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2 03:02:50瑞塔

海安路,等待十年的抒發

多日瘋狂大雨後,初放晴的那天,
我騎著小藍寶,
去尋找今年台新藝術獎「評審特別獎」的「美麗新世界—海安路藝術造街」。


憑著對台南市既熟悉又陌生的記憶,
瞇著一雙眼,終於遠遠望見寫著「海安路」的路牌。


停紅燈等待過馬路時,
一眼瞥見前方五顏六色的醒目牆面與裝置藝術,
「啊」的一聲悶悶地從口罩下傳出來,
胸口一緊,我整個人竟然感動得微微顫抖。


歷經十年衰敗頹圮的海安路,
因為一個台南女子—杜昭賢的創見與信心,
邀集各方力量,將原本人人鄙夷的「都市毒瘤」,
改造成一個外人看了稱羨、在地人看了欣慰的戶外藝術大展場。


「停滯不前」原來可以不等於「絕境」,
「醜陋」原來可以不等於「沒希望」,
「信心」及「努力」原來絕對有力量,
足以推翻眾人之口吐出的消極與失望。


眼前一區區原本破落殘敗的牆面,
因為各種不同的創作型式而置裝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硬生生成了「服用(藝術)後」的最佳驚豔代言者。


看著眼前令人激賞的作品,
心裡仍不敢相信,
我竟然可以站在自己家鄉的戶外街道上,
就能享受到以前必須走進美術館才欣賞得到的「藝術」品。


這一切經過多少奮不顧身,才走到這一步;
多少人願意付出努力,才轉化大家心裡不肯給的祝福。



站在沈靜卻見證人心演變的海安路道,
一想起人類的意志與決心竟然這麼有力量,
我又忍不住激動滿眶。



==
「希望透過前衛藝術的形式,
試圖表達及轉化在地居民對現有破落的新態度及新街道美學,
植入藝術,或許會更好;
也或許無法改變現況,但它卻是另一種可能。

同時我們希望,由這再塑的過程與活動,
尋找出海安路再造的各種可能性,
在居民日常走動的生活空間裡,
激發及建立起市民對此街道的重新期望。

以裝置藝術作為示範宣導,鼓舞市民對此街道的熱情,
來共同造街,美化生活空間,
以藝術造街,讓海安路成為府城具特色之街道。

我們將本著造街運動的角色,
扮演好生活造街美學的觸媒與催化作用之角色,
為海安路再塑運動開啟第一幕。

在全案的進行過程裡,
針對海安路的畸零地街道空間、頹圮牆面作為藝術植入的空間,
經過初步採訪,與居民溝通,
我們尋訪到七處牆面,並獲得屋主允許下,
我們找到了不同藝術創作形式的藝術家,
包含裝置、景觀、繪畫、攝影及建築等專業工作者,
根據個別畸零地空間及地點試圖,
以裝置藝術手法重新再塑海安路,
以此為此街道之特色。

製作的過程中,
路過的人常好奇地佇足許久、或把車停下來觀望,
似乎給了當地居民一個新的聚焦點,
而這透過藝術的美麗折衷方式,
當市民用美感、美學來關心海安路造街時,
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展在未來裡。」
==
【介紹網頁】
http://www.deoa.org.tw/events/845/
http://www.taiwandaily.com.tw/index03.php?news_id=41961&datechange=2005-05-30&news_top=o1
http://enews.ccu.edu.tw/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977
==
【照片】
■作品名稱:《牆的記性》
■創作者:建築師劉國滄、打開聯合工作室
■作品介紹:
以一點透視的建築觀念,
將老牆漆成藍色並以藍晒圖(工程藍圖)的形式,
在二樓民宅山牆用白線條試圖勾繪出在畸零地之前的窗戶、樑柱等空間感線圖,
藝術家用藍底白線試圖均質所有的空間物件隱喻逝去的痕跡,
試圖進入時間的長流裡省視空間的生命軌跡。

作者說「遺落的空間段落,勾引起遺失記憶的想像,過去與現在,
同時;公共與私密,並置。
透過考古重建與假造詮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