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1 01:32:17人生

意象、意境示例‧五、李益〈從軍北征〉

〈意象、意境示例〉:

李益〈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磧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中看△」



甲、意象:

(一)意象語的運用:

「天山、雪、海風、橫笛、磧、征人、月」等意象語,在詩中寫著的都是景物、地點、人物的實詞。
「天山雪後、海風寒、吹《行路難》、磧裡征人、回向月中看」等意象語,都是當時眼中所見、耳中所聽的情事。

(二)意象結構:

全詩的意象語都是環繞著從軍北征的路上所經歷的事情上寫的,並點出月夜軍營
刻下笛歌所引發的孤悶、愁怨和無奈感,並從中抒發作者李益主觀的感覺和在一瞬間所興發出來的情感反應。



乙、意境:

(一)所營造的清雅意境:

「天山雪後海風寒」:全詩的開始,即以周遭環境的景物特點興起,並勾勒出一個邊塞境地的嚴寒氣氛。句中著了一個「後」字,輕輕地帶出雪後風寒的自然現象,亦同時讓人易生一種邊地的淒寒感。
「橫笛偏吹《行路難》」:作者繼用即事起興的寫法,在起句的基調上,再深一層的塑造出軍營裡月夜聽到笛歌《行路難》和側面點出行軍的苦難。而句中著了一個「偏」字,又暗示出行軍只有自解孤悶的吹笛無奈,亦強化了軍人征戰的愁怨生活,並感發出作者刻下的一種直覺的情感反應。
「磧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中看」:作者再用平常的話語,以層層深進的寫法,摹描出沙磧軍營裡的征人聞笛所引發的愁感和無奈的心思感受,都只有是藉月寄情。詩中著了「三十萬、一時回向……看」等語,大大地加強了作者個人的主觀感覺;既用了「三十萬」誇飾征人的陣容數量,亦配合了「一時回向……看」的動作反應,便頃刻間展示出一個寬大廣闊而又深遠的鏡頭畫面,將作者的主觀感覺,賦與了軍中行伍的普遍共有的同感了。

(二)移情作用的內模仿美學意境的表現:

這首詩是寫著作者從軍北征的路上所經歷的事情上寫的,並摹描出征人月夜軍營聞笛望月寄慨的情事。全詩處處可見出美學上的移情作用的內模仿效應,這可以說是作者匠心展露主觀感覺的美學意境的表現特色。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雪後風寒本是平常的自然現象,作者描述這時的情景,卻又同時著上了「偏吹」一詞,來描述所聽聞到的笛歌聲是帶有強烈行路艱痛苦難歌意的《行路難》,使作者的主觀感覺更形強化了。
「磧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中看」:在述說對笛聲歌意的認同時,作者誇飾地說三十萬的征人也在同一時間地聞笛回看月色寄慨,這種主觀感覺的賦與,即在作者著上的「一時回向……看」的平常動作話語裡,輕描淡寫地將主觀感覺化作群眾的普遍認同。這正可見出作者是善於表達移情作用的表現寫法。

(三)瞬間直覺的表現:

從這首詩對征人月夜軍營聞笛望月寄慨的瞬間反應的描述,當中僅只表露出情感的展現;從詩句的表現,可具見出邏輯概念、實利效益及道德意志的思考都並沒滲入;這正可見出直覺藝術表現的特色處的。
全詩寫來,都是在一個北地軍營的平常月夜裡的平常情事。作者就只是著了「雪後風寒……偏吹《行路難》,一時回向……看」等的字眼,便展露出作者對直覺捕捉的表現了。即如:在聽聞到有強烈行路艱痛苦難歌意的《行路難》笛歌聲的傳來,作者著了「偏吹」的字眼,展現出一種巧合,這顯然正是作者善於捕捉瞬間感覺表達的一種技巧安排。又如:在聞笛的望月寄慨裡,作者著了「一時」的字眼,配合三十萬征人的誇張闊大的情景,緊緊地捕捉了瞬間的主觀感覺。

(四)全詩的清雅意境:

全詩只勾勒周遭環境的景物特點,並藉笛歌的引發,層層深進的寫出征人行軍的愁悶無奈感。這種怨悶,只是作者的主觀感覺並化作軍營征人的普遍同感;同時只是運用普通的話語,述說出平常的情事,這即可見出作者是善於捕捉典型性的寫法。而這種層層深進的表達法,也可以推想出是作者的一些行軍生活上的纍積感覺,亦即是說作者內心也是會有著一些認同、同化的情感反應;這種怨悶無奈的內心認同、同化的表達,亦即是作者長期從軍的一種生活寫照。這樣的寫法,一層比一層的深化內心的情感反應,正是作者李益所擅長營造清雅意境的表現特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