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6-30 11:14:31歐頭
電影中的古典與爵士樂
音樂對電影來說,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有的時候對劇情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時候則讓聽覺與視覺產生交錯的美感。古典音樂與爵士樂都經常出現在電影配樂中,各自說著自己的故事。
「無情荒地有情天」是訴說英國女大提琴杜普蕾以及姊姊希拉蕊的故事,片中大量採用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因為這首曲子正好就是杜普蕾的拿手好戲。大提琴低沉、渾厚的聲音,象徵著藝術家杜普蕾不同於凡人的心緒,音樂與劇情兩相呼應,搭配得恰到好處。
鋼琴詩人蕭邦的音樂浪漫動聽,因此也經常被用在電影中,像是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慢板,就可以在「楚門的世界」中聽到。不過,該部電影說的是「偷窺他人世界」,因此蕭邦音樂用在,楚門起床迎接嶄新的一天時,倒是頗有弦外之意,產生了反諷的效果。
說到音樂與劇情的對比運用,佛瑞的「安魂曲」中「在天堂裡」一段,便用在知名的戰爭電影「紅色警戒」中。戰爭場面原本應該搭配轟轟烈烈的音樂,但這裡卻巧思地運用安魂曲,一來有位片中亡魂昇華之意,二來滌清觀影人的心緒,表明反戰的立場。
盧貝松的「第五元素」中,那段外星女高音的演唱讓人印象深刻,原始樂曲出自董尼采第「拉墨摩的露西亞」的「瘋狂場景」,但是透過良好的改編,同時與影片打鬥橋段結合,令觀眾血脈奔張。事實上,這段演唱在古典音樂中,屬於花腔女高音的表現,最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橋段,當屬莫札特歌劇「魔笛」中夜后所演唱的「我心燃燒復仇的火焰」。
另外,普契尼歌劇「強尼史基基」有段女高音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纏綿動人也經常受到電影青睞,像是「魔鬼女大兵」、「窗外有藍天」都可以聽到。
同樣是對比的運用手法,貝多芬知名的「悲愴奏鳴曲」慢板,運用在「侏儸紀公園二」上頭也是一絕,這部恐龍重生的災難電影,卻用了溫柔婉約、單純的鋼琴演奏來搭配其中的場景,不僅讓看電影的人心情上得到暫時的喘息,也讓人對劇情接下來的發展,更感到詭譎。
威利史耐普主演的「一夜情」用了巴哈「G弦之歌」做配樂,纏綿的弦樂象徵著男女如焦似漆的情慾場面,音樂與劇情倒是相當契合,只是不知道「音樂之父」巴哈,看到自己的傑作貝如此「鹹濕」的使用,有何感想?
音樂運用與劇情完全結合的電影也不在少數,像是「鋼琴師」裡頭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或者是「死亡處女」中運用舒伯特「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都是絕佳的例子。看過電影之後,保證你對這兩首曲子會有更深、更新鮮的認知。
不過,古典音樂運用在電影中的情況,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梅莉史翠普以及勞勃瑞福主演的「遠離非洲」,當莫札特「豎笛協奏曲」的慢板音樂聲從LP流瀉出來時,那股田園寧靜之感,真是令我心嚮往之!
至於爵士樂部分,「一曲相思情未了」裡頭蜜雪兒菲佛演唱的「My Funny Valentine」,有職業歌手的架勢。同樣的尼可拉斯凱吉也在「遠離賭城」原聲帶中獻聲清唱一段,但是總是不敵超人氣魅力歌手史汀的「My One And Only Love」來得精采,他那沙啞性感的唱腔,把賭城的糜爛、沉淪感表現得好極了!
「英倫情人」的配樂也相當精采,古典、爵士都有出現,尤其那首搖擺名曲「Cheek to Cheek」,在原聲帶就有兩個版本,尤其是艾拉費茲傑若演唱的版本,是絕對不可錯過的。最後,我個人則推薦茱麗亞羅勃茲與休葛蘭合演的電影「新娘百分百」,裡頭英國歌手艾維斯卡斯提洛演唱的「She」真摯誠懇,令人聽得雞皮疙瘩全站起來,比起國內男歌手費先生的詮釋,好上許多倍呢!
「無情荒地有情天」是訴說英國女大提琴杜普蕾以及姊姊希拉蕊的故事,片中大量採用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因為這首曲子正好就是杜普蕾的拿手好戲。大提琴低沉、渾厚的聲音,象徵著藝術家杜普蕾不同於凡人的心緒,音樂與劇情兩相呼應,搭配得恰到好處。
鋼琴詩人蕭邦的音樂浪漫動聽,因此也經常被用在電影中,像是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慢板,就可以在「楚門的世界」中聽到。不過,該部電影說的是「偷窺他人世界」,因此蕭邦音樂用在,楚門起床迎接嶄新的一天時,倒是頗有弦外之意,產生了反諷的效果。
說到音樂與劇情的對比運用,佛瑞的「安魂曲」中「在天堂裡」一段,便用在知名的戰爭電影「紅色警戒」中。戰爭場面原本應該搭配轟轟烈烈的音樂,但這裡卻巧思地運用安魂曲,一來有位片中亡魂昇華之意,二來滌清觀影人的心緒,表明反戰的立場。
盧貝松的「第五元素」中,那段外星女高音的演唱讓人印象深刻,原始樂曲出自董尼采第「拉墨摩的露西亞」的「瘋狂場景」,但是透過良好的改編,同時與影片打鬥橋段結合,令觀眾血脈奔張。事實上,這段演唱在古典音樂中,屬於花腔女高音的表現,最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橋段,當屬莫札特歌劇「魔笛」中夜后所演唱的「我心燃燒復仇的火焰」。
另外,普契尼歌劇「強尼史基基」有段女高音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纏綿動人也經常受到電影青睞,像是「魔鬼女大兵」、「窗外有藍天」都可以聽到。
同樣是對比的運用手法,貝多芬知名的「悲愴奏鳴曲」慢板,運用在「侏儸紀公園二」上頭也是一絕,這部恐龍重生的災難電影,卻用了溫柔婉約、單純的鋼琴演奏來搭配其中的場景,不僅讓看電影的人心情上得到暫時的喘息,也讓人對劇情接下來的發展,更感到詭譎。
威利史耐普主演的「一夜情」用了巴哈「G弦之歌」做配樂,纏綿的弦樂象徵著男女如焦似漆的情慾場面,音樂與劇情倒是相當契合,只是不知道「音樂之父」巴哈,看到自己的傑作貝如此「鹹濕」的使用,有何感想?
音樂運用與劇情完全結合的電影也不在少數,像是「鋼琴師」裡頭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或者是「死亡處女」中運用舒伯特「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都是絕佳的例子。看過電影之後,保證你對這兩首曲子會有更深、更新鮮的認知。
不過,古典音樂運用在電影中的情況,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梅莉史翠普以及勞勃瑞福主演的「遠離非洲」,當莫札特「豎笛協奏曲」的慢板音樂聲從LP流瀉出來時,那股田園寧靜之感,真是令我心嚮往之!
至於爵士樂部分,「一曲相思情未了」裡頭蜜雪兒菲佛演唱的「My Funny Valentine」,有職業歌手的架勢。同樣的尼可拉斯凱吉也在「遠離賭城」原聲帶中獻聲清唱一段,但是總是不敵超人氣魅力歌手史汀的「My One And Only Love」來得精采,他那沙啞性感的唱腔,把賭城的糜爛、沉淪感表現得好極了!
「英倫情人」的配樂也相當精采,古典、爵士都有出現,尤其那首搖擺名曲「Cheek to Cheek」,在原聲帶就有兩個版本,尤其是艾拉費茲傑若演唱的版本,是絕對不可錯過的。最後,我個人則推薦茱麗亞羅勃茲與休葛蘭合演的電影「新娘百分百」,裡頭英國歌手艾維斯卡斯提洛演唱的「She」真摯誠懇,令人聽得雞皮疙瘩全站起來,比起國內男歌手費先生的詮釋,好上許多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