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生產壓力擠壓!剖腹產增寶寶氣喘率
剖腹產會提升寶寶未來發生氣喘、過敏風險。基隆長庚兒科團隊研究結果發現,經自然產的寶寶受到生產擠壓的壓力,免疫激素反應上升,反之採剖腹產的嬰兒是直接從媽媽腹中經手術直接取出,免疫激素反應比自然產寶寶低,因此可能影響免疫功能,加上少了母體陰道益菌的暴露與抑制,因此過敏與氣喘機會皆較自然產寶寶高。
氣喘和過敏性疾病是目前兒科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2014年推估國內約有16萬5千多位12歲以下兒童罹患氣喘,對於病童家庭及社會所造成的負擔皆十分可觀。一旦氣喘發作,病童便時常需要就醫,跟學校請假,甚至必須半夜送急診,讓家長和醫界都感到相當頭痛。
基隆長庚新生兒科醫師廖穗綾表示,過去幾年,全世界的剖腹產率大幅增加,從2000年的12%上升至2015年的21%。而台灣近幾年剖腹產率更高達32-34%,排名世界前三。陸續也有許多研究顯示,剖腹產對寶寶的健康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新生兒時期較易罹患呼吸窘迫症及未來發展成氣喘或其他過敏疾病等,因此相關議題值得醫界進行深入的研究。
為了解剖腹產是否會改變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以及增加寶寶氣喘及過敏疾病發生的機率,基隆長庚兒科團隊針對579名新生兒,其中剖腹產209名、自然產370名,在新生兒出生後收集臍帶血白血球檢測先天免疫激素反應,於1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大時檢測咽喉帶菌率,於6個月和12個月大時安排嬰幼兒進行肺功能檢查,每次回診並都填寫過敏相關問卷。
結果顯示,剖腹產寶寶臍帶血免疫激素反應明顯比自然產寶寶來得差(剖腹產寶寶臍帶血的白血球經細菌刺激後所分泌的免疫激素僅自然產寶寶的1/2–2/3的量)。
研究也發現,剖腹產寶寶從1個月大時的52%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到1歲時咽喉仍有高達23%的帶菌率;相對於自然產寶寶1個月時的57%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至1歲時已降至15%。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剖腹產寶寶在1歲時其肺功能亦比自然產寶寶來的差。問卷結果亦顯示,剖腹產寶寶在1歲內發生喘鳴的機率,是自然產寶寶的1.6倍。
廖穗綾說明,剖腹產寶寶免疫激素下降推究原因,可能是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因為缺乏生產擠壓的壓力,因此導致免疫激素反應的下降。而周產期先天免疫激素反應的改變,可能影響免疫功能,進而造成過敏體質。此外,新生兒因為沒有母體陰道益菌的暴露與抑制,因此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會比自然產寶寶來得高。咽喉帶菌數高,已被證實會增加未來兒童氣喘的機會。
廖穗綾說,從此研究結果可以證實,剖腹產會影響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及咽喉帶菌率,進而增加未來發生氣喘或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因此呼籲懷孕的準媽媽,情非得已,不要選擇以剖腹產的方式生產。
由於人體免疫系統的演化,會隨著後天環境及暴露因子而改變,所以對於家中有剖腹產寶寶的家長們,醫師也提醒不用過於擔憂,可以幫寶寶從運動、飲食和環境等多方面做加強,就可以降低氣喘和過敏疾病的風險。
【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 哪些懷孕媽咪乘坐飛機比較有風險?
若媽咪您屬於以下這兩類孕婦,在搭乘飛機之前,最好先諮詢過醫師。
美國月子中心一、曾有自然流產、早產、宮頸閉鎖不全、下肢靜脈栓塞等病史;出現先兆流產、先兆早產、子宮外孕、子宮先天異常或胎盤位置異常、嚴重的早孕反應、多胎;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嚴重貧血、氣喘、癲癇、靜脈炎、暈動症等。
二、透過輔助生育技術(如:人工受精、試管嬰兒)受孕的孕婦,因受孕得來不易、太珍貴。
知識補充,懷孕媽咪坐飛機的最佳乘坐時間:
懷孕中期(4~6個月)的媽咪,屬於相對穩定時期,懷孕媽咪的精神狀態此時也比較好。在這個階段,孕吐的現象已經過去,流產的風險也低。懷孕媽咪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可以和其他旅客一樣乘飛機旅行。懷孕早期(頭3個月),是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最重的時期,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
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容易發生流產;到了孕晚期(後3個月),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易導致血栓形成。 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懷孕後期又合併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糖尿病等,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
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
美國月子中心希望金字塔頂端的菁英貝比能夠個個是未來在不同領袖的領袖。特別聘請身心靈與專研胎教法門的教授來到美國月子中心給媽媽們教導正確的胎教法門,並且在待產期間與月子期間接受身心靈課程,讓來美國生產的媽媽們心能夠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