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9 12:52:21歐頭

J. S.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曲解



撰文整理︰歐頭(古典音樂台「古典啟示錄」主持人)

 

 

 

J. S.巴赫所寫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是三首四個樂章的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以及三首舞曲形式的組曲所構成,被認為是「小提琴家的試金石」,換言之是小提琴演奏家畢生的挑戰。每位小提琴家的拉奏功力和詮釋個性,遇到了這套曲目就像看著照妖鏡一樣會展露無遺。因此古往今來許多大師級小提琴家,均不肯輕易允諾灌錄這一套曲目,更別說舉行一整場的獨奏會。

 

J. S.巴赫以一把小提琴的獨奏形式譜曲,並留下了標題「sei solo a violino」,以義大利文來說sei solo雖可翻譯成six,指「六首獨奏」;卻也有you are也就是all by yourself「你孤獨一人」的意思,這是J. S.巴赫玩弄文字遊戲的巧思。也就是沒有樂團或鋼琴伴奏的形式,完全絕對地考驗小提琴演奏者各人的技巧表現、音樂理解以及獨白的功力。

 

過去,J. S.巴赫也曾為小提琴寫過協奏曲或是重奏奏鳴曲,不過在這套《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裡頭,他寫入了小提琴這項樂器所能表現演奏的一切和弦,用上了許多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可以說達到了巴赫小提琴音樂的顛峰,就算古今中外眾多小提琴曲目中,也極少能像這套作品這樣臻乎完美的。後世也鮮有無伴奏小提琴曲目,儘管雷格(Max Reger)、巴爾托克(Bela Bartok)、德密特(Paul Hindemith)、易沙意(Eugene Ysaye)等人均有這類創作,但知名度與藝術性均難超越J. S.巴赫這套。

 

J. S.巴赫大約1703年開始創作《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當時他人在威瑪,之後直到1720年擔任柯登樂長時才完成,屬於他創作器樂曲最旺盛的「柯登年代」的作品。J. S.巴赫的威瑪與柯登時期身為宮廷音樂家,能留下許多知名的器樂作品集主要與環境有關,由於當時並沒有合唱團可供使用,他也不必創作宗教性質音樂,因此特別適合寫作這類音樂,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管絃組曲》、甚至包括《布蘭登堡協奏曲》、以及這套《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等。

 

此外,J. S.巴赫會寫這套作品是因為受到Johann Paul von Westhoff的那套《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靈感啟發,J. S.巴赫曾在威瑪時跟隨著Johann Paul von Westhoff工作,而這位當時的長者作曲家這套作品的風格的確與J. S.巴赫的十分神似。在那個時候無伴奏小提琴作品相當流行,像是Heinrich Ignaz Biber完成於1676年的《帕薩喀里亞獨奏曲》,Johann Paul von Westhoff1682-1696年間出版的《無伴奏小提琴音樂選集》,Johann Joseph Vilsmayr1715年的《Artificiosus Concentus pro Camera》。另外Johann Georg Pisendel則有寫於1716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而且這個傳統也並未因為J. S.巴赫過世而中斷,之後1735Georg Philipp Telemann還出版了《十二首無伴奏小提琴幻想曲》。顯見當時複音小提琴作品的寫作傳統在德國有著完備的發展,特別是Heinrich Ignaz BiberJohann Heinrich Schmelzer等人,以及 Johann Jakob WaltherJohann Paul von Westhoff這些被稱為德勒斯登學派的作曲家都寫有此類作品。

 

J. S.巴赫柯登時期的作品在創作順序從歷史文獻上並無法精確考證,但如果大膽推論而言,很可能《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創作在先,因為這類作品如前述已有許多其他作曲家的先例,而整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則是由J. S.巴赫開先河,從樂曲形式構成來看,《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較不統一,而《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則十分一致,應該是他先在小提琴上實務運作後,再移植應用於大提琴上。

 

而《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的出版順序是︰《奏鳴曲第一號》、《組曲第一號》、《奏鳴曲第二號》、《組曲第二號》、《奏鳴曲第三號》、《組曲第三號》交錯著出版的。儘管三首組曲、三首奏鳴曲各自有其調性的關連,但以奏鳴曲、組曲交替出版的主因,一來是不希望整套作品被明顯區分成兩大塊,二來是希望出版演出起來聽覺上不流於單調。這些作品雖然前後創作的時間不同,但都屬於J. S.巴赫晚年對位、和聲等作曲技巧造詣臻成熟之際的作品。不過,直到1802年才由Nicolaus Simrock出版,儘管樂譜出版依然相當受到忽視,直到小提琴姚阿幸Josef Joachim開始演出這套作品,名聲才廣為流傳。

 

這套《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其中奏鳴曲式按照教堂奏鳴曲的形式,由四個樂章構成,第一、三樂章是徐緩的,第二、四樂章是快速的。通常第一樂章有種序奏、即興的味道,有時候甚至是不完全的終止(就像BWV10031005),因此也可把這樣的第一樂章看成是第二樂章的序奏曲,整首奏鳴曲便可視為三樂章。巴哈在這三首奏鳴曲的第二樂章都採取賦格,比起組曲來說奏鳴曲的整體結構更為札實嚴肅。

 

而舞曲方面包含有,阿勒曼舞曲這是一種四四拍子、不甚快的舞曲,通常以十六分音符弱拍開始。另外有三拍子快速的庫朗舞曲,以及以西班牙為起源,流行於歐洲的舞曲,三四拍子,速度徐緩,通常把第二拍加附點,性格厚重的薩拉邦德舞曲。其餘還包括基格舞曲,是一種六八拍發源於英國的快速舞曲。《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中的組曲就是以上述舞曲加以組合,因此變化方式多樣,有時會在阿勒曼舞曲之前加上前奏曲,或是把後面舞曲順序調換,或是插入間奏型樂章,讓聽的人不至於厭倦,產生令人心生娛悅的的自由感受。

 

 

第一號g小調(第一號奏鳴曲)BWV1001

完整的四樂章奏鳴曲,全曲氣氛嚴肅中帶點淡淡的陰鬱。

 

第一樂章慢板Adagio

g小調、4/4拍,長度簡短伴隨著緩慢的音樂速度與清晰的對位手法,呈現著一種帶點宣敘、即興的前奏曲風格。

 

第二樂章賦格(快板) Fuga

g小調、4/4拍,是首長達94小節、主題鮮明簡潔的賦格,節奏精神活潑,J. S.巴赫巧妙地融入三聲部、四聲部的效果。

 

第三樂章西西里舞曲Siciliana

B大調、12/8拍子,是西西里農民的民俗舞曲,呈現一種悠閒的田園風格,J. S.巴赫以二聲部處理,呈現明朗厚實的氣質。

 

第四樂章急板Presto

g小調、3/8拍子,快速流暢的十六分音符呈現熱鬧華麗的兩段體,各段各反覆一次。

 

 

第二號b小調(第一號組曲)BWV1002

由四段舞曲組成,每段舞曲之後各附上一段變奏曲,由於原本舞曲公式組合應該為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基格舞曲,但因為基格舞曲不適合衍生出變奏曲,所以J. S.巴赫在第四樂章改用布雷舞曲。全曲各樂章皆為b小調、兩段體,情緒雖然不像奏鳴曲般沉重,但輕快之餘仍帶著暗淡、略為悲傷的氛圍。

 

第一樂章阿勒曼舞曲Allemanda—古變奏曲Double

b小調、4/4拍子,J. S.巴赫巧妙運用對位法,營造出流動富有動態的裝飾風,第一段為正統的阿勒曼舞曲節奏,第二段則以第一段的動機素材加以發展。變奏部分同樣兩段體,以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十分輕快富動感的節奏進行著。

 

第二樂章庫朗舞曲Corrente—古變奏曲Double

b小調、3/4拍子,舞曲部份是活潑生動的兩段體,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呈現一種放縱活潑的感覺。變奏部分形式與庫朗舞曲相同,節奏則以十六分音符斷奏呈現匆忙跑步之感。

 

第三樂章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古變奏曲Double

b小調、3/4拍子,音樂情緒轉為平靜,是速度較緩的中板二段體,有許多豐富層次的複音表現。變奏部分節奏增快為急跑的八分音符三連音。

 

第四樂章布雷舞曲的速度Bourree—古變奏曲Double

b小調、2/2拍子,情緒活潑明快、節奏流暢清晰的二段體,無論第一段或第二段皆以複音為主,但後半段出現連續八分音符的單音。變奏部分延續連續八分音符的單音,不過以斷音表現,並且使用模擬複音的技巧,直到變奏的第二段才用真正的複音。

 

 

第三號a小調(第二號奏鳴曲)BWV1003

是十分充實有份量的一曲,也是整套六首作品中知名度較高的一首,J. S.巴赫曾自己改編為古鋼琴曲。

 

第一樂章極緩板Grave

a小調、4/4拍子,這個開頭樂章有種序奏風,以莊嚴寬闊的氣度展開,再透過細膩的裝飾音符展現優美的歌唱性,複音的運用很多,音樂的戲劇張力很大,整個音樂的響度也很大。

 

第二樂章賦格Fuga

a小調、2/4拍子,此樂章長達289小節,內容結構卻充實緊密,賦格主題一開始便相當強而有力的出現,賦格的答句則在第三小節出現,開始展開兩聲部賦格,此外還有三重音、四重音以及快速的十六音符單音,技法精妙令人嘆為觀止。

 

第三樂章行板Andante

C大調、3/4拍子,此段呈現一種寧靜、高雅的感覺,流露著充滿著表情的優美,經常被單獨拿來演奏,甚至是透過大提琴表現。海飛茲的老師小提琴大師奧爾指定要以「和緩如歌的行板演出」。第一段以C大調開始、於G大調結束,第二段素材與第一段相同,不過調性反過來以G大調開始、於C大調結束。

 

第四樂章快板Allegro

a小調、4/4拍子,有著活潑的性格,以十六分音符快速節奏為主幹,甚至還偶爾加入三十二分音符,是運用許多複音效果的二段體。

 

 

第四號d小調(第二號組曲)BWV1004

這首作品是全套六首中最為著名的一首,主因是因為第五樂章夏康舞曲而聞名。J. S.巴赫在原本舞曲公式「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基格舞曲」之後,又加上一段夏康舞曲,而最後這段夏康舞曲又長達257小節,讓前四個樂章聽來有點像是這段夏康舞曲的前奏。因此也有人把此曲看成前四樂章的舞曲公式為第一大段,最後的夏康舞曲看成第二大段。

 

第一樂章阿勒曼舞曲Allemanda

d小調、4/4拍子,標準速度不太快的阿勒曼舞曲,音樂舒適中帶點緊張幽美的氣氛,兩段體各段反覆一次,兩段皆以十六分音符為主,有時轉換成附點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加以複音的變化。

 

第二樂章庫朗舞曲Corrente

d小調、3/4拍子,音樂呈現忙碌與活潑的甚快板,旋律線相當優美,節奏以八分音符的三連音,搭配上附點音符的變化,流暢的進行著,兩段體各段反覆。

 

 

第三樂章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

d小調、3/4拍子,典型的第二拍為長拍的薩拉邦德舞曲,速度不快情緒莊重,八小節的主旋律呈示之後加以反覆,再以十六分音符進行,整體皆以複音為主,聽感層次豐富,最後有四小節尾奏。

 

第四樂章基格舞曲Giga

d小調、12/8拍子,速度極快的二段體,各段反覆,第一段的前兩小節與第二段的第一小節以八分音符為主,手法看似單旋律線,但實際聽感卻相當巧妙地有複音音樂的效果。

 

第五樂章夏康舞曲Ciaccona

d小調、3/4拍,夏康舞曲為古老的舞曲形式,在不斷反覆的低音之上,建築出變奏曲。莊嚴偉大的段落,不僅是這套作品中最知名的一段,情感深遂、姿態高雅,更常被古今中外小提琴家單獨拿來演奏錄音,樂念更顯示J. S.巴赫思慮的綿密與豐富,據聞與他當時剛過世的第一任妻子瑪麗芭芭拉有關,這首龐大的變奏曲中,威嚴堂皇的主題以八小節構成,之後反覆變奏多達三十次之多,不僅表達他對亡妻的款款思念,更展現了J. S.巴赫令人驚奇的創作技法。後世作曲家也藉此寫下不少改編曲,包括布拉姆斯《為右手的巴赫夏康舞曲》鋼琴改編曲,以及布梭尼改編成的鋼琴曲。

 

 

第五號C大調(第三號奏鳴曲)BWV1005

此曲完全忠於教會奏鳴曲形式的四樂章,整體聽來強壯、精細、充滿緊張。

 

第一樂章慢板Adagio

C大調、3/4拍子,聽來像是後面那個賦格樂章的前奏曲,連續的附點節奏輕緩平靜地開始,整個表現音域與力度漸次增大增強,演奏出宛若管風琴的複音效果。

 

第二樂章賦格Fuga

C大調、2/2拍子,是一段長達353小節的賦格,同時也是全套作品三首奏鳴曲中賦格部分最長大、細膩的一段,更是主題最鮮明、技巧最巧妙的一段,主題採用聖詠「來吧,聖靈,主之神」。

 

第三樂章緩板Largo

F大調、4/4拍子,是僅有21小節的短樂章,緩慢細膩的音符營造出迷人的複音效果,精緻卻高貴優雅。

 

第四樂章接近快板Allegro assai

C大調、3/4拍子,主要以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加以運動,聽感上十分華麗,二段體各段反覆,尤其第二段尾奏的表現更加華麗。

 

 

第六號E大調(第三號組曲)BWV1006

此曲是與d小調組曲BWV1004同樣聞名的一段,整體而言情緒明朗輕快,這套組曲特別以前奏曲開始,之後接著路爾舞曲、嘉禾舞曲、兩段小步舞曲、布雷舞曲、以及基格舞曲,結構與先前兩首組曲相當不同,而最後的基格舞曲可以看成整套六首作品的最後終曲。

 

第一樂章前奏曲Preludio

E大調、3/4拍子,節奏主要以十六分音符流動著,雖然長達138小節但音樂聽來並不單調,J. S.巴赫也將此曲旋律改編成不少樂曲,甚至轉為清唱劇《我們感謝神》所用。

 

第二樂章路爾舞曲Loure

E大調、6/4拍子,速度不甚快的田園風優美段落,路爾舞曲是法式的質樸舞曲,平靜流暢。J. S.巴赫精妙地透過對位法展現了別致的曲趣。

 

第三樂章嘉禾舞曲與輪旋曲Gavotte en Rondo

E大調、4/4拍子,因為好記動聽的旋律、輕快的節奏而成為知名的樂章,因此也經常被單獨演奏。嘉禾舞曲同樣為法國舞曲,延續了上個樂章的法式微甜風情,輪旋曲則以著名的八小節主題與插句反覆呼應,是段兼具動聽與深度內涵的樂段。

 

第四、五樂章小步舞曲1 Menuet I  小步舞曲2 Menuet II

E大調、3/4拍子,接連的兩段小步舞曲都是二段體、各段反覆,曲風可愛高雅。第一小步舞曲呈現強有力的男性風格,第二小步舞曲則呈現溫柔的女性風。而且第一小步舞曲的前半出現在第二小步舞曲的後半,因此也可以看成三段體,通常此段會以不甚快稍慢的速度演出。

 

第六樂章布雷舞曲Bouree

E大調、2/2拍子,快速的布雷舞曲與先前的路爾舞曲、嘉禾舞曲相同為法國舞曲,以極快的速度演出的二段體,兩段皆需反覆。

 

第七樂章基格舞曲Giga

E大調、6/8拍子,運用十六分音符的單旋律,輕快流暢音樂性強,成為這首七樂章組曲的珠璣終結,同時也是這套龐大無伴奏小提琴曲目的美好句點。

 

 

美國黑金 2020-01-07 10:30:50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黃薏蓉 2017-11-23 06:50:09

哈囉您好,
我想請問是否能使用收錄您的樂曲解說到我的獨奏會節目單呢?
謝謝!

2016-04-03 19:45:31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