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3 16:35:27歐頭

【新DVD報到】希拉蕊韓2000年東京音樂會

東京,是對西方最具魅力的異國城市,也是所有音樂家打入東方市場的首站!2000年美國女小提琴家希拉蕊韓(Hilary Hahn)首度登上日本的舞台,打響她在東方的名號,同行的樂團便是柏林愛樂。而這張DVD正是她當年訪日時的錄影,指揮是楊頌斯(Mariss Janos)

演出曲目由韋伯「奧伯龍序曲」掀開序幕,也展現楊頌斯與柏林愛樂的默契。在指揮的棒下,柏林愛樂的表現「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之後希拉蕊韓登場,演出蕭斯塔高維契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99」,這是一首不易表現的作品,何況希拉蕊韓當時才22歲。

但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希拉蕊韓早非「初生之犢」,而是即將跟DG簽約的火紅藝人。她決定告別Sony,跳槽DG與洛杉磯室內管絃樂團灌錄巴哈四首「小提琴協奏曲」。她不久前跟與聖馬汀學院管絃樂團灌錄的布拉姆斯、史特拉汶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才剛贏得「音樂世界CHOC獎」,而在Sony灌錄的最後一張專輯孟德爾頌、蕭斯塔高維契「小提琴協奏曲」也才發行不久。

所以她到東京巡迴,推出蕭斯塔高維契「小提琴協奏曲」的曲目,從宣傳跟演出效果來看都相當合理!在她Sony與DG交接的年份,個小穩健、音樂卻深沉嗆辣的希拉蕊韓,舞台上具備的大將風範,令我看到些許當年慕特的影子。

下半場,一樣先由樂團演出德弗札克「第七號斯拉夫舞曲」開場,楊頌斯流暢的手勢配上樂團劃一的表現,相當過癮。接著,希拉蕊韓上場獨奏巴哈「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儘管短得令人意猶未盡,但她「腹背受敵」(前有台下觀眾,後有整個樂團觀眾)仍能自信滿滿的Solo,贏得滿堂喝采。沒聽過她琴音的人,或許只認為她是一位眼神炯炯的可愛女孩,怎知上了舞台有如此魅力。

這個景象也讓我回想到,1996年希拉蕊韓在Sony的首張錄音,她就大膽挑戰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組曲」,當時她才首度在卡內基演出,並完成費城寇蒂斯學士要求的課程。

手持1864年Jean-Baptiste Vuillaume名琴的希拉蕊韓,1979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Lexington,1983年搬到巴爾第摩,在那裡開始上了第一堂小提琴課。1985年起,他跟一位來自奧德薩、曾在列寧格勒音樂院教琴25年的Klara Berkovich學五年琴,1990年在巴爾第摩Leakin廳舉行首場個人演奏會,並進入費城寇蒂斯音樂院,拜入83歲的Jascha Brodsky門下,他是僅存的易沙意(Eugene Ysaye)學生。

1992年她成為費城寇蒂斯音樂院的全職大學生,主修藝術與外國語。與Sony簽約、推出巴哈無伴奏後,1998年她與指揮大衛辛曼合作,跟巴爾第摩交響樂團灌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伯恩斯坦「小夜曲」,這張專輯不僅提名葛萊美獎,同時榮獲金音叉獎及德國回聲獎。

1999年她寇蒂斯音樂院畢業時,作曲家Edgar Meyer提獻給她一首小提琴協奏曲。隔年她灌錄巴伯與Meyer這首小提琴協奏曲,贏得德國Schallplattenpreis及坎城古典獎,2003年她跳槽DG的首張專輯巴哈「小提琴協奏」廣受好評。

2004年趁勝發行DG第二張,與柯林戴維斯、倫敦交響合作的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佛漢威廉士「雲雀飛翔」,顯然希拉蕊韓這隻小雲雀,這幾年來吸收各方大師灌頂的能量,翅膀已經長硬了。未來她與鋼琴搭檔Natalie Zhu,正準備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的錄音事宜。

更令本地樂迷興奮的是,2005年五月中下旬希拉蕊韓的亞洲巡迴,在牛耳的力促之下的台北行,我們將有緣親眼目睹她在這張DVD裡的演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