秀喜詩獎等。
 談起利玉芳,總有些身影探進來——《笠》詩刊上的利玉芳;學術研討會上、世界詩人大會裡、文壇先進口中稱許的客家詩人利玉芳;當然,也包括在台南下營與鵝群同戲的農場主人利玉芳。跨進白鵝生態農場裡,鵝群棲息水塘四周,庭院一側以楊逵「鵝媽媽要出嫁」為主題的牆面,東海花園裡小說家筆下的鵝媽媽,無力對抗不公;而下營賀建州村裡的鵝媽媽詩人,是如何與水塘邊的白羅曼共處呢?
「最初,寫作是為了身邊的人事物,寫故人、寫家園。我從小喜歡植物,熱愛冒險,接連萌發的原鄉意識,寫著寫著卻愈益清楚明瞭。」漫步園圃,池邊的動植物如欒樹、雀榕、綠頭鴨、菅芒花、白羅曼等,以及溪流與原野,山林與鳥獸,都驅動著她對文學的堅持,對南方的依戀。
 「河流河霸或圳溝常被援用為女性、母親孕育文化的意象,從童年印象中依傍著大武山的東港溪,到為人妻、人母後移居到下營,白河、關子嶺附近的急水溪,河流記憶鑲嵌在自己掌心,長輩說這樣的掌紋嫁得好。曾經自認對國語不嫻熟的驚恐,現在看到客家文化的勃興,該也算是種客家女兒嫁得好的表徵啊。」
 過去,在反父權、主張情欲自主的女性詩學背景下,從早期《活的滋味》、《貓》詩集中純真直率的情愛主張,到後來《向日葵》、《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融入台灣政治、社會與生態等多元議題,這位屏東內埔女兒、下營的客家媳婦在養鵝事業外,確立了方向。
 詩人近期作品摻合著鮮明的自傳風格,她的目光貫穿混亂世局,用客語寫作揭示屏東內埔地區利家伙房女兒的身世,以一種抒情性,追溯過往事件,闡述對島嶼的關注:「以詩語言敘述家族史、寫自傳是我未來創作的期許,既然知道自己根著此地,就得知道自己是誰,從哪來?從三合院、宗牆背、柵門後去思索吧!」她以〈簾裡簾外〉說明過去以小腳趾形狀,判斷是否為血統純正的「漢人」的說法,簾裡簾外,誰成「番仔」,便有所鄙夷的意味;〈臨暗〉則是呈現一幅當年國民黨統治時,一遇「停電」--當年開票之誆騙伎倆,詩人央求月光星子燈籠花加上手電筒同來協助照亮,防止不法;近作〈最後的藍布衫〉則以詩人遠房叔母遭遇為腳本,描述客家婦女為著子孫的平安,也悼念出征遲歸的丈夫,妻女們以寬大簡樸的藍衫衣袖拭淚,卻未因鬆爽樣式,釋放出自我。
 穿著藍布衫的客家女子,甘心與一群白羅曼在嘉南平原的淳樸村莊相伴。「來瞧瞧我這回的得獎作品吧,這可是用鵝蛋殼拼貼成的喔!還有新造型的鵝蛋彩繪呢!」女詩人,對家園、自由與愛,鉅細靡遺的關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