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 22:53:17飄泊的靈魂

台灣四大茶葉 之ㄧ

聞名的台灣四大茶葉
台灣烏龍茶
烏龍茶是台灣最早製造的茶,可以說是台灣茶的始祖,也是台灣在世界上最出名的茶。烏龍茶的製法雖由福建傳來,但經台灣茶業專家精心研究、改良技術,變成具有獨特香氣與高尚風味的世界最優秀的茶。
台灣烏龍茶的輸出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戰前主要市場為美國、英國,其次為澳洲、加拿大、香港等地。自一八九三年至一九一八年間,輸出量約在七、八、九百萬公斤。一九一八年後,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爪哇茶傾銷美國,輸出量逐漸走下坡,甚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離台當年,竟全無輸出。戰後,業者雖不斷努力,企圖挽回國外市場,一九四九年輸出量一度達一百萬公斤,主要市場仍為美國、英國,但之後輸出量又開始銳減,直到一九八○年大量輸出日本後,輸出量才又回復至100萬公斤以上,一九八六年且高達520多萬公斤。至一九九○年,年輸出量約近400萬公斤。

台灣包種茶
包種茶與烏龍茶同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半發酵茶,且是現今台灣茶的主流,目前所謂的凍頂烏龍茶、高山茶、木柵鐵觀音茶等,大抵只是在外形與文山包種茶有所不同,實質上均屬輕發酵的包種茶,與前述的烏龍茶(即俗稱的番莊烏龍)並不相同。台灣之製造包種茶源於一八七二年下半年大稻埕烏龍茶滯銷,乃送至福州改製而成。之後,一八八一年起即有福建茶商前來台北設立茶廠,專製包種茶。
包種茶的製法與烏龍茶的製法同樣係自對岸福建傳來,與烏龍茶稍有不同之處,在其發酵程度較輕,有包種花茶(薰上茉莉、秀英花等)與包種茶素茶(不薰花)兩種。
台灣包種茶的市場最初是在華僑最多的東南亞,特別是爪哇 (今印尼) ,其次是香港、泰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地。自一八八一年開始輸出以來,至一九二六年達530萬公斤,首度超越烏龍茶。一九三○年中日戰爭以後,由於華僑的抵制與爪哇的提高關稅,主要市場轉至中國東北、華北,一九四四年輸出量達730公斤,係歷年最高紀錄。戰後,中國大陸易主,印尼政府禁止外茶進入,包種茶也絕跡此兩大市場,年輸出量平均在一百至兩百萬公斤之間游走,主要市場變為泰國、香港、琉球,一九七○年起美國,一九七九年起日本(取代琉球)成為最重要銷售地,近年則減為一百萬公斤以下,但若計上以烏龍茶名義輸出者,當不止於此。

上一篇:茶道禮節

下一篇:台灣四大茶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