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8 09:12:39人生

201108-12中國古代小說理論大略

201108-12中國古代小說理論大略:

第一時期:小說理論孕育期——宋元(參考張強、范新陽《說明清小說》)

A經過老郎口頭傳授及傳播以後,話本又是如何成為案頭文學的?客觀地講,書會成員參與到話本寫作之中是重要的環節。起初,書會是一民間教育機構,進入書會學習的大都是家境貧寒的學子。耐得翁記載臨安(今杭州)教育的盛況時寫道:『都城內外,自有文武兩學,宗學、京學、縣學之外,其餘鄉校、家塾、舍館、書會,每一里巷須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遇大比之歲,間有登第補中舍選者。』南宋王十朋〈悼亡詩〉自注云:『予一日忽言窮,令人曰:「君今勝作書會時矣,不必言窮。」予悅其言,蓋死之前數日也。』南宋周密《武林著事》卷六〈諸色伎藝人〉列舉『講史、說經、諢經、小說、影戲、唱賺、小唱』等娛樂行業人員的名單時,列舉了『書會』一目,並冠於『講史』之前。宋話本《簡帖和尚》云:『當日推出這和尚來,一個書會先生看見,就法場上做了一隻曲兒,喚〈南鄉子〉……』這裡提供的信息是,書會先生及學子已加入到話本創作的行列。書會成員為說唱藝人、說話藝人提供腳本的本意自然是為了謀生,然而,當他們成為話本創作的一員時,自然要改變『說話』的敘述內容和方向。

B書會成員加入到話本創作的行列,其影響有三個:一是提高了話本創作的質量;二是將日常生活寫入話本,改變了『說話』重歷史、輕現實的局面;三是為文人投身於話本創作提供了必要的先決條件。

上參〈二、話本與「說話」及「擬話本」‧2話本與『說話』及書會

 

第二時期:小說理論成長期——(參考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小說美學》)

A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明清小說美學(第十六章)》:「在美學上,李贄的基本觀點是童心說。所謂『童心』,就是『真心』或『赤子之心』。他認為一個人學了六經、《語》、《孟》等儒家經典,『童心』就喪失了,人就成了『假人』,文也就成了『假文』。他說:『匹夫無假,故不能掩其本心。』只有保持『童心』的純真,才能寫出天地間的至文。……萬曆年間的小說美學家葉晝在評點《水滸傳》時,就提出『逼真』、『肖物』、『傳神』等范疇,作為評價小說的最基本的美學標準。『逼真』、『肖物』、『傳神』,本來是中國古典繪畫美學中的范疇。葉晝把它們引進小說美學的領域,用來概括小說的真實性要求。葉晝認為:……『《水滸傳》文字原是假的,只為他描寫得真情出,所以便可與天地相終始。即此回中李小二夫妻兩人情事,咄咄如畫,若到後來混天陣處都假了,費盡苦心亦不好看。(第十回回末總評)』『《水滸傳》文字不好處只在說夢、說怪、說陣處,其妙處都在人情物理上,人亦知之否?(第九十七回回末總評)』……葉晝在第五十三回(回末總評有段批語,又把小說的真實性和生活實錄作了明確的區分。他說:『天下文章當以趣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實有其事?並實有其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豈不令人笑殺?』葉晝在第二十四回(《水滸傳》又有一段批語說這一回對潘金蓮的描寫十分『肖物』、『傳神』,『當作淫婦譜看』。所謂『譜』者,就是典型性,代表性的意思了。)

B李贄《焚書》卷三〈童心說〉:「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記》、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

C李贄《焚書》卷三〈忠義水滸傳‧序〉:「《找滸傳》者,發憤之所作也。蓋自宋室不竟,冠屨倒施,不賢處下,不肖處上。馴致夷狄處上,中原處下,一時君相猶然處堂燕鵲,納幣稱臣,甘心屈膝於犬羊已矣。施、羅二公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是故憤二帝之北狩,則稱大破遼以泄其憤。敢問泄憤者誰乎?則則前日嘯聚水滸之強人也,欲不謂之忠義不可也。是故施、羅二公傳《水滸》而復以忠義名其傳焉。

D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序》:「有如《西遊記》一記,怪誕不經,讀者皆知其謬。然據其所載,師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動止,試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則正以幻中有真,乃為傳神阿堵,而已有不如《水滸》之譏。豈非真不真之關,固奇不奇之大較也哉!

E葉晝批評《水滸傳》的人物特點,認為:

1、「世上先有《水滸傳》一部,然後有施耐庵、羅貫中借筆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過劈空捏造,以實其事耳。如世上先有淫婦人,然後以楊雄之妻、武松之嫂實之;世上先有馬泊六,然後以王婆實之;世上先有家奴與主母通姦,然後以盧俊義之賈氏、李固實之。若管營,若差撥,若董超,若薛霸,若富安,若陸謙,情狀逼真,笑語欲活,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嘔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亦何能至此哉!此《水滸傳》之所以與天地相終也歟!」(〈《水滸傳》一百回文字優劣〉)

2、「施耐庵、羅貫中真神手也!摩寫魯智深處,便是個烈丈夫模樣;摩寫洪教頭處,便是忌嫉小人底身份;至差撥處,一怒一喜,倏忽轉移,咄咄逼真,令人倒。異哉!」(〈《水滸傳》第九回回末總評〉

3、「描寫魯智深,千古若活,真是傳神寫照妙手。且《水滸傳》文字極千古,全在同而不同處有辨。如魯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劉唐等眾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畫來各有派頭,各有光景,各有家數,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讀去自有分辨,不必見其姓名,一睹事實,就知某人某人也。」(〈《水滸傳》第三回回末總評〉)

4、「此回文字逼真,化工肖物。摩寫宋江、閻婆惜並閻婆處,不惟能畫眼前,且畫心上;不惟能畫心上,且並畫意外。顧虎頭、吳道子安能到此?」(〈《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回末總評〉)

5、「這回文字,種種逼真。第畫王婆易,畫武大難;畫武大易,畫鄆哥難。今試著眼看鄆哥處,有一語不傳神寫照乎?怪哉!」(〈《水滸傳》第二十五回回末總評〉)

 

第三時期:小說理論巔峰期——(參考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小說美學》)

A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明清小說美學(第十六章)》:「到了明末,鼎鼎大名的金聖嘆進一步發揮了葉晝等人的這個思想(即小說的真實性)。金聖嘆在評點《水滸傳》時提出了『極近人之筆』這個重要的概念,強調『極駭人之事』要用『極近人之筆』寫出來,強調傳奇性要來自現實性。例如:在《水滸傳》第四十一回和五十四回,金聖嘆有兩段批語:『何等奇妙,真乃天外飛來,卻是當面拾得。』『陡然播出奇文,令人出於意外,猶如怪峰飛來,然又卻是眼前景色。』情節的傳奇性寓於情節的現實性之中。情節越真實(符合生活的邏輯),越具現實性,就越奇妙,越能給人美感。金聖嘆之後,乾隆年間的小說評點家脂硯齋,也十分重視小說的真實性。他認為《紅樓夢》最大的優點是真實。他在《紅樓夢》第十九回有條批語:『形容一事,一事畢真,《石頭》是第一能手矣。』(庚辰本)……合情合理』成了明清小說美學家評價小說的一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標準。

B金聖嘆批評《水滸傳》第十三回的批語:「一百八人、七十卷書都無實事。

C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七十回中許多事跡,須知都是作書人憑空造謊出來。……《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是因文生事。以文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苦事;因文生事卻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代都由我。

 

另參考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第十六章〈明清小說美學〉p.386p.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