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0 13:49:20燕燕

•把錢留下來很難嗎?開源節流請這樣做

  • 把錢留下來很難嗎?開源節流請這樣做

欲望、欲望, 欲望加身,人生減分!

《先別吃棉花糖》教的是延遲享樂較容易成功,但若要甩開欲望,永遠別碰棉花糖,恐怕連大人都要投降!尤其成家立業後,各種家庭裡的大大小小支出不斷,該如何學會控制欲望、掌握支出呢?

根據一份銀行發表的「台灣家庭理財行為調查」顯示:台灣家庭管理財富者以女性居多,超過6成的人都是為了「家庭資產增值」而理財;在未進行家庭理財的4成人中,大多因為「沒有多餘的錢」、「不會理財」才放棄自己的財富掌控權。

如果將受訪家庭以資產分類顯示,家庭總資產在新台幣600萬元以下的民眾,最常使用的理財工具為保險和儲蓄;資產介於600-1500萬者,則偏好使用保險及股票;資產1500-3000萬元者,多選擇保險及基金,而3000萬元以上高資產民眾則較青睞股票及保險。

把錢留下來很難嗎?理財專家中國人壽業務經理陳美綉建議,克制欲望,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先存入「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的理財概念,讓儲蓄成為理財的第一步。

號召全家省、收、存

不少上班族抱持「薪水就已經在少了,還得不斷的克制欲望,不如死了算了」。這想法不能說錯,但家庭理財若只想到,「很難致富」、「投資也要有本錢」,就停滯不前,只顧面前的享樂,手上沒有一點預備金、週轉金,即使遇上投資好機會,也只能投降,甭想未來跟財務自由沾上一點邊。

要學會省錢,其實得先從消費習慣盤點起。從小就經歷爸爸投資慘賠,需要幫忙家裡還債經驗的陳美綉,很能理解想花錢,卻不能花的過程有多難過,如果一個人默默壓抑想花錢的念頭,最後一定會大爆發,反而花更凶。

陳美綉建議,想要啟動省錢雷達,不如號召全家一起來進行省錢大作戰,把調整用錢習慣的過程當遊戲,除了能降低排斥感外,全家共同參與的緊密感,會讓省錢行動的續航力更高。

省錢有很多方法,控制每天的預算就是其中之一。陳美綉笑著說:「以前我每天口袋裡只帶100元,在早晚餐家裡吃,中午帶便當,又走路上班的情況下,經常一天都花不到錢。」這是她在生活中養成的「省」習慣。

對於花錢,陳美綉也有收斂欲望的「收」功。對於淘汰、周轉率高的物品,她會善用恩典牌,像是小朋友出生後,就透過親朋好友的餽贈,衣服、玩具統統歡迎;她自己也在不介意使用二手衣,與好人緣之下,解決許多外在打扮,治裝的問題。

至於省下來的錢,該如何規畫,則是家庭理財的第二步。「不要省了錢,卻賠上感情。」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景肇梅提醒,家庭理財的方式很多種,可以先定存、買保險或投資基金、股票來建立理財組合,最重要的是夫妻要有共同想法,才不會多頭馬車,或兩人為了用錢、理財觀不同而吵架。

節流功,打開財富大門

要有效把錢留在身邊,陳美綉與景肇梅建議:

◆找出自己的拿鐵因子:

把每天不經意的小額支出省下來,是最不會與花錢欲望衝突的做法,這也是美國理財專家大衛‧巴哈(David Bach)一直提倡的概念,簡單而有用。在每次演講場合中,巴哈總會提醒聽眾,如果每天省下一杯拿鐵的消費(假設50元/杯),放到每年10%投資報酬率的組合,經過複利效應之後,40年後可獲得948.6萬元,「拿鐵因子」(latte factor)指的正是不經意的小額支出,透過時間複利產生的效果,往往出人意表。

陳美綉直言,對多數需要靠自己打拼財富的人來說,錢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若以財務自由為目標,如果確認未來財務自由是目標,最具有自主性又能立即行動的,莫過於簡單生活、降低欲望就能節制消費。

◆記帳,檢視消費:

別小看記帳的威力,景肇梅分析,記帳主要的功能,是幫助自己了解生活跟消費習慣,持續去做,有紀錄之後,才有機會回頭檢視自己到底花了什麼、吃了什麼,這是找出「拿鐵因子」最好的方式。做好兩項基本功,就等於打開理財大門。

◆給消費10個理由:

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從眾心理,往往也是刺激消費的重要一環,但身為聰明的消費者,買東西前先問自己「想要」還是「需要」,這已經是大家熟知的觀念,陳美綉建議,還要進一步問問自己「能不能不買」!

她舉例說,若女兒想買東西,她會給一堂思考課:只要想出「一定要買」的10個理由,就能過關。經由這樣反覆思考的過程,除了思考需求與必要性外,也能學會去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取代方式。

◆體會DIY樂趣:

現代人講求方便,很多生活上的需求都往外求援,便利性背後代表的是多花錢,陳美綉建議,多多自己動手做,像是早上利用麵包機、豆漿機做出營養的早餐;中午自帶便當;晚上全家一起做飯,分享生活;或是自己製作椅套及鉛筆盒等,這些看起來微小的小事,是促進家庭情感的好方法,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收到省錢之效。

開源術,創造財富活水

錢存下來之後,還要活化它。陳美綉與景肇梅建議:

◆擴充第2份工作:

現在社會一直籠罩在基本工資過低、薪資倒退16年的氛圍中。若真的覺得錢不夠多,景肇梅認為,若有餘力,在正職之外,找個兼差機會,或時間彈性大的業務工作來挑戰,也不失為增加財富的好方法,雖然一開始會比較辛苦,但若把它當作增加工作經驗,甚至是為職涯第二曲線做準備,也能有增加收入、加強技能的雙贏效果。

◆善用投資工具:

存錢也重要,但有基本資金之後,如何讓錢變大又不要擔負太多風險,就得靠金融商品的運用。陳美綉建議,保守型的人,可以利用定存和保單雙重出擊,雖然報酬率不高,但像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不少基金報酬率動輒腰斬,保守型產品也都還有3%的報酬率。

如果投資性格比較積極,也能嘗試從儲蓄、理財金裡撥出固定比率如30%、50%不等的金額買基金、股票,來增加報酬率。景肇梅則提醒,很多人把買房當作投資,但在房貸未繳清前,都要視為負債,在衡量買屋能力前,最好能留下家庭總收入的10%,作為家庭流動資金,避免房市一變動,逐步上揚的房貸負擔把家裡的資金全卡住。

上揚的房貸負擔把家裡的資金全卡住。

把錢留下來很難嗎?開源節流請這樣做

文︱賴育漣 圖片來源︱

老掉牙的俗諺:「由奢入儉難」,恐怕是現代人普遍遭遇的難題。薪水有限,欲望無窮,該如何達到財務自由? 

                       先別吃棉花糖 教的是延遲享樂較容易成功,但若要甩開欲望,永遠別碰棉花糖,恐怕連大人都要投降!尤其成家立業後,各種家庭裡的大大小小支出不斷,該如何學會控制欲望、掌握支出呢?根據一份銀行發表的「台灣家庭理財行為調查」顯示:台灣家庭管理財富者以女性居多,超過6成的人都是為了「家庭資產增值」而理財;在未進行家庭理財的4成人中,大多因為「沒有多餘的錢」、「不會理財」才放棄自己的財富掌控權。如果將受訪家庭以資產分類顯示,家庭總資產在新台幣600萬元以下的民眾,最常使用的理財工具為保險和儲蓄;資產介於600-1500萬者,則偏好使用保險及股票;資產1500-3000萬元者,多選擇保險及基金,而3000萬元以上高資產民眾則較青睞股票及保險。把錢留下來很難嗎?理財專家中國人壽業務經理陳美綉建議,克制欲望,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先存入「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的理財概念,讓儲蓄成為理財的第一步。號召全家省、收、存不少上班族抱持「薪水就已經在少了,還得不斷的克制欲望,不如死了算了」。這想法不能說錯,但家庭理財若只想到,「很難致富」、「投資也要有本錢」,就停滯不前,只顧面前的享樂,手上沒有一點預備金、週轉金,即使遇上投資好機會,也只能投降,甭想未來跟財務自由沾上一點邊。要學會省錢,其實得先從消費習慣盤點起。從小就經歷爸爸投資慘賠,需要幫忙家裡還債經驗的陳美綉,很能理解想花錢,卻不能花的過程有多難過,如果一個人默默壓抑想花錢的念頭,最後一定會大爆發,反而花更凶。陳美綉建議,想要啟動省錢雷達,不如號召全家一起來進行省錢大作戰,把調整用錢習慣的過程當遊戲,除了能降低排斥感外,全家共同參與的緊密感,會讓省錢行動的續航力更高。省錢有很多方法,控制每天的預算就是其中之一。陳美綉笑著說:「以前我每天口袋裡只帶100元,在早晚餐家裡吃,中午帶便當,又走路上班的情況下,經常一天都花不到錢。」這是她在生活中養成的「省」習慣。對於花錢,陳美綉也有收斂欲望的「收」功。對於淘汰、周轉率高的物品,她會善用恩典牌,像是小朋友出生後,就透過親朋好友的餽贈,衣服、玩具統統歡迎;她自己也在不介意使用二手衣,與好人緣之下,解決許多外在打扮,治裝的問題。至於省下來的錢,該如何規畫,則是家庭理財的第二步。「不要省了錢,卻賠上感情。」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景肇梅提醒,家庭理財的方式很多種,可以先定存、買保險或投資基金、股票來建立理財組合,最重要的是夫妻要有共同想法,才不會多頭馬車,或兩人為了用錢、理財觀不同而吵架。節流功,打開財富大門要有效把錢留在身邊,陳美綉與景肇梅建議:◆找出自己的拿鐵因子:把每天不經意的小額支出省下來,是最不會與花錢欲望衝突的做法,這也是美國理財專家大衛‧巴哈(David Bach)一直提倡的概念,簡單而有用。在每次演講場合中,巴哈總會提醒聽眾,如果每天省下一杯拿鐵的消費(假設50元/杯),放到每年10%投資報酬率的組合,經過複利效應之後,40年後可獲得948.6萬元,「拿鐵因子」(latte factor)指的正是不經意的小額支出,透過時間複利產生的效果,往往出人意表。陳美綉直言,對多數需要靠自己打拼財富的人來說,錢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若以財務自由為目標,如果確認未來財務自由是目標,最具有自主性又能立即行動的,莫過於簡單生活、降低欲望就能節制消費。◆記帳,檢視消費:別小看記帳的威力,景肇梅分析,記帳主要的功能,是幫助自己了解生活跟消費習慣,持續去做,有紀錄之後,才有機會回頭檢視自己到底花了什麼、吃了什麼,這是找出「拿鐵因子」最好的方式。做好兩項基本功,就等於打開理財大門。◆給消費10個理由: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從眾心理,往往也是刺激消費的重要一環,但身為聰明的消費者,買東西前先問自己「想要」還是「需要」,這已經是大家熟知的觀念,陳美綉建議,還要進一步問問自己「能不能不買」!她舉例說,若女兒想買東西,她會給一堂思考課:只要想出「一定要買」的10個理由,就能過關。經由這樣反覆思考的過程,除了思考需求與必要性外,也能學會去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取代方式。◆體會DIY樂趣:現代人講求方便,很多生活上的需求都往外求援,便利性背後代表的是多花錢,陳美綉建議,多多自己動手做,像是早上利用麵包機、豆漿機做出營養的早餐;中午自帶便當;晚上全家一起做飯,分享生活;或是自己製作椅套及鉛筆盒等,這些看起來微小的小事,是促進家庭情感的好方法,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收到省錢之效。開源術,創造財富活水錢存下來之後,還要活化它。陳美綉與景肇梅建議:◆擴充第2份工作:現在社會一直籠罩在基本工資過低、薪資倒退16年的氛圍中。若真的覺得錢不夠多,景肇梅認為,若有餘力,在正職之外,找個兼差機會,或時間彈性大的業務工作來挑戰,也不失為增加財富的好方法,雖然一開始會比較辛苦,但若把它當作增加工作經驗,甚至是為職涯第二曲線做準備,也能有增加收入、加強技能的雙贏效果。◆善用投資工具:存錢也重要,但有基本資金之後,如何讓錢變大又不要擔負太多風險,就得靠金融商品的運用。陳美綉建議,保守型的人,可以利用定存和保單雙重出擊,雖然報酬率不高,但像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不少基金報酬率動輒腰斬,保守型產品也都還有3%的報酬率。如果投資性格比較積極,也能嘗試從儲蓄、理財金裡撥出固定比率如30%、50%不等的金額買基金、股票,來增加報酬率。景肇梅則提醒,很多人把買房當作投資,但在房貸未繳清前,都要視為負債,在衡量買屋能力前,最好能留下家庭總收入的10%,作為家庭流動資金,避免房市一變動,逐步上揚的房貸負擔把家裡的資金全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