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 The Orginals系列 再現LP時期的大花版榮光
七十年代DGG所發行的LP唱片,除了有個雙環的ST33記號之外,更因為鬱金香的標籤格外醒目,而被發燒友取了個「大花版」的暱稱。「大花版」到了CD時代以The Orginals系列為名重發,在封面設計上保留當年LP舊封面,並加以小幅度斜放,左上角放上The Orginals系列logo,讓此系列重發的CD感覺上就像一張縮小版的迷你LP,更加強化LP的時代感,掀起一波收藏熱。
眾所皆知,DGG的母帶資料片庫中傑出錄音不少,但唯有LP黑膠唱片時期「最傑出、最棒」的錄音,才會被The Originals選中。1995年2月DGG首批發行25張「大花版」CD以中價位重新發行,這個系列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唱片收藏家的品味。
事實上,The Originals系列重新發行的概念很簡單,就將整個DGG在LP時代從1949年到1986年之間,也就是有聲錄音最輝煌、蘊涵不同詮釋美學的錄音,讓重新精采地在CD小銀盤上復活。
很快地市場反應極佳,不消三年的時間,在DG百年紀念時剛好發行第100款CD,也就是小克萊巴率領維也納愛樂的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如今The Originals系列早已發行超過200款,而且陣容持續擴張中。
舉例來說,五十年代的經典重發包括李希特(Karl Richter)指揮巴哈「馬太受難曲」,瓦爾哈(Helmut Walcha)彈奏巴哈「管風琴作品」,歐伊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拉奏巴哈、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哈絲姬兒(Clara Haskil)彈奏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穆拉汶斯基(Mravinsky)與列寧格勒愛樂無可取代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名演,以及弗利柴(Ferenc Fricsay)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至於屬於六十年代的重發經典則有,馬捷爾(Maazel)知名的拉威爾歌劇「孩童與魔法」(L’enfant et les sortilèges),傅尼葉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的舒曼、布拉姆斯、普羅高菲夫、西貝流士「交響曲」,羅斯托波維契(Rostropovich)與卡拉揚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約夫姆的布魯克納「交響曲」和卡爾奧夫「布蘭詩歌」,肯普夫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傳奇的首演音樂會,還有阿巴多(Abbado)幫阿格麗希協奏的蕭邦、李斯特、普羅高菲夫的「鋼琴協奏曲」。
70-80年代也就是LP最後的黃金年代,經典重發有密爾斯坦(Milstein)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小克萊巴技驚四座的貝多芬「第五、七號交響曲」,伯恩斯坦指揮的貝多芬歌劇「費黛里奧」(Fidelio),波里尼的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雅諾維茲(Janowitz)與卡拉揚的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朱里尼的(Giulini)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與舒伯特「未完成」,還有阿巴多率領史卡拉歌劇院無可取代的威爾第的歌劇「父女情深」(Simon Boccanegra)
這個系列還有一個重點,就是DGG特殊的母帶重製(remastering)技術「原像位元處理(Original-Image Bit-Processing)」。著名的英國企鵝唱片評鑑曾經表示,「CD轉製音質明顯改善,母帶經過處理後更能自然地顯出溫暖的氛圍以及幾可亂出的LP類比氣息。」儘管當年這些LP當年首度發行時,拿過不少錄音獎項,但The Orginals系列在相隔三、四十年後,依然能以CD重發的姿態贏得大小錄音獎項,實屬不易。
看看DG大花版首發全套,還有紀念品喲(自藏出讓,抱歉啦不是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