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6 19:17:49Nana~

【H】與熊共舞(上)

風險和報酬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專案總是充滿風險,正因為裡頭有東西沒人做過,它迫使你必須使出渾身解數。這意味如果做成功、通過考驗,就能殺得競爭對手措手不及,你的能力將會達到一個讓競爭對手招架不住的位置,得來的競爭力將幫助你在市場上建立獨特品牌。

好機會就這樣飛了

一昧逃避風險,只專注在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事物,無異於把領土割讓給敵人,這方面在1990年代有一些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當時,相傳有兩個演進趨勢:

1.應用軟體和資料庫正從傳統的主機與終端機型式,移轉到主從式(client/server)。

2.許多公司正轉換成以某種全新、之前都想像不到的方法,與客戶直接互動: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整合供應鏈(integrated supply chain)、拍賣機制(auction mechanism),以減少交易中介。

很不幸,許多公司只把重心放在第一點,卻忽略第二點。以為只要成功採用主從式,其餘都很輕而易舉,可以閉著眼、躺著幹。事實上,在90年代,假如心力全都花在主從式的轉換,你的確是閉著眼,你已喪失了先機。

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就是一個榜樣,線上交易(on-line trading)的趨勢看來還早得很,而且困難重重……於是決定予以忽略,祈求好運,盼望有一天會重回全套服務佣金(full-service brokerage)的時代(有豐厚報酬,還有永遠巴著你不放的代理商),直接買賣不過是一時流行。這是多麼可悲的冀望啊!今天,全套服務佣金已跟全套服務加油站一樣隨風而逝,今天,美林證券用很便宜的價格供顧客們在線上交易,但它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學到這點,美林證券可說是末代的「晚期接受者」(late adopter)。

「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就像富達投資(Fidelity)、嘉信理財(Schwab)和E-Trade,其中E-Trade和一些同類公司的創立,就是為了把握這次變遷的機會。假如最後證明線上交易只是一時流行,E-Trade將會倒閉完蛋,但損失的不過是創業資金而已,這本來就明知是有風險的。另一方面,富達投資和嘉信理財則是老字號的公司,押錯寶可就賠大了,就這點來說,它們跟美林證券並無不同,但它們卻勇於冒險。

富達投資和嘉信理財的IT人員對新事業的風險心知肚明。我們花兩分鐘做了一下腦力激盪,得到一份列表,顯示在90年代初期爭奪網路交易市場明顯會遭遇的風險:

●開發能力不足;必須學習通訊協定、語言,以及一些像是HTML、Java、PERL、CGI、伺服端邏輯(server-side logic)、驗證、安全性網頁的運用方式,還有一大堆到現在都還不知叫什麼的新技術。

●沒有配套支援的能量;必須建立使用者諮詢櫃檯、查核紀錄、監督軟體、系統導覽──全都是之前沒做過的。

●線上交易的安全性頗令人擔憂;我們會被駭客、瘋子、有計畫的犯罪、自己的客戶和員工攻擊。

●可能得不到所需的經驗和人才。

●到頭來可能會發現,根本就不要先做出網路交易系統,因為時機一到,顧客自然會花更多錢請我們做。

●人們可能在嘗試線上交易之後,又重回電話交易的懷抱,留下瀕臨破產的我們。

●可能好不容易才讓自己的顧客熟悉新的交易模式,卻被競爭者搶走;這些新時代的交易者可精得很。

無庸置疑,這些風險美林證券也很清楚,但它卻選擇逃避,一直在原地掙扎,而富達投資和嘉信理財則決定向這些風險挑戰,結果在90年代積極成長。

今天有何不同?

我們處在改變的洪流之中,這也許會為平靜的生活帶來混亂。突然間,世界連結得更加緊密,一個有史以來最大的數位網路把大家連結在一起:個人彼此之間,與公司、以及與他們賴以為生的服務供應者之間,都更緊密地連結;公司與客戶、員工、市場、經銷商之間,以及跟他們工作有連帶影響的政府部門之間,也都更緊密地連結。而且,這種趨勢仍在持續當中。

在這動盪的時代,勇於冒險的態度非常重要,這關係到許多比效率更重要的東西,效率頂多使你成為一個讓人想取而代之的目標罷了──會超越你的,也許就是某個缺乏效率的競爭者,只因他更積極去冒險。

Charette的風險電扶梯

同為作者和風險管理專家的Bob Charette提出了一個挺新鮮的想法,幫助大家體會當今環境下的冒險情形。請想像你和競爭者都在爬電扶梯,當然,電扶梯和大家移動的方向相反。電扶梯移動越快,每個人的腳步就要越快,假如停下來,哪怕只是停一下下,就會往下掉。當然,如果停太久,掉到谷底,就再也爭不過人家了。

在Charette的電扶梯世界裡,允許新競爭者從電扶梯的中間開始爬,所以,如果你往下掉,保證新競爭者會從一個高於你的位置起跑。

在每個電扶梯的頂端有一支推桿,可以控制所有電扶梯的速度。如果第一個搶到推桿,就表示你最優秀,有權加速電扶梯,保持上風,而你的競爭者卻不行。

加速其他所有電扶梯,就是你冒的險,若不冒險,保證你的世界將會由某個競爭者來塑造和支配。在這個「冒險才有收穫」的時代,逃避風險的公司將落得被瓜分掠奪的下場。

忽視風險

有些公司看似明瞭冒險的必要性,但往往表現出以下怪異行為:對於冒險後可能遭遇的不幸視而不見,以強調正面思考。這是一種辦得到(can do)的態度,但卻過於極端。因為他們覺得,風險認知(risk awareness)多少都隱含了辦不到(can’t do)的意味,所以認為不妥,為了維持前途樂觀的氣氛,便悍然拒絕進行太多負面思考。例如,某些可能出狀況、讓案子大出洋相的事情,他們就根本不希望你去想。

現在,沒人會笨到忽視所有的風險,幹這種傻事都是有選擇性的,典型做法就是精心擬定一份列表,分析追蹤所有次要風險(亦即,預料透過管理作為可以消除的風險),而只忽略真正見不得人的風險。

TDM:身為國防部(DoD)顧問團Airlie委員會的一員,為監督政府的軟體獲取業務,我有時會列席風險管理簡報。曾經有一個追蹤好久的案子,我特別感興趣的,就是去看看它是怎麼處理那種真正讓我害怕的風險。當時,該專案正在開發一套軟體,用以取代具有千禧蟲(Y2K)的系統,如果交付延誤,就會造成災難。我還聽說,承包商在期限內必須交付的程式碼份量,將近六倍於過去他們在相同時間內所能做出來的東西。其實這個專案最叫人膽顫心驚的,就是期限屆滿還趕不出來,到時可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當專案經理把關鍵風險列表端出來時,我非常驚訝,其中竟然沒有任何一個風險跟時程有關,事實上,就他評估的結果,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個人電腦的效能」,亦即擔心目前的機器不夠快。「但是,嘿!別擔心,」他告訴大家,「我們已經準備一套加強過的電腦配置方案。」我很快就知道問題所在:假如對某個風險拿不出辦法,他就會把它忽略掉。

這根本稱不上是明智的風險管理,若選擇擁抱風險,而非逃避,就必須持續睜大雙眼,緊盯著前面出現的東西。

現在要怎麼辦?

做為開場,這一章的目的就是舉出一個普遍的冒險案例(擁抱風險的策略,而非逃避),其中也提到一些風險管理的經驗,希望能在你心中引出一些想法。


(本文摘自經濟新潮社出版《與熊共舞》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