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8 17:46:39歐頭

【當代藝術家】希臘第十個謬斯的超自覺配樂語法—伊蓮妮‧克蘭卓

伊蓮妮‧克蘭卓(Eleni Karaindrou)這位希臘女作曲家,被喻為「希臘第十個謬斯」(The Tenth Muse)。只要你聽過她的音樂,就知道這樣的稱謂並不過譽!

她是一位自學的作曲家,精準一點的說應該是「本能的作曲家」。換句話說,她音樂中看似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其實是伊蓮妮不斷自覺的結晶,她曾在自己的傳記中提到:「我的音樂變緩慢是有意識的,用以增加我童年的音樂世界。」她一方面進行音樂尋根的田野調查、研究工作,一方面把靈感用在管弦樂配器上。

其實,她對電影、音樂的敏感,從幼年便萌發了。八歲那年她搬家,新家緊鄰一間電影院,從她臥室的窗子就可以看到電影內容,她便找到了生活中的激情。對於童年山間村落的聲音,她也有細膩的印象描繪:「風,在石板屋頂上,流水上,有雨的音樂,夜鶯唱歌、雪的寂靜。有時山將對長笛的聲音回響,單簧管節日在小村莊廣場上演奏。」


電影戲劇配樂豐富

伊蓮妮有豐富的電影和戲劇音樂創作經歷,她是一位產量相當大的作曲家,到目前為止已經寫了20部劇情片配樂,包括希臘大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得獎的《永遠的一天》、《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另有包含電視連續劇、廣播劇在內,近40部戲劇配樂,全部都以音樂風格獨特聞名,出版了23張音樂專輯。

其實,她多數合作的對象都是希臘導演,其中包括:Chris Marker、Jules Dassin、Margarethe von Trotta等人,而與安哲羅普洛斯的合作,則早從1982年便開始了,伊蓮妮幾乎成了安哲羅普洛斯電影的「御用配樂家」。

伊蓮妮配樂過的戲劇更是不乏出自赫赫名家之手,其中有平特(Pinter)、Mammet、歐尼爾(O’Neill)、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契可夫(Chekhov)、Gorki、易卜生(Ibsen),莎士比亞(Shakespeare)、亞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等人的改編劇作。


捍衛希臘本土音樂

無論長相、音樂都氣質出眾的伊蓮妮,在希臘中部的Teichio的山村出生,之後在雅典長大,並進入Hellenikon Odion研究學習鋼琴和理論作曲長達14 年(1953-1967),並在雅典大學取得歷史與考古學(archaeology)的碩士學位。

1967年她在希臘當局的壓力下,不得已帶著年輕的兒子,離開家鄉來到巴黎。從1969-1974年間是她的巴黎年代,她到巴黎研讀人類音樂學(ethnomusicology)、管絃配器學、以及指揮,增加自身的音樂內涵,並積極參予這個城市活力十足的爵士樂活動。

1972-1975年間,她在巴黎的國家藝術與傳統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rts and Traditions)擔任研究員,這個時期,她也幫許多重要的希臘歌手寫歌、錄歌,像她早期專輯《偉大的祈禱》裡頭就可以聽到Maria Farantouri的演唱,以及K. X. Myris所寫的歌詞(K. X. Myris是《特洛伊女人》的作者)。

1976年伊蓮妮終於再回到希臘,她在雅典的ORA文化中心,成立傳統樂器演奏者研究室(Laboratory for Traditional Instrument Players),並且持續為保存家鄉的本土音樂努力,更堅定地成為希臘民族音樂鬥士。然而,希臘民謠並沒有直接影響到她的創作,自覺性奇高的伊蓮妮,把田野採集的音樂尋根運動,與作曲的藝術創作徹底看成兩件事。她說:「我對傳統音樂的興趣,以及我身為作曲家的工作,其實是兩條分開的溪流。」儘管她創作時常運用民謠樂器的聲音與音色,但千萬別用「希臘風」這種字眼把她的音樂「框」住了!


ECM專輯拼死以求

伊蓮妮的創作雖然量多,但本地可以買到唱片的並不多,其中以紅色音樂代理的ECM最精采,包括:《電影音樂選》、《鸛鳥踟躇》、《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遠的一天》、《特洛伊女人》、《悲傷草原》等等,每張都是伊蓮妮的「粉絲」必須拼死以求擁有的!

談到她與ECM的淵源,就必須談到伊蓮妮的自覺,她自省地說:「我認出我的世界。我即興創作,並且控制完全倚賴我的感情,沒有任何的慣用或風格的偏見。」她這段話固然有點「玄」,但感受過伊蓮妮音樂的人,我想多少可以領略她的涵義,她讓音樂隨著情緒、意識自由發展,卻又巧妙控制它,讓它擁有獨立的個性靈魂,可完全不依賴電影存活。

1991年她開始專門為ECM錄音,ECM的製作人Manfred Eicher編輯、序列、混音、以及重修訂伊蓮妮的知名電影素材,推出上述一張張伊蓮妮的電影音樂專輯,也一次次成功地打進樂迷的心。的出版,Manfred Eicher的目的就是要讓世人理解,伊蓮妮的音樂是個獨立的藝術品,可以完全與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分離。套句作曲家自己的話:「Manfred Eicher分開音樂,去除戲劇表演的殼,讓音樂呼吸『自治』的氣息,用過人的奇妙敏感度去彰顯音樂的完整性。」


獲獎與音樂風格

伊蓮妮的創作也得過不少獎,包括:1998年因為《永遠的一天》而得到希臘國家音樂獎。1992年因為劇場音樂得到米卓羅波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獎,同年也從義大利Europa Cinema贏得Fellini獎。

1987、1983年兩度分別因《養蜂人》、《愛情的代價》的原著音樂贏得Music State Awards。1986、1982年則是兩度贏得Thessaloniki Film Festival音樂獎,因為《快樂返鄉,同志》、《羅莎》。

簡單來說,伊蓮妮音樂的基調,混雜了冷靜、疏離、單調、極簡這些酷派雰圍,層次豐富卻深沉。除了運用低限手法外,並以管絃編制,融合希臘傳統、民謠、拜占廷式的教會音樂、爵士、古典、現代各類音樂,風格獨特,難怪她能成為台灣許多文藝青年最愛的電影配樂家。

要用文字談伊蓮妮的音樂,還不如直接聽她的唱片來得美妙,畢竟她的音樂太過自覺,既感官又理性,因此樂迷也必須要有「不把她音樂當電影附庸來聽」的高度自覺!


●伊蓮妮克蘭卓專輯一覽表
專輯名稱 發行年份 編號
Maria Farantouri演唱《偉大的祈禱》I Megali Agripnia,1975/Minos 701592
《愛情的代價》The Price Of Love,1983/Minos 4-80566-2
《塞瑟島之旅》Voyage To Cythera,1984/Minos MCD-538
《養蜂人》The Beekeeper,1986/Minos MCD-646/7
Paysage dans le Brouillard,1988/Milan CD-CH-299
《雅典音樂會現場錄音》Live Recordings-Athene Concert,1988/Minos MCD-753/4
《來自非洲的女人》The Woman From Africa,1990/Minos MCD-903
《未發行的錄音》Unreleased Recordings,1991/Minos MCD-908/9/10
《鸛鳥踟躇》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tork,1991/Minos MCD-983
《電影音樂選》Music For Films,1992/ECM 1429
《鸛鳥踟躇》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tork,1992/ECM 1456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Ulysses’ Gaze,1995/ECM 1570
《羅莎》、《流浪》Rosa + Wandering,1996/Lyra ML 4872
《永遠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1998/ECM 1692
《電影音樂集》Music For Films(5CD-BOX收錄五部電影配樂舊作),2001/Minos 5377-522
《特洛伊的女人》Trojan Women,2002/ECM 1810
《悲傷草原》The Weeping Meadow,2004/ECM 1885
(悄悄話) 2011-06-20 23: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