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23:13:34clelia

巴黎.左岸.咖啡


各位女士, 各位先生, 大家好. 今天我要唬爛的題目是 : 咖啡. 嘎逼. Café


有一個法國節目去了台灣, 進咖啡店點了杯espresso, 結果來了一大杯冰咖啡, 又加奶又加冰塊的, 總共有3層不同顏色. 佬法主持人大吃一驚, 在我身邊看電視的阿發也大吃一驚.(因為法國人的espresso就是小小一杯挺濃的黑咖啡,一口就沒了那種)


我對奧美廣告心懷崇敬之意已經很久了
這敬意就是來自左岸咖啡一系列的廣告
它成功的塑造浪漫懷舊的巴黎, 創造相當人文的咖啡文化
儘管都是假象, 都是美化
但是這個虛假巴黎相當真實的存在於台灣7-11的貨架上
真是付與商品 “文化”的好典範
我對它的景仰之意有如春季梅雨, 無邊無際, 陣陣相連的綿延不絕啊

這個廣告的厲害,影響之深遠, 可以在小姐我被問過的可愛問題們中一覽無遺

--巴黎咖啡很有名, 是因為很好喝嗎 ?
要點那一種 ? (你不會以為真的有昂列奶茶這口味吧 ?)

--電視上那間咖啡館在哪裡 ? 帶我去看一下

--左岸咖啡在哪 ? 哪間是本店 ? (我都很機車的回答:我們現在在河的左岸,你看到的咖啡店通通都是左岸咖啡館)

--沒時間的話, 我們可以外帶啊 !

我聽到 « 本店 » 跟 « 外帶 », 真的是, 笑的很開心啊
我沒有想要嘲笑誰, 我真的覺得很可愛
連酥皮濃湯跟牛排都可以外帶的台灣, 怎麼會想到老法不外帶咖啡 ?
連個易開罐都沒有 !!!
我常在超市飲料區皺著眉想念7-11 : 有茶裏王, 御茶園(各種甜度), 玫瑰四物飲, 舒跑, 黑松, 菠蜜, 寶礦力, 蘋果西打, 可爾必斯, 津津蘆筍汁......你想, 寶島台灣光嘎逼就有 : 左岸, 貝納頌, 咖啡廣場, 伯朗咖啡,小虎咖啡, 輕鬆小品...(每種還有不同口味).............


這裡永遠只有 : 芬達, 七喜, 雀巢檸檬紅茶(只有水蜜桃口味), 和可樂.
每次都哀怨的要死. 開始喝可樂的壞習慣實在不能怪我啊


法國的攜帶式咖啡, 大概只有星巴客吧 ?!
還好他們咖啡店的密度等同於珍珠奶茶


我跟朋友瞎扯淡過法國跟台灣咖啡的不同, 比如說

--在台灣, 吧檯好像是裝飾的, 很少有人在那喝, 也少有人在那跟掌櫃的聊天

--台灣人挺喜歡把咖灰店當自家客廳, 點一杯咖啡可以坐兩個小時, 看書聊天樣樣來, 有的咖啡店還付了一牆雜誌, 相當貼心. 法國人倒是有很多會把咖啡一口乾了然後廁個所就走了.

--台灣的咖啡館蓋得很漂亮, 座椅有沙發也有盪秋千, 有白牆藍桌椅的希臘風, 鄉村式, 庭園風, 好像在比賽一樣. 法國的咖啡館長得都很像, 向陽那一間客人會比較多.
露天咖啡比較浪漫這個觀念哪來的我實在不清楚, 但是我覺得露天咖啡座是因地置宜, 自然演變的結果。台灣天氣熱, 太陽大, 車子多, 人行道都是車又沒風景, 不如躲起來吹冷氣, 順便美白. 法國人過了一個冷得要死的秋季和冬天, 看到太陽當然要出來晒晒. 更何況, 室內又不開窗又沒冷氣又一堆煙味, 誰要呆室內 ?

--台灣的咖啡店很講究咖啡的品質. 什麼豆子, 幾度烘焙, 烘多久, 酸味還苦味...比起法國人煮咖啡那隨便, 歐不, 隨性的樣子, 日本虹吸式那種如儀式般的專注真是使煮咖啡的人變得迷人有魅力啊

--台灣的咖啡店名字絞盡腦汁取得很特別, 什麼藍, 什麼海....法國的比較普通, 在警察局對面的就叫 « 警察局咖啡 », 在信義路上就叫 « 信義咖啡 », 跟« 噴水池雞肉飯 »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灣的咖啡館應該不會有流浪漢, 隔壁賣豬肉的也不會偷閒去喝一杯順便跟咖啡店老闆聊天, 附近的爺爺奶奶也不會去串門子. 台灣消費咖啡的是一個特定的族群.(聽說現在有35元咖啡,85度C, 說不定這情形已經不明顯了)


總的來說, 在台北的雙魚咖啡點杯卡布其諾, 不只是消費一份飲料, 還有我買下的兩小時,在都市裡的悠閒及舒適的溫度和空間, 還有我端起咖啡杯輕啜一口,那個低調的裝模作樣的姿態與微妙的虛榮.


沒有誰規定我們要怎麼喝咖啡, 每個社會有它接受一個外來物的方式.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以下粗黑, 斜體, 18級),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咖啡文化發展成現在這樣, 變成喝咖啡人展現自我品味的方式.


謝謝收看(下台一鞠躬)







春藥 2020-02-21 17:02:52

挺好~!

mqeiw 2013-05-16 21:17:45

又悶又熱的天 真煩!!

momo’s march 2008-07-11 16:42:31

好險我不喝咖啡 哈哈...

版主回應
其實我也不太喝 2008-07-11 17: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