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31 14:39:42感恩

弘一法师文集:留以佳色待后人―――小记泉州纪念弘一法师圆寂60周年音乐会

弘一法师文集:留以佳色待后人―――小记泉州纪念弘一法师圆寂60周年音乐会
作者:弘一法师    高僧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3        ★★★    进入论坛

  十月本该是秋风舞落叶的时节,清源山上却仍是郁郁葱葱,登山游人往来不辍,惟深藏弘一法师舍利的墓塔前一片寂寂,弘一绝笔“悲欣交集”的石刻旁,来自菲律宾、北京、台湾等地的宾客们静立成行,齐声清唱起那首“长亭外,古道边”的老乐歌,人们心中不免充满对这位辞世60载的高僧的种种联想,也许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种理解和想像,但透过歌词意境之空灵悠远,千百种想像也会不自觉地出现重叠,胶着于俗世浮沉的心灵能从中得到一份慰藉和宁静……

  “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

  60年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音乐,踏寻弘一走过的足迹,还能够或多或少触及其生活原貌的一鳞半爪,在对他的人生选择不胜唏嘘中,问讯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也是泉南佛国之地泉州,举办这次弘一法师圆寂60周年纪念音乐会的一个良好初衷,愿凭借音乐之手拨开樊篱,在弘一音乐艺术的至真至美中达成友谊。

  弘一法师从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到青灯黄卷、草鞋布衲的空门高僧,以其在音乐、书法、话剧、绘画、文学、佛学等多方面的杰出才华,在中国的近现代艺术史、宗教史上写下重要一页。

  出于种种原因,他圆寂至今,鲜有盛大活动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开展,来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弘一遁入空门24年,最后14年均在泉厦漳度过,其中在泉州的日子最长。全国难再找出像泉州这样与法师特别有缘的地方来了。他的足迹遍布晋江草庵,泉州开元寺、光明寺、铜佛寺、朵莲寺、清源山、梅石书院,南安雪峰寺,石狮檀林乡福林寺,安海水心亭的澄亭以及永春、惠安等地。泉州此次举办的“弘一大师圆寂60周年纪念音乐会”,可能是历来最为隆重的纪念盛事。10月13日同一天分别在天津制作播出了电视专题片,在杭州举行了弘一绘画展等纪念活动。以音乐会的方式纪念弘一法师,泉州可谓别出心裁,许多印尼、菲律宾和台湾、香港等地佛教界的倾慕者闻讯而来,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亦为此拨冗驻足,弘一在海峡两岸和东亚、东南亚的文化界、宗教界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可见一斑。

  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拉开了纪念音乐会的序幕,整场音乐会以男女声独唱、重唱、合唱以及民乐等形式,演绎了弘一大师出家前后的部分音乐精品。台北天恩弥勒福音合唱团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团,大家缘于共同的志趣组成,成员分布在台北、桃园、台中和新竹。他们演绎的《忆儿时》、《送别》、《三宝歌》等歌曲在合唱整体的力度控制、音色统一以及歌曲感情的处理细腻和准确表达等方面均较为完美。

  菲律宾佛教能仁中学民乐团则演奏了《归燕》、《送别》、《秋柳》等曲,其民族管弦乐的古朴、淡雅与弘一富于抒情性、哲理性乐歌的中西兼容、博大隽永风格十分吻合。

  由中国男高音歌唱家楼乾贵先生发起组织的北京跨世纪声乐艺术团,是一支由老艺术家组成的具有国家艺术水平的合唱团。他们为纪念音乐会献上的混声合唱《梦》、《祖国歌》、《忆儿时》、《送别》等,在方松甫先生高超娴熟的指挥下,无论在合唱声部均衡、力度的驾驭、音色的变化以及感情的刻画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充分展现了弘一法师作品和人格的无穷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乐人根据弘一法师生前在泉州留下的诗词谱成的南音清唱《志别》亦献于音乐会上,清音雅韵的吟诵以民乐伴奏为背景,搭配脱俗幽深的哲学诗词,台上台下一片如痴如醉,表演者与聆听者均在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涤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音乐会已然超越了音乐本身。

  弘一是中国最早从事乐歌创作的艺术家。在创作手法上,古国文化的熏陶使他作歌倾向淡雅脱俗的诗化意境,配曲上,他喜欢采用欧美流行曲调如意大利、英、法、德、美等国的著名歌曲,偶尔也选用民歌,而且和曲调配合得很妥帖,《送别》就可堪称典范。曲子原为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1824-1880),充满了淡淡的旅愁与乡思,弘一的再创作使乐曲的意境风格更为雅致深邃,符合东方审美的意趣。一首《送别》何以传唱数十年,经久而不衰,正是清空隽美的歌词,悠扬的曲调打动了千万普通人的心灵,类似作品不胜枚举。大师所作的乐歌大多精选西洋优美曲调填词,无形中把外国音乐介绍到中国来,也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从“李叔同”的消失到“弘一法师”的诞生,其“先识器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的文艺观既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将人做好,其文艺才可能立得起来,立得持久。弘一之令人念念不忘,绝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艺术造诣高深,更在于他将一己之才学禀赋化做薪火相承的火炬,感动了大量青年学子。作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者之一,他所创作的乐歌感染了几代人,在他手中更是扶持出诸多音乐家、教育家、艺术家,如刘质平、丰子恺等。这种胸怀与责任感一直到他出家后亦然,这等高风品性,足令后人缅怀弥深。

  10月13日晨,即弘一法师圆寂日,泉州开元寺、崇福寺、承天寺、南少林寺的僧侣们揣着一份祥和之气,在开元寺大雄宝殿内一起诵经,缅怀法师,许多虔诚的信徒与好奇的少年往来其间,人人脸上均面带微笑,一袭宁静祥和之色。参加此次音乐会的宾客们参观了开元寺古桑园附近的弘一法师纪念馆,并于翌日(九九重阳)登临大师曾驻锡的惠安净峰寺,目睹弘一法师用过的简陋的板床、木枝刷牙工具等遗物,心灵无不深深撼动。大师所居陋室窗外远眺即是三面环海的开阔之滨,身处蜗居而胸怀天地的豁达从容,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以冰霜自励,以穹窿之量容人,勇猛精进,誓不退缩,便是弘一法师的过人之处。与会者在参观纪念馆、诵经会及部分书法真迹展后,感悟良多,觉得不虚此行,这里太多实物是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例如此次展出的11幅弘一书法真迹及三幅弘一血书真迹,大多是大师圆寂前一两年的作品,多数是首次在公开场合展览,十分难得。

  泉州对弘一文化的珍视与尊崇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弘一法师晚年定居泉州是钟爱泉南佛界的一片纯洁之气,其自择清源山而葬,与泉州的山山水水、乡人百姓,文化、教育、艺术界结下了深深的人缘和情缘。弘一法师在1935年十月离开惠安净峰前,凝望着自己种下的菊花在墙头上挂满蓓蕾,遂口占一绝:“我到为种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60年后,泉州举行了这一空前的弘一纪念活动,帮助人们回顾了弘一法师在艺术与佛学方面的造诣,使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一杰出高人的丰功伟绩与其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腻的一面。大师曾言“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但他一生为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长葆朝露纯洁鲜新之质,百世流芳。
http://www.fowg.cn/gsyj/HTML/gsyj_3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