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漫談】維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奠下協奏曲的根基
韋瓦第是出生在威尼斯的義大利人,到過威尼斯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極為浪漫又充滿了音樂的城市,無論貴族或是市井小民都熱愛音樂。當時的義大利已經發展成巴洛克時期的歐洲音樂重鎮,天時、地利正好孕育韋瓦第偉大的音樂。
人稱「紅髮教士」的韋瓦第,遺傳了父親的髮色以及小提琴天賦,他從十五歲起曾經長達十年擔任神職工作,因此得以藉工作之便增強自己的音樂實力。維瓦第流傳後世最傑出的音樂類型為「歌劇」以及「協奏曲」,其中五百多首的協奏曲,更是奠定了日後協奏曲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他眾多協奏曲中,最傑出也最知名的一首當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於1725年出版(韋瓦第約五十歲),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日,這首曲子聽起來還是那麼新穎,完全掙脫時空對它的束縛,因而得以讓今人稱「四季」為人類偉大的音樂藝術資產。
創作背景
「四季」出自韋瓦第作品八,那是一組名稱為「和聲與創意的競爭」由十二首小提琴協奏曲構成的作品。「四季」是十二首裡面的前四首,標題分別是第一號「春」、第二號「夏」、第三號「秋」、第四號「冬」,每一號由標準的協奏曲快、慢、快三個樂章構成。換句話說,「四季」其實是四首獨立的三樂章小提琴協奏曲,但是因主題(季節)的相關性而被看成一組作品,統稱為「四季」。
「和聲與創意的競爭」出版後,「四季」隨即風靡全歐,韋瓦第多年的音樂努力在此刻攀上高峰。「四季」的大受歡迎,使得這組作品中的其他幾首曲子嚴重受到忽視,其實其中另外的第五號「海上暴風雨」、第六號「快樂」、第十號「狩獵」也都是相當不錯的作品。這套作品當年的編制,除了主奏小提琴外,協奏部動用第一、二小提琴,中、大、低音提琴個數支,另加上數字低音樂器(大鍵琴或是風琴)。從現在協奏曲的觀點來看,相當類似小型弦樂團協奏的作品。
而「四季」的大獲成功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探討,一個是表象的層面,另一個則是隱藏於音樂美學裡的層面,透過這兩個層面的探討與瞭解,將能夠讓欣賞者更能進入「四季」的音樂世界中。
十四行詩的描繪
表面上「四季」的音樂搭配著十四行詩的內容,因此得以讓聆聽者清楚的體會音樂的描繪,而大受歡迎。相傳這十四行詩是維瓦第自己所寫,不過也有人認為作者不詳。不過,這些詩的句法平凡並無特出之處,內容既不歌頌神明、也不歌頌人類的愛情,而僅僅單純以大自然的景觀為描寫對象。以下節錄幾段各樂章的詩句,供大家聆聽時感受欣賞。
第一號「春」:第一樂章鳥兒們以欣喜的歌曲迎接春天,天空灰暗,春雷預告春天的消息。雷雨平息,小鳥們再度清越的歌唱。第二樂章在繁花遍野的牧場上,樹葉輕柔的婆娑低語,牧羊人在牧羊犬旁沈睡。第三樂章仙女們與牧羊人,和著牧笛輕快的聲音跳舞,點綴著春天炫麗的顏色。
第二號「夏」:第一樂章在嚴酷的季節裡,太陽如果火燒煙燎,人與家畜都顯得死氣沈沈。北風驟然來襲。牧羊人為大雨所懾,為自己的衰運而顫慄、哭泣。第二樂章在閃電、雷聲以及蚊蠅聲、憤怒的狗叫聲中,人們疲憊的身子不得安寧。第三樂章人們驚恐,空中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冰雹紛紛落下,摧殘農作物。
第三號「秋」:第一樂章農民跳舞歌唱,以慶祝豐收的喜悅。酣醉的農民們熱鬧的狂歡。第二樂章眾人停止了歌舞,寧靜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甜美的睡眠把人們帶入神妙的境界。第三樂章黎明時分,獵人們帶著號角、槍枝與獵犬外出打獵。野獸遁逃,跟蹤追擊。野獸無力逃走,被追殺而死。
第四號「冬」:第一樂章猛烈吹襲的狂風。冷得牙跟合不攏。第二樂章在爐火邊過著寧靜、滿足的歲月,屋外雨水滋潤萬物。第三樂章步行冰上,預防跌倒,甚步徐行。亂了腳步滑倒,再度行於冰上,勇猛疾行,冰面碎裂,出現裂痕。開門外出聆聽,南風、北風、以及所有的風彼此交戰的聲音。這就是冬天,冬天帶來了喜悅。
版本比較
在錄音上來說,Philips顯然是「四季」的大贏家,主要當然是因為I Musici在Philips灌錄此曲多次,而且次次精彩。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阿優版,這不久前才推出日版24bit的演出,儼然是四季的龍頭老大。此外,I Musici搭配卡米瑞里(Pina Carmirelli)的版在85年版的日本唱片藝術中奪得「四季」的第一名,使得一直在阿優下忍氣吞聲的卡米瑞里得以一吐怨氣。卡米瑞里的詮釋自然不做作,四季情緒的進行與變換相當流暢,一如自然界時序悄悄轉換般地讓人不易察覺。
另外,Philips旗下還有另一企鵝三星帶花名盤,阿卡多與拿波里獨奏家樂團卡米瑞里的版本標榜克雷蒙納名琴,從「春」開始阿卡多就身兼指揮地演奏出聲音豐實、表情多樣的詮釋,彈性速度的運用頻率雖多但是表情卻不浮濫。重視典雅表現的發燒友應該人手一張。
說起三星帶花的名版,翻開過去的「帶花史」共有三張維瓦第四季,除了上述的阿卡多之外,還有另外兩版入選。其一是馬利納在Argo與聖馬丁的合作,有趣的是馬利納這回竟然不在Philips而跑到Decca的副牌,為Decca在這個曲目上扳回一城。馬利納的春天是緊致快速有活力的,不像阿卡多的舒緩慵懶。馬利納版並沒有刻意凸顯主奏小提琴的表情與音色,他注重的是樂團的凝聚力與音樂的戲劇性。如果您講究錄音、又挑剔音樂與十四行詩的關連性,馬利納此版絕不會讓你失望。
隨著時代的演進與演奏美學的更迭,我要再推薦三版各具特色的「四季」。首先是甘乃迪在EMI的「四季」這張標榜龐克的詮釋其實聽起來還是相當古典的!但是很奇怪音樂聽起來就是跟過去的「四季」很不一樣,無論斷句、表情、速度、力度,因此新穎的手法讓這張片子賣翻了,一下子登上金氏世界記錄,風光不已。是令人振奮、打翻醬缸的四季代表。
至於慕特的版本也發行將近十年了,相當有個人風味,約書亞貝爾的版本則是最新的,表現也可圈可點。華人小提琴家則是以呂思清、林昭亮都有灌錄,在此曲的演出水平絕對不輸西方小提琴家。
面對史上最多版本的曲目,我在這裡很難將所有版本作一比較推薦,僅能就樂評過去一致的認定,以及較具特色版本加以推薦。欣賞此曲時,除了進入創作者的背景以及十四行詩所描繪的「四季」表象之外,發燒友們也不要忽視聆聽時個人心中所產生的共鳴。
CD圖說
VCD1,Georges Armand/小提琴,Louis Auriacombe指揮土倫市室內管絃樂團(EMI 50999 229234 2 4)
VCD2,Pina Carmirelli/小提琴,愛樂家獨奏團I Musici(Philips 410 001-2)
VCD3,馬利納指揮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Decca 414 486-2)
VCD4,甘迺迪/小提琴,英國室內管絃樂團(EMI CDC 7 49557 2)
VCD5,呂思清/小提琴,凱文馬龍指揮多倫多室內樂團(Marco Polo 8.225955HDCD)
VCD6阿卡多/小提琴,拿坡里獨奏家合奏團(Philips 422 065-2)
VCD7,約書亞貝爾/小提琴,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Sony / BMG 88697 35705 2)
VCD8,Felix Ayo/小提琴,Jeffrey Tate數字低音、Vittorio Negri(Philips 422 484-2)
VCD9,慕特/小提琴,Trondheim Soloists(DG 463 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