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5 15:38:57人生
意象、意境示例‧三、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意象、意境示例〉: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甲、意象:
(一)意象語的運用:
「楊花、子規、龍標、五溪、明月、風、夜郎」等意象語,在詩中寫著的都是景物、地點的實詞。
「楊花落、子規啼、明月、風」等意象語,都是作者李白這刻所在地方所見所聞所感覺到的景象。而「楊花落盡、子規啼、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等意象語,卻同時是作者李白這刻心中所感覺到的動感反應。
「龍標過五溪、夜郎西」等意象語,則是作者李白這刻心中所感覺到傳聞王昌齡被貶官任所的荒涼地帶。
(二)意象結構:
全詩的意象語都是朝著聽聞到友人王昌齡被貶官到荒涼任所的即時反應來寫的,並就刻下所曉的景象加以摹描來寄發作者對友人的憂心愁語。
乙、意境:
(一)所展露的逸興意境:
「楊花落盡子規啼」:全詩的開始,即以逸興的景象起筆。作者先勾勒出所在地的情景,並以楊花的凋落殆盡和子規鳥悲淒的鳴叫,營造出一片失落悲淒的氣氛。這也為全詩墊定了總體情感方向的氣氛。
「聞道龍標過五溪」:寫出作者聽聞友人王昌齡被貶官到僻近五溪的龍標,並著「聞道」一詞巧妙點出既是剛聽聞到的消息,亦同時加著一「過」字來暗示出作者對龍標一帶荒涼僻遠的深化作用,從而為下文生愁憂心作出對景象勾勒的摹描,以加一倍的寫法營造出荒涼僻遠的淒冷效果。這裡寫著的雖是作者想像的景況,而以馳騁想像的同時,亦深化出友人貶官任所的僻遠和作者觀感中的謫遠淒怨的同情感覺,這正是作者逸來的興象寫法的特色處。
「我寄愁心與明月」:直說出作者對友人王昌齡被貶官到僻遠的龍標的憂心愁感,並著「寄、與」兩個字眼,一面將無情感的明月賦與深解同情的形象,並一面作為抒解愁心的物象媒體,同時亦幻化成溝通與友人間聯繫的橋樑。這種主觀的抒發,更形出作者對友人憂愁的無奈感;這種情感表達和景物交融一起,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亦正是作者逸興筆法的特色所在。
「隨風直到夜郎西」:承著前文的寄月抒愁,這刻更主觀地寫著一廂情願地借風送發作者愁心,並認為可直達友人的僻遠任所方向。作者在這裡的寫法,既承前文又以加一倍的寫法來營造與友人間雖相隔遙遠而又可心心相連的特色,亦同時加強抒發出作者對友人的主觀關懷和自我的慰解愁心。隨著作者物我兩忘的馳騁想像的寫法,也造就出這首詩的情景交融的逸興境界特色。
(二)移情作用的內模仿美學意境的表現:
這首詩是寫著作者聽聞中友人王昌齡被貶官的情事。全詩處處可見出美學上的移情作用的內模仿效應,這可以說是作者匠心營造的意境氣氛的表現特色。
首兩句原是寫著在暮春時份聽聞友人王昌齡被貶官的情事。當中落盡的楊花凋下和悲淒的子規鳥啼的景象,正是作者借刻下即景進行了內心的自我摹描的感覺;而友人謫遠僻近五溪的荒涼任所龍標,亦正是作者內心想像的摹描感覺。這是作者內心想像模描的情景,透過字面描擬出來的。
尾兩句原是寫著作者對友人王昌齡被貶官謫遠的慰解表述。當中的寄月送愁,正是作者對友人的主觀關懷和自我的慰解愁心的一種無奈寫法;而作者這樣主觀的馳騁想像,正是他內心的一種默許和模擬寄盼的表現。這亦正是作者藉字句間寄發出移情的模仿效應的特色表現。
(三)瞬間直覺的表現:
從這首詩對聽聞友人貶官謫遠的瞬間反應的描述,當中僅只表露出情感的展現;從詩句的表現,可具見出邏輯概念、實利效益及道德意志的思考都並沒滲入;這正可見出直覺藝術表現的特色處的。
全詩寫來,都是作者因聽聞而感發的一種抒寫;至於情感展露的關鍵轉捩點,作者先後著了「聞道、寄、與、直到」的字眼,即把瞬間情感關鍵的反應展現出來了。千古以來的藉月寄懷,是慣常的情事,作者抓著了具有典型特徵的情感關鍵,配合內心想像的模擬,便構寫出這首七言絕詩。至於當中傳來憂心訊息和自作慰解的瞬間捕捉,也正可窺見出作者直覺藝術的表現特色。
(四)全詩的逸興意境:
全詩先勾勒出楊花凋落和子規啼怨的悲淒氣氛,再利用「聞道、寄、與、直到」的字眼把友人王昌齡謫遠僻近五溪的荒涼任所龍標,和相隔千里的作者所在地,透過寄月抒懷來緊繫連結起來,作者馳騁想像的情感便展露詩句字間,並達到物我兩忘的逸興寫法特色了。從這裡正好見出李白善於營造逸興的意境。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甲、意象:
(一)意象語的運用:
「楊花、子規、龍標、五溪、明月、風、夜郎」等意象語,在詩中寫著的都是景物、地點的實詞。
「楊花落、子規啼、明月、風」等意象語,都是作者李白這刻所在地方所見所聞所感覺到的景象。而「楊花落盡、子規啼、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等意象語,卻同時是作者李白這刻心中所感覺到的動感反應。
「龍標過五溪、夜郎西」等意象語,則是作者李白這刻心中所感覺到傳聞王昌齡被貶官任所的荒涼地帶。
(二)意象結構:
全詩的意象語都是朝著聽聞到友人王昌齡被貶官到荒涼任所的即時反應來寫的,並就刻下所曉的景象加以摹描來寄發作者對友人的憂心愁語。
乙、意境:
(一)所展露的逸興意境:
「楊花落盡子規啼」:全詩的開始,即以逸興的景象起筆。作者先勾勒出所在地的情景,並以楊花的凋落殆盡和子規鳥悲淒的鳴叫,營造出一片失落悲淒的氣氛。這也為全詩墊定了總體情感方向的氣氛。
「聞道龍標過五溪」:寫出作者聽聞友人王昌齡被貶官到僻近五溪的龍標,並著「聞道」一詞巧妙點出既是剛聽聞到的消息,亦同時加著一「過」字來暗示出作者對龍標一帶荒涼僻遠的深化作用,從而為下文生愁憂心作出對景象勾勒的摹描,以加一倍的寫法營造出荒涼僻遠的淒冷效果。這裡寫著的雖是作者想像的景況,而以馳騁想像的同時,亦深化出友人貶官任所的僻遠和作者觀感中的謫遠淒怨的同情感覺,這正是作者逸來的興象寫法的特色處。
「我寄愁心與明月」:直說出作者對友人王昌齡被貶官到僻遠的龍標的憂心愁感,並著「寄、與」兩個字眼,一面將無情感的明月賦與深解同情的形象,並一面作為抒解愁心的物象媒體,同時亦幻化成溝通與友人間聯繫的橋樑。這種主觀的抒發,更形出作者對友人憂愁的無奈感;這種情感表達和景物交融一起,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亦正是作者逸興筆法的特色所在。
「隨風直到夜郎西」:承著前文的寄月抒愁,這刻更主觀地寫著一廂情願地借風送發作者愁心,並認為可直達友人的僻遠任所方向。作者在這裡的寫法,既承前文又以加一倍的寫法來營造與友人間雖相隔遙遠而又可心心相連的特色,亦同時加強抒發出作者對友人的主觀關懷和自我的慰解愁心。隨著作者物我兩忘的馳騁想像的寫法,也造就出這首詩的情景交融的逸興境界特色。
(二)移情作用的內模仿美學意境的表現:
這首詩是寫著作者聽聞中友人王昌齡被貶官的情事。全詩處處可見出美學上的移情作用的內模仿效應,這可以說是作者匠心營造的意境氣氛的表現特色。
首兩句原是寫著在暮春時份聽聞友人王昌齡被貶官的情事。當中落盡的楊花凋下和悲淒的子規鳥啼的景象,正是作者借刻下即景進行了內心的自我摹描的感覺;而友人謫遠僻近五溪的荒涼任所龍標,亦正是作者內心想像的摹描感覺。這是作者內心想像模描的情景,透過字面描擬出來的。
尾兩句原是寫著作者對友人王昌齡被貶官謫遠的慰解表述。當中的寄月送愁,正是作者對友人的主觀關懷和自我的慰解愁心的一種無奈寫法;而作者這樣主觀的馳騁想像,正是他內心的一種默許和模擬寄盼的表現。這亦正是作者藉字句間寄發出移情的模仿效應的特色表現。
(三)瞬間直覺的表現:
從這首詩對聽聞友人貶官謫遠的瞬間反應的描述,當中僅只表露出情感的展現;從詩句的表現,可具見出邏輯概念、實利效益及道德意志的思考都並沒滲入;這正可見出直覺藝術表現的特色處的。
全詩寫來,都是作者因聽聞而感發的一種抒寫;至於情感展露的關鍵轉捩點,作者先後著了「聞道、寄、與、直到」的字眼,即把瞬間情感關鍵的反應展現出來了。千古以來的藉月寄懷,是慣常的情事,作者抓著了具有典型特徵的情感關鍵,配合內心想像的模擬,便構寫出這首七言絕詩。至於當中傳來憂心訊息和自作慰解的瞬間捕捉,也正可窺見出作者直覺藝術的表現特色。
(四)全詩的逸興意境:
全詩先勾勒出楊花凋落和子規啼怨的悲淒氣氛,再利用「聞道、寄、與、直到」的字眼把友人王昌齡謫遠僻近五溪的荒涼任所龍標,和相隔千里的作者所在地,透過寄月抒懷來緊繫連結起來,作者馳騁想像的情感便展露詩句字間,並達到物我兩忘的逸興寫法特色了。從這裡正好見出李白善於營造逸興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