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8 13:39:02歐頭

俄國管絃新巨匠—葛濟夫

Photo:Sasha Gusov / 圖片提供:環球音樂


紐約客說,瓦勒瑞‧葛濟夫(Valery Gergiev)肩上擔負著一個不對稱的音樂世界,他無疑是蘇聯解體後讓馬林斯基劇院繼續活躍的俄國英雄。

葛濟夫一年花兩百五十天與馬林斯基歌劇院與芭蕾舞團相處,鹿特丹愛樂則是他擔任首席指揮的第一個西方樂團,同時他也是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客座指揮。毫無疑問,葛濟夫現在是「文化救世主」,世上最紅的指揮之一,更擔任過四年雅美尼亞國立歌劇院的首席指揮。

他與世界各大歌劇院的合作紀錄有:皇家歌劇院的「尤金奧尼金」、「西揚柯特科」(Semyon Kotko),史卡拉歌劇院的「賭徒」、「霍望希納」,舊金山歌劇院的「戰爭與和平」、「火之天使」、「希羅底亞德」,大都會歌劇院的「奧泰羅」、「黑桃皇后」、「馬克白夫人」、「鮑利斯郭德諾夫」。此外,他也增加與維也納愛樂、幾個音樂節的合作,包括:送和平到高加索、芬蘭的米凱利、紅海的伊利雅特、倫敦的基洛夫愛樂、鹿特丹的葛濟夫音樂節,其中最接近他理想的,無非是聖彼得堡的「白夜之星」音樂節,因為該節創立於1994年,由他擔任音樂總監。

葛濟夫1953年生於莫斯科,自幼在高加索長大,雙親來自Ossetian。十六歲的指揮老師Briskin是桑德林(Kurt Sanderling)的嫡傳學生。之後葛濟夫進入列寧格勒音樂院師事Ilya Musin,先學當一位鋼琴家。他在學生時代便贏得全蘇聯青年指揮大賽首獎,直到二十三歲才第一次出國,到柏林參加卡拉揚指揮大賽獲得第二名。1978年進入基洛夫劇院擔任泰米卡諾夫(Yuri Termianov)的助理指揮,1988年接任基洛夫馬林斯基劇院音樂總監,當時只有三十五歲。

1996年俄國政府給葛濟夫樂團、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完整掌控權,他的任務是,讓過去十年西方世界幾乎沒人知道的馬林斯基歌劇院,成為世界最頂尖的歌劇院之一,而他主要的動力是希望俄國民眾能以聖彼得堡以及馬林斯基為榮。1998年他的努力獲得肯定,飛利浦頒給他傑出藝人獎,葛濟夫將十萬美元的獎金分給大都會歌劇院、馬林斯基歌劇院、葛濟夫音樂學院。該年稍晚,飛利浦又贊助馬林斯基樂團到中國巡迴,並首度在北京大音樂廳演出,同時對中國五千萬人現場廣播,包括現任主席江澤民。這是四十年來,俄國樂團首度到中國演出。之後,葛濟夫所獲頒的獎還有:蕭斯塔高維契獎、年度藝人獎、俄國最傑出的金面具戲劇獎、獨立報的年度音樂家獎,還有美國音樂雜誌的年度指揮獎。

葛濟夫未來的任務是組成一個傑出的國際性支援網絡,這個網絡是為了確保馬林斯基國際地位的維持,以及增加贊助合作,買新樂器與設備、創造音樂交換教育、以及贊助巡迴演出等等。在英國,名為「基洛夫的朋友」的組織成立於1993年,主席是男高音多明哥,贊助者有許多皇室成員,包括查爾斯王子在內,1999年四月才在白金漢宮舉行過活動。1998年該協會贊助「命運之力」全球影帶的發行,在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都有「基洛夫的朋友」組織以及相同的活動。這個國際事業網絡,能讓葛濟夫與樂團巡迴全球,讓評論媒體繼續稱他們為「世界上第一個環球樂團」。

在馬林斯基,葛濟夫還帶出許多世界一流的歌唱家,像是高卡可娃(Galina Gorchakova)、鮑羅蒂娜(Olga Borodina)等,但他最偉大的音樂成就還是讓許多傑作年輕化,尤其是俄國作曲家的作品,有二十世紀晚期其它指揮家未曾嘗試的標誌。他專注在普羅高菲夫,因為感覺他的作品被忽視,因此成立普羅高菲夫音樂節,在1991年慶祝他的百歲生日。此外,穆索斯基、柴可夫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普羅高菲夫、蕭斯塔高維契的歌劇,史特拉汶斯基的芭蕾,也都是葛濟夫與基洛夫關注的範疇。

現在,葛濟夫不僅重建基洛夫管絃樂團的名聲,並進一步拓展介紹被忽略的西方作品。其中最大的成就是1997年演出的「帕西法爾」,是八十年來第一次在俄國演出,同時他首度在大都會歌劇院與多明哥演出新製作的「奧泰羅」,在製作過「黑桃皇后」「鮑利斯郭得諾夫」「霍望希納」「馬克白夫人」之後,他回到俄國於1999的「白夜」音樂節上,推出新製作「西揚柯特科」。當年,這是一部史達林認為意識型態猶豫不決的作品,因而很少上演。葛濟夫為了論證音樂內容可以凌駕政治之上,而且是觀眾喜愛的俄國歷史的一部份,因而把這個製作推薦給維也納音樂廳、皇家歌劇院的觀眾,同樣獲得成功。

基洛夫/馬林斯基演出的歌劇與芭蕾,從未像現在這樣受到需要。過去幾年,他們到過中國、以色列、奧地利、德國、捷克、瑞士、義大利、日本,2000年六月花上五週時間在皇家歌劇院、柯芬園歌劇院。這不僅是基洛夫管絃樂團、芭蕾舞團首度在聖彼得堡之外駐演,更是有史以來該團最大的音樂季,共製作九套作品、超過五百位藝人演出,能夠成為皇家歌劇院第一個外國訪演團體,基洛夫樂團感到相當榮耀。

2001年,大師又帶著基洛夫獨特的聲音,到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德國、澳洲,並且回到柯芬園慶祝威爾第的百歲誕辰,推出歌劇製作「假面舞會」「馬克白」「命運之力」「阿伊達」「奧泰羅」「唐卡洛斯」,同時也演出威爾第「安魂曲」。2002年二月,葛濟夫將帶著馬林斯基歌劇院、管絃樂團與芭蕾,首度到華盛頓特區的甘迺迪中心演出歌劇「霍望希納」「馬克白」,以及芭蕾「睡美人」「Jewels」。2003年,將有「白夜」特別節目,一來慶祝聖彼得堡三百年,同時也是葛濟夫慶祝五十歲生日的時刻。

不久後,為了慶祝大師與Philips簽約十五年,達成錄音超過四十款的重要成就。將推出飛利浦-馬林斯基版本精選,幾乎所有的計劃都包括錄音與錄影,呈現兩大巨匠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普羅高菲夫,對於聖彼得堡音樂傳奇的影響。

這個錄音包括完整的歌劇「普斯科夫女郎」(Maid of Pskov)「霍望希納」「戰爭與和平」「薩德柯」「伊果王子」「黑桃皇后」「露斯蘭與魯密拉」,以及1996年留聲機雜誌最佳歌劇錄音「火之天使」和聖彼得堡版本首度錄音的「命運之力」「賭徒」「馬札帕」「不朽的卡昔奇」(Kashchei the Immortal)「修道院的訂婚」(Betrothal in a Monastery)「鮑利斯郭德諾夫」「沙皇的新娘」,芭蕾「羅密歐與茱麗葉」「睡美人」「火鳥」「天方夜譚」等。葛濟夫最近的歌劇錄音是2000年六月發行的「西揚柯特科」,稍晚將發行普羅高菲夫「三個橘子之戀」。

葛濟夫戲劇的力量表現在這些歌劇與芭蕾錄音上,但他個人的管絃樂作品也絕非不重要,其中不乏許多令人難忘的經典,包括他首度與維也納愛樂錄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與鋼琴家托拉茲(Alexander Toradze)合作的普羅高菲夫全套「鋼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蕭斯塔高維契「第八號交響曲」、以及俄國管絃小品「白夜」、與鹿特丹愛樂的「恐怖的伊凡」,與高卡可娃合作的柴可夫斯基、威爾第詠嘆調,與霍羅托夫斯基(Dmitri Hvrostovsky)合作穆索斯基歌曲、死之舞,另有與多位藝人合作的逍遙音樂節現場錄音,與提鮑德特(Jean-Yves Thibaudet)、鹿特丹愛樂錄有葛利格、蕭邦鋼琴協奏曲,葛濟夫最近發行管絃錄音是2001年七月,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史克里亞賓「幻想之詩」。

葛濟夫的音樂美感,不僅具備俄系指揮粗曠雄渾的特質,音樂中更帶著強烈堅實的誠摯情感。他對樂團的訓練相當紮實,弦樂群厚實卻不僵硬,充滿情感的穿透力,中低音部表現尤其強勁。而銅管部門則飽滿不刺耳,讓音樂的和聲肌理表現得更豐富。速度鋪陳上以沉穩見長,不刻意強調彈性速度與恣意揮灑,堪稱為俄國音樂寫下理性一頁。紐約客也評道,葛濟夫觸及音樂甚深的層面,與其他同輩指揮強調自我意識的個人詮釋相比,葛濟夫充沛自發的情感,喚醒作品內在的生命的能耐,以及對於樂團的高度掌握,無疑是俄國音樂想在二十一世紀揚威的終極指望。


●葛濟夫與基洛夫交響樂團訪台
小提琴:菲汀雷賓Vadim Repin
鋼琴:亞歷山大托拉茲Alexander Toradze
演出時間:2002年10月11、12、13日PM7:45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曲目:
10月11日(五)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組曲選粹、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
10月12日(六)
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睡美人芭蕾組曲選粹、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10月13日(日)
柴可夫斯基:序曲一八一二、胡桃鉗組曲選粹、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