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0 15:17:46歐頭
超齡的精采演出,雷諾‧卡浦松的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
生於1976年的小提琴家雷諾‧卡浦松(Renaud Capucon)是Virgin Classics的簽約藝人,他同時也是歐洲近來快速崛起的新生代,深受阿巴多、阿格麗希等人的賞識。雷諾‧卡浦松過去在巴黎師事Gerard Poulet、Veda Reynolds,之後到柏林師事Thomas Brandis,再到美國投入Isaac Stern門下,兼融比法、德奧、以及美系等風格。
雷諾‧卡浦松另一為樂壇津津樂道的特色,是他使用1721年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把琴原本屬於克萊斯勒擁有,但在他手上完全展現另一種風味。雷諾‧卡浦松曾與與阿巴多、布列茲、小澤征爾、魏塞-莫斯特、鄭明勳、杜特華、畢契可夫、伊凡費雪、丹尼爾哈定、羅培茲-柯布斯、海汀克、杜南伊等一流指揮合作,與歐陸主要樂團也互動頻繁,合作的知名獨奏家則有阿格麗希、巴倫波因、柯瓦塞維契、普雷特涅夫、拉多雷賓、提鮑德特、貝許米特、保羅梅耶等人。
雷諾‧卡浦松的重要錄音包括:在DG與皮耶絲、杜梅、王健、高斯等人灌錄舒曼「鋼琴五重奏」,還有與阿格麗希合作孟德爾頌、海頓的「鋼琴三重奏」,以及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最新的發行則是與Gautier Capucon、尼可拉斯‧安傑利希(Nicholas Angelich)合作的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以及舒伯特的「鳟魚五重奏」,以及由丹尼爾哈定指揮馬勒室內管絃樂團,演出孟德爾頌、舒曼的「小提琴協奏曲」。
雷諾‧卡浦松與年僅三十五歲的鋼琴搭檔尼可拉斯‧安傑利希,合錄的這張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深受矚目,這兩位新生代高手年紀加起來不超過八十歲,比許多樂壇尚在活動的老大師年輕許多,但是兩人卻有極為超齡的表現,十分切合這套作品。
布拉姆斯在貝多芬的陰影之下,經歷過很長的醞釀期,才寫出《第一號交響曲》。事實上,在《小提琴奏鳴曲》的創作上,布拉姆斯同樣展現了如同《交響曲》般謹慎,一生只留下三首《小提琴奏鳴曲》,第一首推出時為1879年,當時他已經四十歲。
「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78」於1879年首演,由作曲家自己彈鋼琴、姚阿幸演奏小提琴。因為第三樂章主題與滴滴答答的節奏靈感,因而有著「雨之歌奏鳴曲」的暱稱。布拉姆斯的外科醫生好友畢爾洛托認為,此曲有他1878年旅遊義大利的印象,濃濃的南歐熱情在布拉姆斯沉鬱曲風中並不多見。
「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0」寫於1886年間,曲風簡潔親切,第二樂章慢板堪稱布拉姆斯最富旋律感的作品。寫曲的期間,布拉姆斯與女歌手Hermine Spies正密切交往,沈溺愛情的幸福感反映在創作中。布拉姆斯的女友之一,伊麗莎白馮赫佐根柏格更露骨地形容此曲:「整首奏鳴曲就是一次愛撫。」公開首演小提琴由Joseph Hellmesberger擔任。
1887年,他的音樂學者朋友保羅過世,同時間外科醫生好友畢爾洛托也生病入院,兩事件讓他的人生觀蒙上陰影,遂以d小調寫成「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8」。不同於第二號的明亮婉約,此曲散發出著悲愁情緒、枯澀晦暗風格。獻給大指揮家畢羅,結構比起前兩號宏大許多,樂章也多了一個。1888年此曲於布達佩斯公開演出,同樣由作曲家彈鋼琴、胡拜演奏小提琴。
聽畢這張錄音,能深切感受到雷諾‧卡浦松完美地展現小提琴的獨有的歌唱性特色,配上尼可拉斯‧安傑利希亦步亦趨的鋼琴彈奏,兩者進行親暱且豐富的重奏對話,屬相當傑出的超齡演出。
CD圖說: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雷諾‧卡浦松/小提琴、尼可拉斯‧安傑利希。(Virgin Classics 7243 5 45731 2 5,科藝百代)
雷諾‧卡浦松另一為樂壇津津樂道的特色,是他使用1721年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把琴原本屬於克萊斯勒擁有,但在他手上完全展現另一種風味。雷諾‧卡浦松曾與與阿巴多、布列茲、小澤征爾、魏塞-莫斯特、鄭明勳、杜特華、畢契可夫、伊凡費雪、丹尼爾哈定、羅培茲-柯布斯、海汀克、杜南伊等一流指揮合作,與歐陸主要樂團也互動頻繁,合作的知名獨奏家則有阿格麗希、巴倫波因、柯瓦塞維契、普雷特涅夫、拉多雷賓、提鮑德特、貝許米特、保羅梅耶等人。
雷諾‧卡浦松的重要錄音包括:在DG與皮耶絲、杜梅、王健、高斯等人灌錄舒曼「鋼琴五重奏」,還有與阿格麗希合作孟德爾頌、海頓的「鋼琴三重奏」,以及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最新的發行則是與Gautier Capucon、尼可拉斯‧安傑利希(Nicholas Angelich)合作的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以及舒伯特的「鳟魚五重奏」,以及由丹尼爾哈定指揮馬勒室內管絃樂團,演出孟德爾頌、舒曼的「小提琴協奏曲」。
雷諾‧卡浦松與年僅三十五歲的鋼琴搭檔尼可拉斯‧安傑利希,合錄的這張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深受矚目,這兩位新生代高手年紀加起來不超過八十歲,比許多樂壇尚在活動的老大師年輕許多,但是兩人卻有極為超齡的表現,十分切合這套作品。
布拉姆斯在貝多芬的陰影之下,經歷過很長的醞釀期,才寫出《第一號交響曲》。事實上,在《小提琴奏鳴曲》的創作上,布拉姆斯同樣展現了如同《交響曲》般謹慎,一生只留下三首《小提琴奏鳴曲》,第一首推出時為1879年,當時他已經四十歲。
「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78」於1879年首演,由作曲家自己彈鋼琴、姚阿幸演奏小提琴。因為第三樂章主題與滴滴答答的節奏靈感,因而有著「雨之歌奏鳴曲」的暱稱。布拉姆斯的外科醫生好友畢爾洛托認為,此曲有他1878年旅遊義大利的印象,濃濃的南歐熱情在布拉姆斯沉鬱曲風中並不多見。
「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0」寫於1886年間,曲風簡潔親切,第二樂章慢板堪稱布拉姆斯最富旋律感的作品。寫曲的期間,布拉姆斯與女歌手Hermine Spies正密切交往,沈溺愛情的幸福感反映在創作中。布拉姆斯的女友之一,伊麗莎白馮赫佐根柏格更露骨地形容此曲:「整首奏鳴曲就是一次愛撫。」公開首演小提琴由Joseph Hellmesberger擔任。
1887年,他的音樂學者朋友保羅過世,同時間外科醫生好友畢爾洛托也生病入院,兩事件讓他的人生觀蒙上陰影,遂以d小調寫成「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8」。不同於第二號的明亮婉約,此曲散發出著悲愁情緒、枯澀晦暗風格。獻給大指揮家畢羅,結構比起前兩號宏大許多,樂章也多了一個。1888年此曲於布達佩斯公開演出,同樣由作曲家彈鋼琴、胡拜演奏小提琴。
聽畢這張錄音,能深切感受到雷諾‧卡浦松完美地展現小提琴的獨有的歌唱性特色,配上尼可拉斯‧安傑利希亦步亦趨的鋼琴彈奏,兩者進行親暱且豐富的重奏對話,屬相當傑出的超齡演出。
CD圖說: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雷諾‧卡浦松/小提琴、尼可拉斯‧安傑利希。(Virgin Classics 7243 5 45731 2 5,科藝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