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1 15:10:17歐頭

談未來古典之路--專訪SONY BMG MASTERWORKS總裁海瑟魏克

SONY BMG兩大唱片集團日前合併,為了專注古典音樂的耕耘,因此成立了「SONY BMG MASTERWORKS」,並且找來曾擔任BMG古典部負責人海瑟魏克(Gilbert Hetherwick),來擔任這家新公司的總裁。

海瑟魏克是個標準的音樂迷,他開自己的Jeep越野車時,聽著車上的Alpine音響,慢跑時候則聽iPod,他認為「古典音樂逐漸走入群眾」,傳播媒介眾多,餐廳、網路、書店都是。未來也不排斥台灣的唱片公司找SONY BMG買Licence版權。

當「SONY BMG MASTERWORKS」位於紐約的總部正千頭萬緒的展開新局時,海瑟魏克也積極地親炙海外市場,因此某個午後我們在台北的小咖啡廳裡,與海瑟魏克聊了幾個問題,談了些新公司的經營哲學,也理解到他所說的:「pain for put everything together。」


Q1:可否請你介紹一下「SONY BMG MASTERWORKS」的宗旨跟想法,轄下包括哪些品牌?

A1:SONY BMG MASTERWORKS是個Group Name,旗下有Sony Classical、Odyssey、RCA Red Seal、DHM(Deutsche Harmonia Mundi)、Arte Nova等品牌,我們把它當作一個全新的公司,經營全新的市場形象。

未來我們將專注在古典音樂新舊片的發行,我指的古典是核心古典(Core Classic),不碰流行音樂。另外會帶一些原聲帶(Soundtrack)、百老匯(某種程度算美國歌劇)、有條件的跨界音樂(Conditional Crossover)。

而所謂「有條件的跨界音樂」,就是指像大提琴馬友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這樣有古典實力的藝人,所跨界出去的音樂,像是「阿帕拉契之春」、「非常民歌」等等。


Q2:報載你(海瑟魏克,Gilbert Hetherwick)與新力古典前總經理吉爾伯(Peter Gelb)最大的差異,在於你相信古典音樂可以獲利。為何在MP3、盜版、唱片銷售衰退的情況下,你仍對市場如此有信心?是否有什麼錦囊妙計?

A2:BMG過去20年專注在核心古典領域,其實有相當良好的獲利,這是過去我在BMG親身成功的經驗。

其實,古典音樂一直存在在那裡,儘管群眾不買唱片,但是他們會願意聽古典音樂。不同的音樂會吸引不同的愛好者,古典音樂的支持群眾,雖然不多但的確存在。像是美國有3%的古典唱片市場,但卻有23%的人對聽古典音樂感興趣。

因此堅持對的道路,找到新的銷售方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例如透過網路購買唱片就是很酷的事,一來保有隱私,二來可以不用尷尬自己不懂古典音樂,面對滿坑滿股的貨而眼花撩亂。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有效行銷核心古典音樂的方法。

SONY BMG高層希望「SONY BMG MASTERWORKS」能展現不同的古典視野,從新形象的建立、旗下品牌的發展,一步一步來做。這個改造計劃的確是個賭博,或許我的決定錯誤,但至少我把握住這個機會一試,如果革新不成功,或許兩年之後到我就蒙坦納下田去當農夫了。


Q3:Sony BMG宣稱不放棄古典部門,誓言每年將重新發行100張以上的經典錄音。請問未來新舊片發行的比例為何?

A2:我們過去有太多好東西,所以每年有實力發行一百張舊片。但一家新公司也要有新藝人,才會有活力朝氣,所以每年打算推出25-40張新片。或許我們每年有能力可以推出60-70張新片,但我們選擇專注行銷,量少質精,把每張古典唱片做好。

市場上有數以千萬計的人擁有音樂天賦,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藝人發展計劃」(Artist Development Project),長期規劃栽培藝人。所幸古典音樂不像流行音樂,行銷費用的花費比較能有效控制,因此也不需要追求豐厚利潤,所以我們可以步步為營的走。


Q4:你是否了解台灣Sony或BMG古典部門,過去在市場所面臨的問題、沉荷?我指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古典製作多以美國為主,而台灣樂迷偏好歐洲口味。

A4:我個人並不認同這樣的看法,我認為愛好古典音樂是不分美國、歐洲的,樂迷要的是好的音樂,像BMG也有銷售成績驚人的RCA Living Stereo,它就是美國的產物,但卻在台灣有傑出成績。因此我們責任,就是要製作夠精采的新唱片,並找出夠好的舊錄音重新問世。


Q5:你對中國的古典音樂市場看法為何?你認為台灣市場或台灣經驗,對進軍中國古典音樂市場有何幫助?

A5:我這趟到台灣之後再前往香港,並沒有進中國大陸。中國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對每個行業來講都是,尤其是對唱片娛樂業,只不過他們目前盜版的問題還太嚴重。我認為中國的古典音樂市場會有爆炸性的成長,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台灣經營多年的經驗,絕對對於SONY BMG經營中國古典市場,有極為正面的幫助,無論是對音樂風格的喜好、對藝人形象的看法都會有相關聯之處。我們也積極找尋恰當的中國古典藝人納入旗下,甚至重視原本就與公司有深厚淵源的中國藝人,像是女高音黃英即將演唱莫札特作品,另外作曲家譚盾也當紅。


結語

這回與海瑟魏克的對話,雖然時間不長,卻強烈感受到他在SONY BMG經營古典音樂的決心,這點也最令我感到振奮!然而這個視野,相信放諸海外市場,會有各地不同的操作模式與必須面對的困難。

以台灣為例,我個人認為就有兩個問題待解。一個就是我在Q4所提,本地樂迷在古典音樂欣賞上偏好歐洲口味,儘管這個問題海瑟魏克不認同,也沒有意識到專業媒體對最熟悉市場的觀察忠告,但希望SONY BMG Taiwan能好好study這個議題,並回饋給海瑟魏克這位高層。

第二個問題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SONY前總經理吉爾伯太注重績效的全球策略,連帶影響台灣方面「只砍大樹,而不耕種小幼苗」,因此核心古典的發行基礎不佳。再看BMG部分,儘管古典部在海瑟魏克領軍下有獲利,但台灣方面老賣Living Stereo、萊納,但旗下指揮大將如MTT(泰頌湯瑪斯)、史拉特金,卻缺乏本土接受度,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因此「SONY BMG MASTERWORKS」未來好好在Back Catalogue裡頭規劃,相信的確每年能有上百張好貨可以重發。但是,在新發行這個部分,真的得好好費點心思,才能讓博覽群片、且與美國大不同的台灣樂迷誠心領情。


圖說:BMG古典部負責人海瑟魏克(Gilbert Hetherw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