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7 16:05:25歐頭
【法系指揮四天王】布列玆--活著的當代傳奇之聲(上)
●圖說,布列茲是當今仍在世最傑出的法國指揮。
日本樂迷似乎特別「迷信」法國指揮詮釋法國作曲家的作品,而這種「迷信」也不是絕無道理。以布列茲(Pierre Boulez,1925-)為例,他在DG時期灌錄的兩張德布西唱片都是1991年錄音,這兩張唱片一共收錄有「夜曲」、「海」、「單簧管狂想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印象管弦樂集」(非4D)、「春之祭交響組曲」等作品。
這其中,日本「唱片藝術」三百名曲選了德布西「夜曲」、「海」、「牧神午后前奏曲」(4D早期)三首管弦樂作品,而布列茲的詮釋在最新三百名曲三首都是首選。換句話說,對日本人來說布列茲就是德布西音樂的詮釋代名詞。
我認為,布列茲的德布西管弦樂魅力,主要來自三方面。首先「氣質」、其次「管弦技法」、第三「張力密度」。
在「氣質」上,布列茲充分掌握到德布西「以虛為實、以實為虛」的音樂美感,音樂那股不安浮動之感營造得相當好。「管弦技法」方面冷靜清晰的聲部處理,讓音樂呈現出精緻之感,就算最難以分辨的木管聲部都各有特色,和而不濁、諧而不躁,布列茲對音色、平衡、節奏的高度掌控能力的確過人。「張力密度」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一種整合的風味,在聲部清晰的情況下布列茲更強調音樂的聯繫性,交織成綿密融合、看似柔軟實則強韌的音牆。
其實,在布列茲的人生規劃中,並沒有想過要當一位指揮家。生於1925年的布列茲,其實並不想當一位指揮家,他早期對數學與科學有興趣,到了1943年才開始與梅湘學作曲,另外在作曲方面還師事過沃拉布(Vaurabourg)、萊博維茲(Rene Leibowitz)等人。
但是因緣巧合下,1965年他的作品「無主之槌」上演,結果該名指揮因故缺席,布列茲只好親自上陣詮釋自己的作品,因此走上指揮之路。發展到後來,指揮事業竟然比他原本的作曲事業還要蓬勃,不過布列茲顯然無法忘情現代音樂的魅力,在詮釋上現代音樂佔了很大的比重。
布列茲的「幻想」以他晚期一貫的凝聚精練手法表現,冷酷、單薄的表情有點像是在吃日本料理的生魚片。另外,由於布列茲本身擁有作曲家的身分,因此對現代音樂語法的理解,比起一般沒有現代音樂創作訓練的指揮高明許多,讓他的現代音樂詮釋給人鮮明的印象。也因為他作曲家身分,讓他懂得從創作的角度對樂曲進行思考。
加上布列茲擁有過人的耳力,他在指揮時,不像塞爾、卡拉揚等指揮對樂團有著高度的掌控權力,但是他卻靠著一雙過人的敏銳耳朵,對於詮釋現代音樂時所要求的複調、複節奏、甚至是無調等美感,他都能精準的要求團員做到。在排練時雖然不發脾氣,卻讓每個演奏者不寒而慄地專注在音樂中。
1976年布列茲擔任法國「音樂與音響協調研究協會」(簡稱IRCAM),以及巴黎現代作曲技巧研究所負責人,這個機構可以說是二十世紀當代音樂的重鎮。布列茲所掌管的IRCAM,可以說是繼華格納的拜魯特音樂廳之後,藝術家掌握最多財力、物力資源的計劃,而他也的確擅用這樣的機會大大地提昇自己在現代音樂創作上的地位。他詮釋自己作品的錄音,主要散見Sony、Erato、EMI、DG,其中不少重要曲目還有兩次錄音。而他自己也組有洲際合奏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簡稱EI),長期合作著。
日本樂迷似乎特別「迷信」法國指揮詮釋法國作曲家的作品,而這種「迷信」也不是絕無道理。以布列茲(Pierre Boulez,1925-)為例,他在DG時期灌錄的兩張德布西唱片都是1991年錄音,這兩張唱片一共收錄有「夜曲」、「海」、「單簧管狂想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印象管弦樂集」(非4D)、「春之祭交響組曲」等作品。
這其中,日本「唱片藝術」三百名曲選了德布西「夜曲」、「海」、「牧神午后前奏曲」(4D早期)三首管弦樂作品,而布列茲的詮釋在最新三百名曲三首都是首選。換句話說,對日本人來說布列茲就是德布西音樂的詮釋代名詞。
我認為,布列茲的德布西管弦樂魅力,主要來自三方面。首先「氣質」、其次「管弦技法」、第三「張力密度」。
在「氣質」上,布列茲充分掌握到德布西「以虛為實、以實為虛」的音樂美感,音樂那股不安浮動之感營造得相當好。「管弦技法」方面冷靜清晰的聲部處理,讓音樂呈現出精緻之感,就算最難以分辨的木管聲部都各有特色,和而不濁、諧而不躁,布列茲對音色、平衡、節奏的高度掌控能力的確過人。「張力密度」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一種整合的風味,在聲部清晰的情況下布列茲更強調音樂的聯繫性,交織成綿密融合、看似柔軟實則強韌的音牆。
其實,在布列茲的人生規劃中,並沒有想過要當一位指揮家。生於1925年的布列茲,其實並不想當一位指揮家,他早期對數學與科學有興趣,到了1943年才開始與梅湘學作曲,另外在作曲方面還師事過沃拉布(Vaurabourg)、萊博維茲(Rene Leibowitz)等人。
但是因緣巧合下,1965年他的作品「無主之槌」上演,結果該名指揮因故缺席,布列茲只好親自上陣詮釋自己的作品,因此走上指揮之路。發展到後來,指揮事業竟然比他原本的作曲事業還要蓬勃,不過布列茲顯然無法忘情現代音樂的魅力,在詮釋上現代音樂佔了很大的比重。
布列茲的「幻想」以他晚期一貫的凝聚精練手法表現,冷酷、單薄的表情有點像是在吃日本料理的生魚片。另外,由於布列茲本身擁有作曲家的身分,因此對現代音樂語法的理解,比起一般沒有現代音樂創作訓練的指揮高明許多,讓他的現代音樂詮釋給人鮮明的印象。也因為他作曲家身分,讓他懂得從創作的角度對樂曲進行思考。
加上布列茲擁有過人的耳力,他在指揮時,不像塞爾、卡拉揚等指揮對樂團有著高度的掌控權力,但是他卻靠著一雙過人的敏銳耳朵,對於詮釋現代音樂時所要求的複調、複節奏、甚至是無調等美感,他都能精準的要求團員做到。在排練時雖然不發脾氣,卻讓每個演奏者不寒而慄地專注在音樂中。
1976年布列茲擔任法國「音樂與音響協調研究協會」(簡稱IRCAM),以及巴黎現代作曲技巧研究所負責人,這個機構可以說是二十世紀當代音樂的重鎮。布列茲所掌管的IRCAM,可以說是繼華格納的拜魯特音樂廳之後,藝術家掌握最多財力、物力資源的計劃,而他也的確擅用這樣的機會大大地提昇自己在現代音樂創作上的地位。他詮釋自己作品的錄音,主要散見Sony、Erato、EMI、DG,其中不少重要曲目還有兩次錄音。而他自己也組有洲際合奏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簡稱EI),長期合作著。
●史特拉汶斯基「普欽奈拉」、「夜鶯之歌」、「夜鶯」、「士兵的故事」等作品,布列茲指揮洲際合奏團,(Erato 4509-98955-2,華納)
●德布西「夜曲」、「海」、「單簧管協奏曲」,布列茲指揮克里夫蘭管絃樂團(DG 439 896-2,環球)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Tristia」,布列茲指揮克里夫蘭管絃與合唱團(DG 453 432-2,環球)
●拉威爾「兩首鋼琴協奏曲」、「高貴憂傷圓舞曲」,齊瑪曼/鋼琴,布列茲指揮克里夫蘭管絃樂團(DG 449 213-2,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