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錯行的代價》42歲女主管月領5萬,寄百封履歷想「跳槽加薪」...只有6間公司回,還只給35K
選錯行的代價》42歲女主管月領5萬,寄百封履歷想「跳槽加薪」...只有6間公司回,還只給35K
粉絲問我問題時,都要我馬上給出一個yes或no的答案,這當然危險,我都會要求增加背景說明,但是面對這一題,我想也不想就出口4個字:「機會渺茫」,居然引來不少粉絲按讚,還說他們的下場就是如此。
有些工作,就是領不到高薪
再有一次,一位42歲的粉絲說他既憤怒又挫折,在公司擔任行政主管多年,領5萬薪水,養家困難,想換工作,可是履歷投出給上百家,只回了6家,給的薪水最多是3萬5,他問我:
「這些公司太欺負人,我有這麼不值錢嗎?」
我告訴他,這是企業對他投票的結果,表示94家企業對他沒興趣,6家有興趣,卻只願意給3萬5的薪水,他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路是回去抱緊老東家的大腿,一條路是轉換跑道,做與業務經營可以掛勾的職務。
這樣講很傷人,但是一定要認清楚這個事實,有些人就是與加薪升遷無緣,和努力認真無關,而是和職務類別有關。
最近日本女性貧窮化引起熱議,媒體在報導時,都會順帶提及台灣女性的薪資平均只有男性的83%,男性平均52,653元,女性43,709元,將之歸因為性別歧視,導致男女同工不同酬,很多學者做出來的研究也是這麼總結。但是在人力銀行多年,對職務有研究,我的看法不同,男女根本沒有同工,這才是不同酬的癥結。
總經理與清潔員的薪資會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因為不同工!兩性薪資的差距,和這個問題是一樣的。(本文先不談性別教育、性別刻板印象等)
35歲前後,有2個關鍵性的選擇
比起美日韓等國家,台灣的性別差異不算是嚴重,台灣是14.5%,美國18.9%,日本33.2%,韓國31.3%,只要從以下兩個關鍵點著手,台灣女性的薪資絕對有機會翻轉:
第1個關鍵點:剛進入職場時,要選對工作
第2個關鍵點:35歲以後,要選對生涯
Alex是一家上百名員工的企業老闆,在他們公司,有兩種職務類別會出現明顯的性別差異:
第一種是行政人員,只要一開職缺,履歷如雪片飛來,9成以上是女性,不乏台大政大等頂尖大學。起薪2萬4,滿3個月後調至2萬6,以後視表現每年調薪500元,天花板是2萬8千元,也就是30歲之後就不再調薪,直到退休。
第二種是程式設計人員,一整年都缺人,職缺萬年不關,應徵者8成是男性,多的是私立科大畢業生,還有是去資策會補習的半路出家,仍然處於招不滿額的窘境。起薪自3萬5至6萬都有,而且年年調薪。
行政人員最委屈,但是她們不會來爭取加薪,而且一做就是萬年行政,10年以上的白頭宮女,年華老去後更不會離職。相對的,Alex最頭痛的是程式人員,平均只做1年半就會跳槽他去,即使加薪5千仍然頭也不回,因為新工作加他1萬。
女性求職,不重視薪資與升遷
找不到程式人員,Alex想出一個怪招,開出兩個職缺叫作—
程式部行政助理
行政程式設計人員
加了「行政」兩個關鍵字之後,履歷倍增,女性終於出現了,不只學歷漂亮,還有資訊背景。面試時,Alex問到她們應徵的原因,獲得的回答大致如下:
「『行政』聽起來,不需要程式能力很強,只是幫助大家完成工作,把工作做好即可,不負擔成敗責任,加班少,壓力輕。」
看到沒?女性在選擇工作時,重視的元素都是感抽象的感覺,比如:做好工作可以獲得成就感、與同事相處可以帶來愉悅、為別人解決需求可以受到重視…至於責任、加班與壓力能少就少。相反的,男性在選擇工作時,重視的內涵是獨立、權力、聲望、金錢等,他們要的是加薪與升遷的機會。
35歲後,家庭重於工作
所以,兩性在職務上做了不同選擇,一家人力銀行在2016年做求職偏好調查,女性的前5大偏好,有3類職務不在男性的榜內,分別是行政總務類、行銷企畫類、財會金融類。
除了財會金融外,行政總務或行銷企畫都不限科系,求職者多,競爭激烈,企業既可以挑到優秀人才,還只要給付低薪。從事這三類職務,就認識的女性中,我敢打包票,99%都是努力認真、犧牲奉獻,卻完全無助於加薪與升遷,因為女性不懂得這個道理:
「選擇大於努力!」
不只如此,在後來的生涯發展上,女性的選擇愈來愈偏離加薪與升遷的軌道,甚至中斷職涯。在同樣一項調查中,男性的職場目標第1名是加薪,女性卻將它排在第3名;在第5名,男性選擇跳槽,女性則是希望多些時間陪伴家人。
35歲,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這個年紀,女性對於工作的期待不再是前途發展,而是希望離家近、工時彈性,可以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用來照顧家人;可是在同樣的年紀,男性力爭上游,積極爭取更多的責任,升上主管職,獲得加薪。
想要加薪,從改變選擇做起!
女性不論做任何選擇,都是在跟加薪說:「離我遠一點,不要靠近我」,既然妳這麼不愛錢,錢為什麼要愛妳?
不是命運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命運,不要花力氣抱怨老闆加薪,而是改變選擇,從改變職務與生涯做起,就會看到財神爺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