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7 21:14:23Claudia

樂評人重塑流行音樂價值觀


http://ent.QQ.com  2007年10月17日10:53   北京晚報  


全球流行音樂的困境與轉型階段已經到來,在上周,麥當娜與合作25年的華納唱片分手,她沒有加入其他唱片公司,而是與一家巡演公司簽約;電臺司令樂隊也開始獨立在網路上銷售作品,並大膽地讓歌迷自行定價;九寸釘樂隊也與18年的唱片公司說再見,他們很可能自己經營自己。在一周時間內,唱片工業原有體系與模式遭遇到了幾位大牌藝人,甚至是巨星級藝人的冷漠,這都標誌著傳統的主流唱片公司與傳統主流音樂正處於失勢的境地。而在國內,以臺灣商業流行音樂為主流價值標準的傳統概念也遭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在強調極度娛樂、極度速食化的臺灣主流商業流行音樂漸失統治力之後,一批小眾化、文藝化的音樂正在成為一批新樂評人推崇的新音樂。理想主義的獨立音樂在商業音樂的陰影之下,變得越來越有聲有色。

近期,星外星唱片與一批樂評人推出了30張的“有觀點的聆聽”系列唱片。唱片包涵了民謠、中國地下樂隊、臺灣原住民音樂,有文藝氣質的臺灣女歌手。作品包括林一峰的《生活》、《一個人在途上》,洪啟《阿裏木江,你在哪里?》,巴奈《泥娃娃》,木瑪《絲絨公路》,蘇打綠《小宇宙》,自然卷《大卷包小卷》,陳珊妮《紅樓演唱會》,陳綺貞《華麗的冒險》等。唱片公司還特別提出了“澆灌音樂”的觀念,這也是以往唱片發行中很少提及的。

對地下音樂、獨立音樂、文藝氣質音樂的喜愛在小群體中一直是有傳統的,但在目前情況下,他們再次呼籲歌迷去“有觀點的聆聽”則是很不同尋常的。在商業主流音樂盛行時,這種呼籲基本上是無人喝彩,因為,商業流行音樂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部分歌迷的需求。但是,現如今,主流音樂不主流,商業音樂不音樂的現狀,造成了整體唱片業的無所適從。在主流危機之下,人們開始動搖了對原有主流價值觀的肯定,開始尋找新的潮流。

舊有的臺灣商業流行音樂在這幾年越來越窄,能夠帶動流行的只有嘻哈音樂,而這一類音樂上擁擠著太多同類歌手。如周傑倫、陶吉吉、潘瑋柏、王力宏、林俊傑、吳克群等等,嘻哈音樂的單調使得產生流行金曲的幾率大為減少。近年來,要想湊齊十大金曲已經是越來越難,甚至出現每年只能期待周傑倫一人支撐市場與流行的尷尬局面。

臺灣的商業流行音樂嚴重依賴於低齡歌迷,而低齡歌迷希望得到的音樂必然有許多是膚淺的。所以,近年來,臺灣商業流行音樂水準日益下降,這也最終導致歌迷水準的整體下降。這種惡性循環造成了一種更笨、更白癡、更可笑的流行音樂環境。在音樂已經不是重要尺規情況之下,過度的包裝,過度的視覺攻勢,過度的娛樂緋聞影響,使得音樂環境更加惡化。

幾年前有一部搞笑美國電影,講的是由於大部分美國人只吃簡單的垃圾食品,變得越來越傻,這些人之間的婚姻導致生下的孩子更傻。於是,美國人變得必須重新進化,必須從最簡單的知識開始重新啟蒙。這看上去是笑話,但從目前華語音樂狀況上看,這還真是有現實意義的。

“有觀點的聆聽”是一批樂評人重新定位流行音樂價值觀的一次努力。他們首先不贊同現有的臺灣商業主流音樂,也不認同現在流行的網路音樂。他們更希望回歸80至90年代有一定理想主義,有一定文藝氣質,有一定純粹的民歌風格,更個人化、更不為商業所左右的音樂。他們想恢復過去把聽音樂當作是一種欣賞,一種有思想,有品位的價值觀,而不只是把流行音樂當做一種迎合性的、娛樂性的消遣。他們希望歌迷是有主見的歌迷,創作人也是有主見的創作人。

“有觀點的聆聽”是一種理想主義的,但如今,在主流日益蒼白的狀態,這種概念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有觀點的聆聽”由樂評人的提出並得到唱片公司的配合,如果能得到整個行業及媒體的回應的話,這將成為一次很有價值的音樂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