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5 00:15:34真真

*容疑犯X的獻身*

                     

        一直對日本推理小說的蓬勃向榮很感好奇,是甚麼契機讓這個民族如此熱衷於此種類型文體,創作不斷,名家輩出?推理小說,或偵探小說,或犯罪小說的源頭是在英國:十八世紀的英國倫敦有一所著名的新門監獄(Newgate prison),位於新門街及奧卑利街的角落,始建於十二世紀,直到二十世紀才拆卸。監牢本身是人間煉獄,卻因為收錄牢內重犯各類罪行的《新門曆誌》的出版而聲名大噪,小說家戲劇家們看出書中豐富的素材寶藏,常人又愛窺秘,於是紛紛從中取材,加上想像、誇張、修飾、融合和整理,竟爾發展出一個獨特的小說類型──“新門小說”(Newgate Novel),下啟偵探、犯罪等類型小說的書寫。


        鼻祖是英國人(然普遍公認偵探小說的直系祖先是美國作家Edgar Allan Poe),Sir Authur Conan Doyle和Agatha Christie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或者說福爾摩斯和白羅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近代日本人的推理小說創作成就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偵探小說又名Whodunit,但現代推理小說已不滿足於設計案件讓讀者猜謎推理找出兇手(讓讀者參與解謎是本格派的堅持),小說家伸出觸角,旁及社會議題、科學幻想或人性書寫。謎題也一再推陳出新,不再只是揪出真兇,讀者的任務有時變成了拼湊作案手法,甚至猜想犯罪動機。故事主角也不再拘限於偵探或警探,變成科學家、中學生、家庭主婦等各種人,甚或沒有主要解謎人。


        推理小說和武俠小說一樣被歸類為通俗文學,可能因娛樂性太豐富吧。大部分傳統的推理小說的確只有娛樂的企圖,但現代推理小說演變而為探討犯罪心理及社會議題,謎題解開之後讀者沒有鬆一口氣,反而會皺着眉頭思考。就此而言,也有着正統文學的功能。

        扯得太遠,近年來人氣高企的東野圭吾是我接觸的第二位日本推理小說作家。第一位是赤川次郎,那時候才剛升上中學,在圖書館看得最多的就是他;赤川次郎的書很“輕”,行文都是短短的,一句一行,很易讀,一個下午可以看好幾本,大概看得太快,也忘得快。赤川次郎的推理組織力不强,不比東野圭吾,在題材和形式方面勇於創新,設置詭計屢見巧思,更重要的是有深入探討嚴肅命題的識見,怪不得近年大受歡迎。


        東野圭吾的作品多次獲直木獎提名,直到《容疑犯X的獻身》才奪標,資深推理迷都說肯定來得太遲,成名得太晚。但這終歸只是錦上添花,真正好的作品好的作家不會因失落獎項而受到懷疑。


        《容疑犯X的獻身》是東野自己說的:“這是我能想到最純粹的愛情,最好的詭計。”的確如是。大部分時候接觸日本的影視文學作品,都强烈感到至柔至暴兩種矛盾元素的激烈交撞,二戰時研究日本民族性格的社會學名著之名“菊花與劍”真的是對日本價值觀最精確的概括,而這種精神在《容》片中更發揮至淋漓盡致的境地:為了愛一個人,作出的犧性能有多大?以愛之名,能行多深之惡?但惡之花最後卻結出純愛之果。如此偏激、唯美、二元對立,就是日本文化的根柢。


       《容》中的殺人犯不僅不是窮兇極惡令人厭憎之輩,反而楚楚可憐,得到讀者和觀眾的同情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的犯罪出於不得已,造成這一切悲劇的根源,是不公正的命運。


        我是先看電影再讀原著,沒有覺得電影更好或原著最高,各有千秋吧,電影雖然添加不少沒相干的枝節,而且被宣傳引導至錯的方向(以為那是神探伽俐略的終極電影版的大有人在),但演員的演出完全蓋過缺點;小說精簡、內歛而深入,感情描寫恰到好處。


        即使你我並不太相信這樣的感情處事,但都會認同反抗不了自身命運的那一份無可奈何。

ice 2011-08-15 00:55:55

原來我都有看過東野的作品, 不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秘密>>

http://blogs.elle.com.hk/plainfaceangel/tag/%E7%A7%98%E5%AF%86/

版主回應
好看不?

我都有興趣呀~
2011-08-15 17:16:19
Natalie 2010-10-25 07:54:16

經妳介紹, 看過東野圭吾的書, 也覺得很不錯~

版主回應
嗯嗯,係唔錯架,得閑down係ipad睇啦.
再推薦<徬徨之刃>,<白夜行>
2010-10-30 00: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