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6 21:55:19Petite Laide

董橋 《從前》

拜讀了董橋先生所著《從前》,才知道怎樣的人才足稱之飽讀詩書,
但正如這位可敬的長輩所言,這樣的才人卻已大盡凋零。
我喜歡逛書店,在書堆中尋找心靈的寄託,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看到好的書、有興趣的書,總不辭辛勞地全數扛回家,
說起來有點像是患了「嗜購書症」。
近來,逛書店竟漸漸讓人有些傷感,
感慨滿架盡是對人心毫無助益—甚至是有損身心—的書籍,
既無文化涵養又往往誤導人們的心靈,
或是淨教人如何賺大錢,像個偽慈善家處處傳授一夜致富的秘訣,
看到這些書竟能高居暢銷書排行榜,
就不禁為這個已病入膏肓社會長嘆。
當然我也暗自警惕,出國念書之時別忘了隨身帶著,
時時提醒自己千萬別念了洋文就忘了本,
年代不一樣了,
有幾個人記得我們有著如此深廣且優美的文字與語言?


說白話文要寫出文言的凝鍊,文言文要透露白話的真切。


青澀的歲月常常是一生人最緬念的歲月,
未必都是密樹農蔭、遠山含翠的金粉記憶,
也許是一個看雲的心願在嚴師的書齋裡破滅,
也許是一個黃昏的約會在聽雨的殘荷邊落空。



Joseph Conrad勸人不要亂採記憶的果實,怕的是弄傷滿樹的繁花。
我也擔心有些記憶深刻得像石碑,一生都在;
有些記憶飄渺得像湮水,似有似無;
另一些記憶卻全憑主觀意願妝點,近乎杜撰,
弄得真實死得冤枉,想像活得自在。
而真正讓生命豐美的,往往竟是遺忘了的前塵影事,
那是潛藏在心田深處的老根,忘了澆水也不會乾枯。



恆常是卑微厚樸的鄰家凡人,沒有高貴的功名,沒有風雲的事業,
大半輩子浮沉在碌碌生涯之中,
滿心企慕的也許只是半窗的綠蔭和紙上的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