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7 04:53:08心鎖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追風箏的孩子】是一個關於贖罪的故事,改編自阿富汗裔的美國作家Khaled Hosseini的作品,由Marc Forster執導。談的是幼年的脆弱與無心,如何因自己的懦弱、逃避,而無情地傷害至親的朋友,以及該如何彌補當年鑄下的錯誤。

電影一開始是在美國舊金山,於2000年的時候。阿富汗裔的美國作家Amir的第一本小說問世。同時,他接到一通來自故鄉的電話,是他父親的故友,因為病重想與他敘舊。於是,場景回到過去,1978年的喀布爾。那時,有兩位男童,Amir和Hassan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即使是主與僕的關係。雖然本片的主題是一位作家的懺悔,但是並沒有把二小時都花在「贖罪」上,反而花了大半的篇幅在描述兩位男童相處的情形,然後才開始有小罪、大罪..,最後,才是贖罪。每個部份都以平凡而寫實的事件來表現,甚至是可以猜出劇情發展的,沒有刻意製造情緒,一切都是淡淡的,只為了尋求救贖。

在還未看過電影以前,就聽已看過原著的朋友說,電影不及小說。我沒有看過原著,所以我無法比較電影與小說的差異,也無法評論之間的好壞。然而,我得到了很多省思。關於「階級」,譬如Hassan對Amir的付出,雖然是基於友情,但最主要是因為Amir是主人,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他理所當然的就把Amir放在自己的前面。或許,這樣的舉動在我們的社會看來,可能會認為他是愚忠,但是在那樣階級分野明顯的環境裡,我們不曾經歷,又如何能夠以我們的眼光來批判?關於「種群」,譬如Hassan是阿富汗社會排斥、鄙夷的Hazara族,如果沒有Amir的父親的包容、接納、甚至視如親人對待,他們根本無法在此立足。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阿富汗是個動盪不安的地區,戰爭頻傳。然而,現在的我們,距離戰爭太遙遠,若沒有過去新聞的報導,我們恐怕很難想像。這,就是阿富汗。

在這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Hassan對Amir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該是多麼深摯的情感。那時,是在喀布爾參加「風箏大賽」。男孩子們兩兩一隊,一前一後,一個控制線軸,一個控制風箏的運動、飛行、和攻擊。「風箏大賽」其實就是把敵手的風箏的軸線割斷,然後勝利者再撿拾敗者所留下的殘骸,作為自己的戰利品。而站在後面幫忙拉線軸的,通常是出身窮苦的僕役之子。原來,這就是「追風箏的孩子」。

我想,我們是幸福的。在台灣,也許有貧富差距或是經濟不景氣的情形,但至少我們沒有戰爭、沒有人動不動就拿槍掃射、沒有暴戾之氣與傷亡。對於還生活在為了生活而不得不過這樣日子的國家,我們應該要盡我們所能的去關懷、幫助他們。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充滿愛、充滿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