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價格省不了,算價值才會賺.精算CP值消費變聰明
- 看價格省不了,算價值才會賺
- 精算CP值消費變聰明
- 如果問你:「如何花得聰明省更多?」你一定會說有沒有搞錯,怎麼可能?其中關鍵就在你有沒有懂得聰明消費,如果你能做到聰明消費,看似花錢,但其實是在省錢。
如何學聰明消費,你必須知道4件事:
●1+1≠2,搞懂消費陷阱
● 精算CP值,次數與價格比、週期與價格比
● 畫出人生財富地圖,知道為何而戰
● 投資自己,消費才能創造最高價值
怎麼做?請接招:
聰明消費第1招》採購6步驟,消費不浪費
搞懂消費陷阱
✔買1送1、第2件6折,會讓你買了不需要的商品
✔團購、排行榜少看少跟,免得衝動消費
✔紅利集點優惠,看似賺到,其實花很大
✔「 母親節好好慰勞一下辛苦的媽媽」,感性卻也上當花了大錢
消費變浪費,其實是常有的事。行銷專家溫慕垚認為,最常發生消費變浪費的情況,就是買了不需要的東西。明明就只要喝一瓶飲料來解渴,卻看到架上寫著「第2件6折」促銷廣告而多買了一瓶,結果就是喝了一瓶後,另一瓶擺著,放著忘了喝而浪費掉。
另一浪費的現象就是在不對的時間買了東西。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看別人有車子很羨慕,沒考慮太多就分期付款去買了一輛。這種情況就是在現階段還不需要,只是覺得有車很拉風、很炫,就去買了,比預期晉升有車階級的時間還早,那也是另一種浪費。
溫慕垚建議,在下手買一件商品前,一定要經過6個步驟,充分思考後才出手,否則就容易掉進行銷人員的陷阱中,成為一隻大肥鵝。
問問自己6個問題,想清楚了沒?
1. 這項產品對自己產生的價值是什麼?是需要,還是想要?是滿足採購快感,還是生活必需品?自己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如果沒有價值,或價值不夠強,那就應立即取消此採購念頭。
2. 何時要買?確定要買後,就要訂出時間。如果是買車,訂出3年計畫,並開始存錢或做理財規劃,以便在3年後完成買車的預算。
3. 量化購買的金額:就是準備花多少錢去買這項產品。以買車為例,想買50萬元的汽車,那就設定這個價位的汽車,不要動搖。不同價位會帶來不同的滿足感,因此又回到第一項,你想擁有這車的價值是什麼?確定後再來考慮價格。
4. 在此價位中去找目標商品:列出所有此價格區間的商品,從這些商品選項中去挑選,做出決定。
5. 不要讓別的商品再影響你:一旦設定好價格區間的商品,就不要再三心二意去看別的東西。
6. 買了就不要後悔:經過前面5道關卡後,你已經下定決心要買,那就不要再後悔,更不要沒事去比價格。好好享受購物的樂趣,不要再有任何後悔的想法。
如果你買任何東西,都能經過這6道步驟檢視再下手,那你就是聰明消費了。
聰明消費第2招》不景氣時的消費金律:CP值
CP值新解
✔使用次數與價格比
✔生命週期與價格比
✔產品能否創造價值
在薪水凍漲、萬物齊漲的時代,聰明消費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以CP值(性能/價格)來作為消費的原則。所謂CP值,就是花最少的金額取得效能最佳的產品,這似乎成了這個非常時期,大多數人在消費時採用的最高指導原則。
除了性能與價格比之外,其實CP值還有更多含意。活動女王曲艾玲堪稱為聰明消費達人,她歸納出3種延伸型的CP值:第一種是考量到產品的生命週期。如果買1台吸塵器,大約可以使用15年。那以8萬元價格購入,看似單價高,但平均一年只花5000元,比買一般約1、2萬元的吸塵器,可能只用個2年,吸力就大幅減弱相比,划算得多。
還有一種是次數與價格比的CP值。用1500元買入名牌POLO衫為例,雖然它比其他POLO衫貴上2、3倍,但它耐穿不變形,穿得次數多且時間長。如此下來,每次穿的成本肯定比花幾百元,只能穿1、2年就變形的POLO來得划算。
另一種CP值也很有意思,購買一項產品不能以現今的價格來考量,而要看它增值的價值。例如某個限量包或限量錶,它可能比起一般商品來得貴,但未來是會增值的,那買下它就是一種投資,而不是消費。未來價值水漲船高,再轉手就可賺大筆。
聰明消費第3招》消費前先確定價值觀,知道為何而戰
理財3律
✔要有目標,才知道有沒有價值
✔知道為何而戰,才不會「復胖」
✔不要在乎存錢多寡,重點是態度
低薪高消費,現在崛起的是「消費無感族」,不知錢花到哪裡去了?明明也沒有花大錢,生活不奢侈也不浪費,但薪水就是所剩無幾,存也沒存太多,花又花得不痛快,成了標準的消費無感、存錢無感的人生。
理財專家陳敏莉認為,無感消費的問題就是花錢沒有想清楚,存錢也沒有設定目標,就會出現「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就像一張人生航海圖一樣,航行前要先設定自己的目標,寫下清楚的計畫:何時買房子、何時買車子、何時結婚、子女養育教育金要多少及退休過怎樣的日子等。有了清楚的目標,再回來看自己現在的薪水如何分配?要存多少?可以花多少?寫下目標,就能去除無感,一步步接近目標。
設定了目標,就要嚴格執行。如果每個月要存下1.25萬元,10年後存到150萬元的購屋頭期款,看起來好像很辛苦,但確立這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事,就能有存錢的動力。
另一個「消費無感族」的問題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沒花什麼大錢,一到月底,雖不是月光族,但就是沒剩多少。這時最好記帳檢查自己的消費習慣,才能找出消費盲點。
很多人以為節衣縮食就能省到錢,但是在理財健診室中,最怕的就是「減重後的復胖症」。很多人省吃儉用,撐不到2、3個月就受不了,結果就易復胖,反而花得更凶。消費要聰明,要知道大目標的先後順序,該花要花,該省則省。
陳敏莉提醒,存錢多寡不是重點,而是一種態度。其實訂下目標後,這段時間內很多事情會改變,薪水會增加,投資也會帶進更多正報酬,往往會縮短目標達成的時間。比較難的是,初期要下定決心存錢,一般人毅力少了些。如果你把存錢這件事放在心上,那麼生活就有重心,有方向感,就不會茫茫然,不知所措。
聰明消費第4招》消費可以有產值,消費讓自己更有價值
聰明消費
✔花錢買精品,不如投資自己成為精品
✔消費財轉為投資財,就是聰明
✔培養副業,副業也可當正業
消費除了要聰明,消費還可以有產值。怎麼說呢?
現今很多的部落客版主,在他們熟悉的領域上寫下消費心得,與人分享,結果,久而久之成為該領域的達人,出現旅遊達人、美食達人或品酒達人。接著,廠商找他們合作、代言、出席活動,反而有收入。這樣的消費就變得有價值,可以帶來產值,消費財變投資財。
一般人消費怎麼變成產值?如果你買了相機、愛拍照,那有沒有可能成為業餘攝影師,接案拍照,賺取外快?這就是讓消費轉為產值的例子,未來更有可能副業變為正業,賺得更大。
另一種方式就是投資自己,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新富聯合理財規劃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黃正勳指出:「買BOSS,不如自己當boss(老闆)」。這句話意思是:你買一套BOSS西裝,可能花4、5萬元,不如把這些錢拿來投資自己,考張證照、培養技能,讓自己有一天能當上老闆,如此投資報酬率更大、更明顯。
「投資在自己身上,它才是一項帶不走、不會貶值的消費,甚至是生財之道,」黃正勳說。
舉例來說,金融人員如果積極參與各種證照培訓,就比別人多了職場武器,可以在日益複雜的職涯戰場上多一些生存機會。更實際的報酬是,取得某些證照,就可馬上加薪升官,這是立即增值的事。
聰明消費不是叫你省省省,更不是叫你亂亂花。如何花得聰明、花得精明、花在刀口上,比縮衣節食賺更多。不想再過0存款人生,你也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