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5 18:44:41歐頭
跨界成音樂新主流(上)
(讓我們先播下黃金美聲Duetto專輯(Sony SK87957,新力音樂)中,兩位男高音所演唱的第一軌「越過風暴」,再開始這回的話題吧!)
調性音樂總有個主調,無論旋律、和聲都跟著它,就像文章的主軸、建築的樑柱,它既符合創作者的追求,也符合欣賞者的期待。愛聽音樂的人,終其一生不斷地找尋自己的音樂主調標地,無論這個主調標地是樂派時期?還是藝人?甚至錄音技術、廠牌?
找尋生命的音樂主調
有人碰觸到生命裡的第一個主調,就死命地捉著,始終不願意改變口味,死守一見鍾情的基本教義,但卻也因為執著而沒機會進入其他領域,嘗試其他的音樂調子。這樣的愛樂者,很難評斷他是幸或不幸,因為聽音樂這件事畢竟十分個人,我們只能說一首曲子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主調,畢竟不免單調,更何況是聽一輩子音樂這件事呢?嘗試,終究不會是壞事的。
當極權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時候,有人憂心社會秩序逐漸失控的當下,另外有人暗自慶幸百花齊放的價值觀,私下低調地飽嚐「去中心化」、「融合跨界」的潮流下,不斷碰撞產生的新文化糧食。
當我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已經超過十套,我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再也找不到比海飛茲更過癮的版本時,除了聽些更偏、更冷但卻不那麼好聽的曲目之外,我還能聽些什麼?
不久前你是否注意到?一部可愛的smart汽車的照片,登上了藝文版面,那不是廣告而是馬友友紀念車。另外,有位拉小提琴的洋妞幫本土流行天王王力宏站台,她叫做拉拉聖薔(Lara St. John),據說她用二十一世紀的電子觀點,重新詮釋了巴哈的音樂,而英國古典音樂的頂尖刊物留聲機也評論了這張唱片。
(音樂換聽拉拉聖薔「挑逗巴哈」(Sony SK 89973,新力音樂)中的第三軌,帶有非洲鼓樂人聲,以及舞曲節奏的「郭德堡二」。)
我想寫「跨界成音樂新主流」這個題目已經很久了,剛巧論壇劉名振主編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我開新專欄,索性就用這個題目當頭,既有趨勢性,又有新聞話題性。算是為這幾年的古典市場,留下一些趨勢變化的觀察。
過去,甘迺迪、陳美的音樂表現方式,不免遭到衛道人士韃伐,認為背離了古典莊重美感。但是韃伐之聲,並未能阻擋樂壇這一股,想透過不同方式詮釋古典音樂的潮流:像是帕華洛帝連續辦了好幾年的「朋友音樂會」,唱到數不清多少場的「三大男高音音樂會」,或是像巴比麥法林主導的「2002年仲夏夜天籟音樂會—音樂靈魂」等等。
這些演出,無論是企劃人士的創意,或者是音樂家想要嚐鮮求變的建議,都在樂迷心中留下鮮明印象,也明顯地吸納了更多不同的音樂族群。
從市場找機會
寫音樂要靠理念,但賣音樂就得靠創意,以及市場的反應了。趨勢不是憑空而來,靠趨勢大師耍耍嘴皮子就會實踐,而是一種消費者的集體慾望,誰能夠推出滿足消費慾望的商品,自然能夠賺到錢。
(播放馬友友「巴西情迷」(Sony SK 89935,新力音樂)中的第二軌「鄉愁」,由BossaNova大師裘賓所寫的曲子,Rosa Passos搭配著大提琴演唱。)
音樂家或許不需要理會這些樂迷的慾望,但是唱片公司可絕對不可忽視消費趨勢。就台灣的流行市場來說,能夠銷售幾十萬張的大片已經不復在,諒哪位流行天王天后也沒有這份能耐,這是市場結構所致。但相對的,異國風情、分眾化、跨領域多重音樂基因的唱片,反而因為能夠一新樂迷耳目,而受到青睞。
流行大片賣不多,冷門古典片又少不得,何不換個想法讓有實力的古典藝人走出去,結合阿根廷探戈或是巴西BossaNova,要不然就是讓早就習慣結合流行與古典語彙的年輕藝人,搞點新玩意順便闖闖知名度。
這些跨界音樂如果運氣好擊中市場脾胃,再台灣或許能有個八千、一萬張的實力,如果發片企劃夠綿密的話,或許可以發揮螞蟻搬象的效果,十張跨界專輯可以抵一張過去的流行大片。
(播放法兒「時光幻夢」(Sony SK 89892,新力音樂)中的第七軌,改編自董尼采第歌劇「愛情靈藥」中的「一滴美妙的情淚」,由法兒低沉的聲音唱出,別有一番風味。)
新力唱片灌溉跨界市場算是相當持久,旗下一哥王牌馬友友就在純古典之外,錄過不少專輯。此外,年輕一輩的藝人還有唱歌的夏綠蒂、夏天(Summer)、法兒(Mary Fahl)、男高音二重唱李希德拉(Marcelo Alvarez)以及艾瓦雷茲(Salvatore Licitra)等,以及彈豎琴的芬琪(Catrin Finch)和拉小提琴的拉拉聖薔(Lara St. John)等人。因此無論數量或是品質,新力的跨界音樂表現都相當不錯。
反觀其他唱片公司,EMI有莎拉布蘭曼與艾瑪夏普蘭(後來跳槽環球),以及由八位年輕音樂家組成活力十足的八大行星。Warner唱片有喬許(Josh),BMG則有荷西庫拉與伊娃瑪拉絲(Ewa Malas)的合作,以及德國陽光男孩陶比威爾森(Tobey Wilson)等。
環球集團旗下,Decca有紅透半邊天的棒辣妹(Bond)女子弦樂四重奏團,Philips則有擠身頂尖男高音的波伽利,DG則走資深質感路線,找來英國才子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
(播放八大行星「古典激情」(EMI 7243 5 57316 2 3,新力音樂),第八軌「月光」,改編自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知名的「月光曲」,以及第十軌「方塊舞曲」,前者靜謐後者動感,呈現該團動靜皆宜的特質。)
年輕樂手的活力
如果你是學院畢業的音樂新手,想走上唱片錄音的路子,你需要具備哪些特質?你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前輩的道路哪些必須遵循?哪些則需要徹底顛覆背離?
由於古典市場不斷地強烈質變,新一代學院畢業的音樂家,對於自己的未來都有更鮮明且強烈的想法。展技,當然是必要的!從小的長期訓練,演奏精準度早已不比機器差,但新一輩音樂家真正欠缺的是對音樂的想法,光是照本宣科的詮釋想要超越前輩的經典,實在困難。
專注,對二十一世紀到處趕場的音樂家來說,可能是種珍貴的奢望。但是包容力、彈性空間卻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找尋新素材、嘗試新語彙或者新的化學變化,就成為音樂的新潮流,自然地衍生跨界音樂。
更有想法或更有條件的新秀,還懂得從造型、選曲、編曲、行銷,來個整體包裝大躍進,取材一些不朽的古典音樂當素材,把音樂像調雞尾酒一樣變出更多口味風情。
(播放陶比威爾森「心的眼神」專輯(RCA 74321 94939 2,博德曼)中,第三軌他與辣妹歌手喬娜季默合唱的「熱愛自由」,第五軌黑人民謠才女崔西查普曼為他譜寫的「寶貝,我能抱緊你嗎?」,以及第八首「You Light Up My Life」。)
就像德國歌手陶比威爾森(Tobey Wilson),不僅具備紮實的古典底子,而且還能夠演唱搖滾樂、流行樂,有著全方位的演唱嗓音。他曾在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倫敦巴比肯中心、慕尼黑愛樂廳都登台過,也跟Philippe Herreweghe、David Zinman等「本格派」古典指揮合作過。老早就是歐陸當紅的跨界唱將,「心的眼神」專輯更是早已攻佔排行榜!
而且,老天真是不公平!陶比威爾森還有張不折不扣的電影明星臉,以及歐洲貴族的脫俗氣質,配上他迷人的歌聲,連我這個歐里桑都擋不住他的陽光魅力。
威爾斯出生的芬琪,情況與條件與陶比威爾森大同小異,今年才23歲、一對深邃的眼睛、光看氣質就像明星,更何況她年紀輕輕就被英國皇室冊封為百年來唯一的皇家豎琴家,由此可看出她豎琴演奏造詣之深。
在過去擁有芬琪這種條件的音樂家,肯定走上一生投注純粹古典,選擇一種主調的演奏生涯。但是時值今日,芬琪卻用她的傑出演奏,結合電音、舞曲、流行、民謠,勇敢地嗆出她的音樂主張。
(播放芬琪「豎情」專輯(Sony SK 87320,新力音樂)中,第二軌「神奇的豎琴師」,以及第八軌「莎巴女王進場」,呈現她演奏的多元風貌。)
(下篇待續)
調性音樂總有個主調,無論旋律、和聲都跟著它,就像文章的主軸、建築的樑柱,它既符合創作者的追求,也符合欣賞者的期待。愛聽音樂的人,終其一生不斷地找尋自己的音樂主調標地,無論這個主調標地是樂派時期?還是藝人?甚至錄音技術、廠牌?
找尋生命的音樂主調
有人碰觸到生命裡的第一個主調,就死命地捉著,始終不願意改變口味,死守一見鍾情的基本教義,但卻也因為執著而沒機會進入其他領域,嘗試其他的音樂調子。這樣的愛樂者,很難評斷他是幸或不幸,因為聽音樂這件事畢竟十分個人,我們只能說一首曲子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主調,畢竟不免單調,更何況是聽一輩子音樂這件事呢?嘗試,終究不會是壞事的。
當極權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時候,有人憂心社會秩序逐漸失控的當下,另外有人暗自慶幸百花齊放的價值觀,私下低調地飽嚐「去中心化」、「融合跨界」的潮流下,不斷碰撞產生的新文化糧食。
當我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已經超過十套,我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再也找不到比海飛茲更過癮的版本時,除了聽些更偏、更冷但卻不那麼好聽的曲目之外,我還能聽些什麼?
不久前你是否注意到?一部可愛的smart汽車的照片,登上了藝文版面,那不是廣告而是馬友友紀念車。另外,有位拉小提琴的洋妞幫本土流行天王王力宏站台,她叫做拉拉聖薔(Lara St. John),據說她用二十一世紀的電子觀點,重新詮釋了巴哈的音樂,而英國古典音樂的頂尖刊物留聲機也評論了這張唱片。
(音樂換聽拉拉聖薔「挑逗巴哈」(Sony SK 89973,新力音樂)中的第三軌,帶有非洲鼓樂人聲,以及舞曲節奏的「郭德堡二」。)
我想寫「跨界成音樂新主流」這個題目已經很久了,剛巧論壇劉名振主編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我開新專欄,索性就用這個題目當頭,既有趨勢性,又有新聞話題性。算是為這幾年的古典市場,留下一些趨勢變化的觀察。
過去,甘迺迪、陳美的音樂表現方式,不免遭到衛道人士韃伐,認為背離了古典莊重美感。但是韃伐之聲,並未能阻擋樂壇這一股,想透過不同方式詮釋古典音樂的潮流:像是帕華洛帝連續辦了好幾年的「朋友音樂會」,唱到數不清多少場的「三大男高音音樂會」,或是像巴比麥法林主導的「2002年仲夏夜天籟音樂會—音樂靈魂」等等。
這些演出,無論是企劃人士的創意,或者是音樂家想要嚐鮮求變的建議,都在樂迷心中留下鮮明印象,也明顯地吸納了更多不同的音樂族群。
從市場找機會
寫音樂要靠理念,但賣音樂就得靠創意,以及市場的反應了。趨勢不是憑空而來,靠趨勢大師耍耍嘴皮子就會實踐,而是一種消費者的集體慾望,誰能夠推出滿足消費慾望的商品,自然能夠賺到錢。
(播放馬友友「巴西情迷」(Sony SK 89935,新力音樂)中的第二軌「鄉愁」,由BossaNova大師裘賓所寫的曲子,Rosa Passos搭配著大提琴演唱。)
音樂家或許不需要理會這些樂迷的慾望,但是唱片公司可絕對不可忽視消費趨勢。就台灣的流行市場來說,能夠銷售幾十萬張的大片已經不復在,諒哪位流行天王天后也沒有這份能耐,這是市場結構所致。但相對的,異國風情、分眾化、跨領域多重音樂基因的唱片,反而因為能夠一新樂迷耳目,而受到青睞。
流行大片賣不多,冷門古典片又少不得,何不換個想法讓有實力的古典藝人走出去,結合阿根廷探戈或是巴西BossaNova,要不然就是讓早就習慣結合流行與古典語彙的年輕藝人,搞點新玩意順便闖闖知名度。
這些跨界音樂如果運氣好擊中市場脾胃,再台灣或許能有個八千、一萬張的實力,如果發片企劃夠綿密的話,或許可以發揮螞蟻搬象的效果,十張跨界專輯可以抵一張過去的流行大片。
(播放法兒「時光幻夢」(Sony SK 89892,新力音樂)中的第七軌,改編自董尼采第歌劇「愛情靈藥」中的「一滴美妙的情淚」,由法兒低沉的聲音唱出,別有一番風味。)
新力唱片灌溉跨界市場算是相當持久,旗下一哥王牌馬友友就在純古典之外,錄過不少專輯。此外,年輕一輩的藝人還有唱歌的夏綠蒂、夏天(Summer)、法兒(Mary Fahl)、男高音二重唱李希德拉(Marcelo Alvarez)以及艾瓦雷茲(Salvatore Licitra)等,以及彈豎琴的芬琪(Catrin Finch)和拉小提琴的拉拉聖薔(Lara St. John)等人。因此無論數量或是品質,新力的跨界音樂表現都相當不錯。
反觀其他唱片公司,EMI有莎拉布蘭曼與艾瑪夏普蘭(後來跳槽環球),以及由八位年輕音樂家組成活力十足的八大行星。Warner唱片有喬許(Josh),BMG則有荷西庫拉與伊娃瑪拉絲(Ewa Malas)的合作,以及德國陽光男孩陶比威爾森(Tobey Wilson)等。
環球集團旗下,Decca有紅透半邊天的棒辣妹(Bond)女子弦樂四重奏團,Philips則有擠身頂尖男高音的波伽利,DG則走資深質感路線,找來英國才子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
(播放八大行星「古典激情」(EMI 7243 5 57316 2 3,新力音樂),第八軌「月光」,改編自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知名的「月光曲」,以及第十軌「方塊舞曲」,前者靜謐後者動感,呈現該團動靜皆宜的特質。)
年輕樂手的活力
如果你是學院畢業的音樂新手,想走上唱片錄音的路子,你需要具備哪些特質?你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前輩的道路哪些必須遵循?哪些則需要徹底顛覆背離?
由於古典市場不斷地強烈質變,新一代學院畢業的音樂家,對於自己的未來都有更鮮明且強烈的想法。展技,當然是必要的!從小的長期訓練,演奏精準度早已不比機器差,但新一輩音樂家真正欠缺的是對音樂的想法,光是照本宣科的詮釋想要超越前輩的經典,實在困難。
專注,對二十一世紀到處趕場的音樂家來說,可能是種珍貴的奢望。但是包容力、彈性空間卻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找尋新素材、嘗試新語彙或者新的化學變化,就成為音樂的新潮流,自然地衍生跨界音樂。
更有想法或更有條件的新秀,還懂得從造型、選曲、編曲、行銷,來個整體包裝大躍進,取材一些不朽的古典音樂當素材,把音樂像調雞尾酒一樣變出更多口味風情。
(播放陶比威爾森「心的眼神」專輯(RCA 74321 94939 2,博德曼)中,第三軌他與辣妹歌手喬娜季默合唱的「熱愛自由」,第五軌黑人民謠才女崔西查普曼為他譜寫的「寶貝,我能抱緊你嗎?」,以及第八首「You Light Up My Life」。)
就像德國歌手陶比威爾森(Tobey Wilson),不僅具備紮實的古典底子,而且還能夠演唱搖滾樂、流行樂,有著全方位的演唱嗓音。他曾在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倫敦巴比肯中心、慕尼黑愛樂廳都登台過,也跟Philippe Herreweghe、David Zinman等「本格派」古典指揮合作過。老早就是歐陸當紅的跨界唱將,「心的眼神」專輯更是早已攻佔排行榜!
而且,老天真是不公平!陶比威爾森還有張不折不扣的電影明星臉,以及歐洲貴族的脫俗氣質,配上他迷人的歌聲,連我這個歐里桑都擋不住他的陽光魅力。
威爾斯出生的芬琪,情況與條件與陶比威爾森大同小異,今年才23歲、一對深邃的眼睛、光看氣質就像明星,更何況她年紀輕輕就被英國皇室冊封為百年來唯一的皇家豎琴家,由此可看出她豎琴演奏造詣之深。
在過去擁有芬琪這種條件的音樂家,肯定走上一生投注純粹古典,選擇一種主調的演奏生涯。但是時值今日,芬琪卻用她的傑出演奏,結合電音、舞曲、流行、民謠,勇敢地嗆出她的音樂主張。
(播放芬琪「豎情」專輯(Sony SK 87320,新力音樂)中,第二軌「神奇的豎琴師」,以及第八軌「莎巴女王進場」,呈現她演奏的多元風貌。)
(下篇待續)
下一篇:跨界成音樂新主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