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8 15:16:45歐頭
【2006莫札特年-4】親暱平衡的三角關係,巴倫波因領軍三重奏
莫札特在「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發展上的地位,就如同海頓在「弦樂四重奏」上一樣,都是屬於是奠下規範基礎的集大成者。莫札特一生共寫有七首「鋼琴三重奏」,除了第一首K254創作時間比較早之外,第二首到第七首皆創作於1786-1788年間,也就是大約與他兩齣偉大歌劇「費加洛的婚禮」、「唐喬望尼」同一時期,當時可說是他一生創作力最成熟旺盛的階段。
莫札特的「鋼琴三重奏」呈現一種親密平衡的味道,但是無論在樂念的開創性或豐富度上並非那樣傑出,在過去並不是那樣吸引樂迷注意,不過近些年來,這幾首「鋼琴三重奏」逐漸受到室內樂迷重視。
因此,當我在莫札特250週年時,看到這張「鋼琴三重奏」錄音並沒有感到意外。意外的是,主導錄音的是知名鋼琴家兼指揮家巴倫波因,我們都知道他有位知名的大提琴家妻子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當年他們幾乎灌錄了包含大提琴在內的所有室內樂,不過當杜普蕾過世之後,他便不再碰觸過去兩人合作過的室內樂作品。
因此這次巴倫波因與年輕音樂家,合作這張錄成雙CD的莫札特「鋼琴三重奏」,一來有走出「憶妻傷痛」的意味,二來則是填補空缺,因為當年他與杜普蕾並未灌錄這些作品。
2006年9月於柏林的錄音,擔任小提琴的是尼可萊柴德(Nikolaj Znaider),他是尼爾森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更是近來人氣竄昇的新秀,也是狄蕾在茱莉亞音樂院的高徒。大提琴家基里佐尼可夫(Kyril Zlotnikov)則是俄國猶太人,在俄國唸完音樂學院之後,前往以色列進修,曾經師事馬友友、娜坦莉古特曼。
錄音中,巴倫波因使用自己的「Rubinstein」鋼琴,這是傳奇鋼琴家亞瑟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過去的用琴,魯賓斯坦死後便由巴倫波因繼承這部琴。透過琴音,我們重溫了1967-1974那段時間,年輕風發的巴倫波因在EMI留下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以及與英國室內管絃樂團合作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裡頭的那股精緻均衡的音色。尼可萊柴德、基里佐尼可夫兩人在巴倫波因的引領之下,也並未出現「逾矩」表現,十分壓抑謹慎地處理著每個樂句,聽得出鋼琴主導,大小提琴跟隨的態勢。
這張錄音最特別的地方是,CD1第四至六軌的降E大調K498「九柱球」(Kegelstatt)三重奏,這裡用中提琴與單簧管取代了小提琴與大提琴的編制,並且另由兩位年輕音樂家演出,費利克斯舒瓦茲(Felix Schwartz)擔任中提琴手,馬替亞斯葛蘭德(Matthias Glander)擔任豎笛手,鋼琴仍是巴倫波因。
「九柱球」三重奏這首作品,據說是當時莫札特在玩九柱球(保齡球的前身)時有感而發所寫,不過也有學者研究這是誤判,玩九柱球而留下的是另有其作。不過不管怎麼說,鋼琴、中提琴、豎琴的聲音組合,成為整張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新鮮調劑,也成為整張專輯中最具創意的一環。
CD圖說:巴倫波因領軍帶領兩位新秀,演出莫札特鋼琴三重奏。(EMI 3 44643 2,科藝百代)
莫札特的「鋼琴三重奏」呈現一種親密平衡的味道,但是無論在樂念的開創性或豐富度上並非那樣傑出,在過去並不是那樣吸引樂迷注意,不過近些年來,這幾首「鋼琴三重奏」逐漸受到室內樂迷重視。
因此,當我在莫札特250週年時,看到這張「鋼琴三重奏」錄音並沒有感到意外。意外的是,主導錄音的是知名鋼琴家兼指揮家巴倫波因,我們都知道他有位知名的大提琴家妻子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當年他們幾乎灌錄了包含大提琴在內的所有室內樂,不過當杜普蕾過世之後,他便不再碰觸過去兩人合作過的室內樂作品。
因此這次巴倫波因與年輕音樂家,合作這張錄成雙CD的莫札特「鋼琴三重奏」,一來有走出「憶妻傷痛」的意味,二來則是填補空缺,因為當年他與杜普蕾並未灌錄這些作品。
2006年9月於柏林的錄音,擔任小提琴的是尼可萊柴德(Nikolaj Znaider),他是尼爾森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更是近來人氣竄昇的新秀,也是狄蕾在茱莉亞音樂院的高徒。大提琴家基里佐尼可夫(Kyril Zlotnikov)則是俄國猶太人,在俄國唸完音樂學院之後,前往以色列進修,曾經師事馬友友、娜坦莉古特曼。
錄音中,巴倫波因使用自己的「Rubinstein」鋼琴,這是傳奇鋼琴家亞瑟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過去的用琴,魯賓斯坦死後便由巴倫波因繼承這部琴。透過琴音,我們重溫了1967-1974那段時間,年輕風發的巴倫波因在EMI留下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以及與英國室內管絃樂團合作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裡頭的那股精緻均衡的音色。尼可萊柴德、基里佐尼可夫兩人在巴倫波因的引領之下,也並未出現「逾矩」表現,十分壓抑謹慎地處理著每個樂句,聽得出鋼琴主導,大小提琴跟隨的態勢。
這張錄音最特別的地方是,CD1第四至六軌的降E大調K498「九柱球」(Kegelstatt)三重奏,這裡用中提琴與單簧管取代了小提琴與大提琴的編制,並且另由兩位年輕音樂家演出,費利克斯舒瓦茲(Felix Schwartz)擔任中提琴手,馬替亞斯葛蘭德(Matthias Glander)擔任豎笛手,鋼琴仍是巴倫波因。
「九柱球」三重奏這首作品,據說是當時莫札特在玩九柱球(保齡球的前身)時有感而發所寫,不過也有學者研究這是誤判,玩九柱球而留下的是另有其作。不過不管怎麼說,鋼琴、中提琴、豎琴的聲音組合,成為整張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新鮮調劑,也成為整張專輯中最具創意的一環。
CD圖說:巴倫波因領軍帶領兩位新秀,演出莫札特鋼琴三重奏。(EMI 3 44643 2,科藝百代)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