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5 11:06:42鍾吉家

《成人教育專輯》

《成人教育專輯》

成人教育可以操作的方案

吳 言/教師

  台灣地區教育普及,成人幾乎都受過教育,因而對成人教育的改革或多或少都有意見。然而,李總統六月廿四日在台灣師大畢業典禮說過:「有關教育改革的理想和目標,並不是甚麼艱深的學問,只要稍有體驗的人,都能說出一些道理來,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將這些理想和目標轉化為可以操作執行的方案,落實於教育體系的各個環節。」以下就管見所及提出成人教育可以操作的執行方案:

  一、回歸社會教育體系:國內慣用社會教育一詞,教育部設有社教司,省市設有社教館,國立大學設有社教系,但近年來又引進成人教育,立法委員劉瑞生更提議訂定成人教育法。工作沒有做好,名詞一大堆,令人迷惑、困擾,不如回歸社會教育體系,在社會教育法之中增列成人教育內涵即可。日本至今仍沿用社會教育法,何必一定要跟歐美學習才叫改革?如被聯想為「成人節目」,豈不冤枉!

  二、獎助企業辦理成人教育:成人大多已經就業,在工作生涯中繼續學習,其最佳地點是就業場所,以取其可近性;其最佳內容是充實生活及提升工作能力,以取其實用性。所以教育行政當局宜研訂辦法獎助工商企業辦理成人教育活動。

  三、加強弱勢族群的成人教育:當前推展成人教育的機構,如成人教育中心、市民學苑、社教館、文化中心等,大多座落在都市,導致最需要接受成人教育的山地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卻少有參加的機會。教育當局責無旁貸允宜加強勞工、農民、原住民、榮民、殘障者的成人教育,以落實城鄉均衡和教育機會均等。

  四、開發軍中成人教育:軍人執干戈,衛社稷,勞苦功高,令人敬佩。奈何常備兵終有退伍之日,職業軍人亦有解甲之時。軍人返鄉即須就業或其他安置,故宜在退伍或退役前的生涯規劃中增列成人教育,以協助其學習如何適應新的社會生活。

  五、在學校設置成人教育教師:在開發中國家,成人教育常以非正規或非正式方式辦理;在已開發國家,成人教育則以正規方式辦理。國內要改革成人教育,宜考慮採正規方式,落實在學校和社教兩個體系,尤須先在學校設置成人教育教師,以便結合或協助附近的社教機構、企業、軍中、社區(弱勢族群),推展和落實成人教育工作。

  總之,成人教育的改革,該改的要前瞻性的改,但名詞或立法可以納入現有體制中,不改可能更好。


《成人教育專輯》

終生學習,歷久彌新

段昌國/國立空中大學台北中心主任

  空中大學是開放的,隔空的,自主的,以終生學習為目的。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同學,從各行各業跨過不同的時空,共同走進這個還在蓽路藍縷,踽踽獨行的學府,開始規劃教育的第二春,也是個人生涯的另一個起點。

  空大的同學,雖然年年人不同,但同樣有分重返學校受教的心。這種心意,不因年齡有異,境遇有別,而有輕重不同。因此對重返學校的所讀所學,每一個課程,每一段光陰,乃至每一分金錢,都考慮到是否對下一個生涯的規劃起著促發的功能作用。他們比一般大學生多一分失落,因此也多一分生命的歷練;多一分現實的憂患,也少一分虛幻的空想。

  在這一段新的求學歷程上,多半自學苦讀,有時沒有相互切磋,學而「時」問之的情境。今日相會,隨即淹入人潮,沒有同窗、同年、同班,不知何時才得重聚。而後回「校」上課,半年一輪,如走馬燈一樣,緣盡即散。這種千迴萬轉,當然在人生經歷上已非陌生,但在學海無涯的道路上,究竟是種寂寞寸心知的感懷。

  這段自學苦讀的過程,當然也需要家人的協助與支持,其實更需要同學的切磋與激勵。因此,在空大的求學中,鼓勵同學成立社團,踴躍加入,因為在這裏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學,可以尋訪共翦西窗燭的知心良伴,以擺脫獨學無友的困境,若能與友同行,學海雖無涯,又有何難哉?  事實上,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不是要與時間競賽,因為時間是永遠隨著你有始有終的,又終究會離你而去,而你也擺脫不了它;更不是要與學位追逐,因為學位可能是起點,也可能是終點。有人讀書就停止在得到學位那一刻,而後不再讀書;有人得了學位,方知書到用時方恨少,卻不斷的讀。終生學習,是生命的更新、求知的增新,而在生涯上推陳出新。這樣,才不會低迴於歲歲年年的消逝而感傷,也不會沈吟於讀書道上的蹭蹬而感慨,而最後體會出歷久彌新的深意。


《成人教育專輯》

樂在終身學習話成人教育制度

陳來紅/袋鼠媽媽讀書會推廣人

  人受制於制度之影響深遠。以個人之力薄弱、資源有限、知識不足,實有賴制度之完善,方可能改善個人處境,充分成就自己,進而提昇服務社會之能力。因此,終身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教育部份,極為重要。

  那些成人需要「終身教育新體制」之照顧?「成人教育制度」之形成需要怎麼做才符合社會大眾的成人需求?以筆者多年參與社會和社區運動之觀察發現,教育遠離生活所需是弊,教育機會弱勢無緣是害。此等弊害均有賴制度救濟,然而建立新體制仍需仰賴「眾智」以成;故謹就粗淺之識提出四點見解,以做為原則之參考。

  一、分散的原則:成人教育機會的提供,要方便成人學習,尤其是社會中的弱勢,他們迫於生活無力跨出社區學習。「成人教育社區化」最能符合不論是否弱勢成人,提高學習意願,積極參與新觀念、新技藝之學習。

  二、多元的原則:學校有學校教育的拘限,不論成人與否的「終身學習新體制」所提供之學習內容宜符合時代生活所需,符合成人個別才能發展所要,提供多元的選擇機會,促使社區居民自由選擇、自主決定。

  三、雙向的原則:有些課程的提供是由專家學者,依據社會發展之新觀念、新技藝而制定;有些課程若經社區居民一定人數(如達開班人數之基準)的討論決議,提出申請,即可開課。藉此以鼓勵自主向學之風氣。

  四、階段的原則:人的生涯階段需要不同的階段教育,以應付不同生涯階段之問題。如初進入婚姻、為人父母、就業創業、中老年以至於退休等等階段的生涯認知,都有其再教育之必要。

  以人為主體的建制思考,是促使人得以利用制度,以改善個人之不足。如四一教育改造聯盟黃武雄教授所提出的「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草案」,即已具備「以人為本」之原則,也落實「成人教育社區化」的理想。其中唯一不足的是對於社區弱勢:如育有幼兒之父母、經濟條件不足之居民而言,為促其學習意願之提昇,有賴獎助辦法之支持。如補貼方式、設置托兒,以增強其參與學習之動機,究竟在生活現實壓力下,能兼顧其弱勢條件的機會,才是弱勢者的當然選擇。

  制度設立之後,認識制度的工作也不可偏廢。透過大眾傳播媒體、鄰里長或社區組織,進行觀念宣導,遊說解說都是全民得以進入「終身學習新體制」的重要力量。不論失學與否之成人,由識字班至社區大學的升學之路,愈多的設想當可減少愈多的障礙。整個台灣生活知識水平的集體提升的契機,端賴「終身學習新體制」是否週延,是否方便全民順利學習。願見台灣的教育改革早早來臨,在制度未立之前,「社區媽媽讀書會」的推廣,是個人能先盡之力,盼有志者一同,在邊做中邊搜集可資參考之經驗,一起來催生「終身學習新體制」的建立。


《成人教育專輯》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社會教育

張寅傑/國小教師

  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其表面,而須深究其根基;果實不美,不能只從果實探究,而須探究其根部、土壤、水源、光源及環境等。今日談教育改革,多數人只談聯考、廣設高中及大學、調整高中生人數與高職五專生人數比例、自願就學方案等。但是,在富裕的社會中,如果傳統士大夫的觀念根深蒂固,如果家長一味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即使有再多的高中、大學,莘莘學子依然往明星學校擠破頭。君不見各公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入學名額已多於各國中應屆畢業生總人數,但是每年仍有多少學生汲汲於辛苦的升學壓力之下,甚至補習、重考,目的只在進入心目中所謂理想的學校。所以,教育改革要成功,不是移植一些外國制度即可;針對國情、民情之不同,本人建議:

一、加強社會教育;宣導正確觀念

  教育部在民國8063「我國當前教育的革新與發展」第25頁談到:「積極鼓勵各級社教機構除擴大辦理社教活動外,並運用多元視聽廣播電視媒體功能,錄製具有教育意義的社教節目,並直接傳送至每一家庭及社會各角落,以充實國民精神生活內涵,弘大社會教育效果。」

  我們可以運用視聽媒體宏大的宣導效果,仿效北歐先進國家以高品質、高水準的宣導短片,來介紹先進國家的「行行出狀元」,德國成功的雙軌制技職教育、美國的多元入學管道、社區學院、成人教育等,並思考我們升學壓力的智與不智。

  相信有成功的觀念宣導,人人有了正確的想法後,良好的制度才能落實與成功。

二、加強親職教育,擴大學校教育的效果

  教育界前輩雷國鼎先生說:「今日身為父母而能深切了悟教養兒童方法者寥寥無幾…… 故擬推行家庭教育,必先之以父母教育;訓練賢良父母,乃促進家庭幸福與推行家庭教育之基本工作也。」又說:「倘以子女既使之就學,即視為已盡其責;或藉學校教育進步之名,而圖推卸家庭教育之任,是皆謬誤之極者也。」(註)

  李建興先生在其所著「社會教育與國家建設」(民國74年版)第80頁也提到:「加強親職教育的實施,可以為學生的父母與學校間搭起一座橋樑……親職教育是學校教育之延長…… 親職教育的成功,不僅可擴大學校教育的效果,並為建立和諧社會的方法。」

  由此可見,「學生問題」、「問題學生」之改善,端賴學校、家長的愛心與耐心地溝通、配合。

三、制度之改進

  如發展技職教育,讓無學術傾向的學生能朝其有興趣的技術方向發展。有了正確的目標,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相信先以社會教育導引大眾觀念、塑造社會重人唯才的大環境氣氛,再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配合,然後修以技術層面之制度改善,則教改所遇之阻力可能稍減而助力稍增。若因此而使教改成功,則國家幸甚,學子幸甚!

 註:見雷國鼎著「教育概論」第280277頁(民國692月增訂版)


《成人教育專輯》

全民社會大學的設立

游福生/國小輔導組長

  在大家一片追逐高學歷的今天,我們的高等教育,不斷地擴充,政府的支出非常龐大,常有教育拖垮財政之慮。由於高等教育不但需要很大的校地,更要教室設備等支應,顯然對政府是一項很大的負擔,也未見能滿足民眾的需求。

  全民社會大學,可以仿照空中大學方式,透過電視收音機的教學方法,採取自學就讀,經過多次考試認定,而授以學歷證件或專業證書,以做為謀取職業的憑據。全民社會大學跟空中大學,最大之不同在於,空大偏重一般大專的課程,而全民社會大學的課程,則採取現有社會存在的職業課程,比如社大可以將理髮、烹煮、仲介等職業課程納入,也可以將宗教、堪輿等課程歸併在內。其範圍含蓋整個社會的現行職業,使有志於各行各業,得以求得充分發展,施展所長。  全民社會大學的師資,不以學歷高低取聘,而以其在社會上的成就層面來取用。平時利用空中教學,星期假日利用各中小學教室做面試,各縣政府教育局內,設置全民大學推廣中心,負責各縣市的大學推廣業務。凡是經過若干次考試而合於標準者,當即授以專業證書,使行行業業均有專證來謀得職業。

  文化要提升,鼓勵民眾多讀書是很具體的做法,當前我們社會上,研讀的風氣,依舊很低迷,如何去鼓勵全民多看書多研究,是我們當前急需推動的文化工作。全民社會大學,可以全面激發起狂熱的讀書風潮,這正是文化起步的開始,值得試行。

  全民社會大學,具有鄉土文化傳承的風味,不必太多的硬體設備,經費也不龐大,由各縣市來執行,中央規劃原則,這是最經濟的教育制度,對於地狹人多,資訊業發達的現今環境,頗為適合。在多元化而分工的社會裡,各行各業,都可以依其專攻,取得專業證書,這是分工而互助的社會,所應建立的體制。透過這種取證方式,可以讓民眾生活得更安定平和。

  在教育改革聲中,社會教育往往限於經費,成為很脆弱的一環,而其重要性卻遠超過其他教育。如何去教育民眾,使民眾能配合國家政策,跟上時代潮流,形成有力的共識體,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主權在民的今天,唯有普獲民心,才能推動政策,教育正是收攬民心背後的手。盼望在教育改革之際,能多重視此普及全民的教育措施,來落實文化的根基。


《成人教育專輯》

沉默的弱勢--鄉村婦女教育

黃馨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系副教授

沉默的弱勢──鄉村婦女教育黃馨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系副教授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展成人教育,婦女教育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相關婦女團體、衛生所、學校、社區及民間團體也都對婦女教育盡了許多心力,不過,其教育對象,卻大部份是以都會區的中產階級婦女為主,故課程設計,教材教法,資訊網路的建立,對鄉村婦女直接受益的並不多,即或有間接受益之活動,也常因各機構間,彼此缺乏協調,沒有整體規劃與區隔,造成其所「選擇」的參與者,往往是資訊較充足,自信度較高的一群,對於無法參與者──缺乏個人和社會支援的鄉村婦女,往往也因此限制了她們的機會。從目前各種針對鄉村婦女辦理的學習活動來看,雖已具多元性,但發現許多教育活動的內涵,往往無法針對一些知識程度較低、出生在下層社經地位家庭者或工時較長、費體力的鄉村婦女而設計。她們對於這些活動,或者沒時間參與,或者聽不懂演講,或者因識字不多,無法體會活動精神,以致造成實施效果受限。

  但是,近年來鄉村地區社會價值觀念、生活型態的遽變,以致於鄉村婦女除了相夫教子的家庭角色以外,還須面對工作及不同於傳統的衝擊與挑戰,其角色多元而複雜。比較上,鄉村婦女在整體社會中,其正規教育經驗是較為薄弱,在面對社會多重壓力時,昔日學校教育已不能滿足鄉村婦女的需求,也未能培養鄉村婦女具有足夠的能力以面對問題。因此,就佔有鄉村一半以上人口,在鄉村生活中要負擔重責的鄉村婦女而言,其再教育、再學習問題,實在是值得社會大眾重視的議題。


《成人教育專輯》

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草案

黃武雄/台大數學系教授

  我試圖提出設置社區大學的計畫草案。這份草案大抵涵蓋了現代成人教育的觀點,也具有以最低成本求取最高教育效益的優點,而更重要的是藉由核發大學文憑的誘因,去提升文化,進行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社會重建。

  計劃目的

  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核發社區大學文憑,就現有國民中小學校場地及設備,設立社區大學,採純學分制,開放給各年齡層國民就讀,提供成人接觸現代知識之機會,強調學員之自主學習及社會參與,以提昇台灣社會之文化水準,並厚植民間基層力量,促進社區意識之覺醒,同時也間接打破文憑主義。

  計畫實施之內容與意義

(一)校址

  為節省學校用地及擴大空間設備之使用效果,社區大學設立於現有國中小學,於夜間及假日上課,不另覓學校用地,以使其實際可行。

(二)純學分制及入學資格

  社區大學採純學分制,不規定修業年限,從十八歲修到八十歲以上皆無不可。學員只須修滿現有大學規定之一二八學分,便由縣市政府與該社區大學核發文憑。為擴大入學面,間接提升全民文化,不宜設入學之學歷資格限制(年滿十八歲之社區公民皆可入學),由學員自身能力是否能通過修課要求之條件,來維持文憑之水準即可。今年通不過,明年再來,重複多少次皆可。若短期內程度不夠者,可安排其修預備階段之簡易課程,預備階段之課程,亦給予學分,但此項安排只屬建議性質,不作強制規定。

(三)課程規劃

  社區大學之課程分三類,學員畢業前須修滿一二八學分中,學術課程須修四十八學分,技能四十學分,社團活動四十學分。

  (1)學術課程依「人文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與「物理科學及數學」分四大領域,各安排由淺至深的課程。並必要時依程度,再分「預備階段」、「基礎階段」及「專門階段」。一般程度之學員,以修基礎階段之課程為主。學術課程之科目舉例如下:憲法、法學緒論、普通心理學、經濟學原理、科技與社會、生命科學概論、哲學概論、宗教史、社會學思想史、當代小說選讀、藝術概論、比較文化、台灣史、原住民文化、當代政治分析、理化概論、大眾數學等。

  (2)技能課程以知識技術之應用與生活需用為主。科目舉例如下:應用法律、汽車修護、都市計畫淺談與實習、親子關係、化學與生活、美容、食品營養、保健與醫學、木工、居家建築與設計、電機原理、水電修護、電腦等。

  (3)社團活動課程由學員自己組織,聘諮詢教師當社團顧問,須修滿四十學分。社團舉例如下:環保社、社區新聞社、人文社、社區工作社、社區規劃社、原住民文化社、慈幼社、校務義工社、美術社等。

(四)專門技能文憑

  社區大學不分科系,但畢業文憑中得依其技能之選修性質,加註主修之技能科目群。

(五)社團活動學分

  本計劃設置社區大學之主要特色,為強調學員之參與社會及其主體性。社團活動佔四十學分。由於學員已為成人,自辦社團會有另一番氣象。同時可促進社區意識之覺醒,並透過參與,提供大量之義工服務人力與貢獻,對於台灣社會改造及文化提升,將有不容忽視之深遠影響。

(六)工作坊之上課方式

  社區大學之另一特色,為強調學員上課時之互動學習與討論。師資不必強求一般大學教授之專業水準,必要時可向現有大學調聘其年輕研究生為兼任講師,來與學員授課,但因授課不以講演為主,而以提供資訊、促成討論之形成為主,年輕研究生反而更能發揮其能力。同時近些年在國外完成專業訓練之大量人才,亟思回流,為台灣貢獻才學,亦應考慮引進。由於上課盡量採取閱讀、寫報告、討論等工作坊(WORKSHOP)之方式,學員知識水準縱然不高,但因其年歲稍長,具有較豐富之社會或生活經驗,講師若努力將學術詞彙譯成生活語言,學員或許其領會之程度,反而比一般大學之年輕學生較深。這種需要講師與學員雙向交流之上課方式,有相互啟發之作用,並有促進知識份子與社會人士相互了解與成長之功能。

(七)社區大學使用教室與據點

  社區大學之第三特色為:學員在校內應有活動據點,而非只來上課,並藉此促成社區居民與中小學之互動。學員可於學校教室後牆,架高釘製木架,置放學員之教學與活動相關物品,並設活動看板。對於中小學之學生而言,這些活動看板便提供了社區活動在學校教育中的潛在課程,同時學員中之為學生家長者,亦藉此共同使用之空間了解子女在學校所受之教育,間接瓦解中小學與社區之藩籬。

(八)縣市設置社區大學教學委員會

  社區大學課程及教材之進一步規劃,如果校內師資達一定水準,可由校內教師擬定,不然由地方政府設置縣市之一「社區大學教學委員會」擬定社區大學之課程教材及參考資料,提供各社區大學使用,以維持並充實社區大學之授課水準。

(九)社區大學行政

  社區大學可設主任一人,以學有專長之人擔任,前述近年滯留國外,受完專業訓練之人才頗多,可考慮擇其有意願及人格較成熟者,迎聘回來擔任此職。又社區大學設副主任一人,由社區居民中有聲望及一定資歷者擔任,屬兼任性質。另設專任行政人員一至二名,其他行政工作盡量分派社團活動之學員擔任,以節省人事經費。

(十)社區大學經費及學費

  學費由學員自付。社區大學經常費用由學費支付,固定設備原則上由縣市政府支付。由於主要固定設備皆借用現有國中小學設備,故經費甚少,縣市政府應可負擔。

《成人教育專輯》

大人在成人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

劉伶姿/成人教育雙月刊執行編輯

  近年來,「普設大學」的呼聲甚囂,從去年的「四一教改」到今年的「七九教改」,此一話題可說是喊得喧天價響,似乎許多人以為只要增設大學就能解決問題。然則,是否多設大學方為良策?且為唯一的解決之道?個人認為何不將角度放到大學成人教育上來看看。

  大學成人教育溯自十九世紀中期英國的大學推廣運動,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其型態已逐漸由傳統型態過渡到新型態的大學成人教育。而所扮演的角色也由原先補救性質的大學課程的推廣,慢慢地轉變成大學直接負起成人教育的責任。前者可以英、美、日等國的傳統大學成人教育及我國的大學推廣教育與教師進修教育為例;後者則以英國開放大學、日本放送大學及瑞典大學回流教育為典型。

  日本與我國一樣深受升學主義所帶來的弊端所苦惱,其近年來體悟到若要消除此一惡習,終生學習關係的建立有其重要性,他們同時也確信有必要打破大學的閉鎖性。因此,日本政府及大學積極辦理成人教育措施,如大學開放講座、廣播講座、夜間教育、函授教育、旁聽生制度、社會人士入學制度等。

  我國雖對成人教育的推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不遺餘力,但大學在開放的過程中,仍多侷限於就學年齡的傳統學生,而忽略了為數眾多的成人。結果造成現今成人體系的有待完善及高等教育改革未能跳離原有的桎梏。因此,在要求大學教育的改革時,實有必要從成人教育及終生教育的角度來了解大學的角色與地位。

 

《成人教育專輯》

成人教育與社區大學

鄭 本/台大數學系教授

  最近許多人在談成人教育,各縣市也都有文化中心在辦理不頒學位,空有其名的「縣民大學」。但一般人談成人教育,存在著一些偏見,總以為社會大眾知識水準偏低,成人教育便是一種補習教育,目的在幫助這些民眾學習識字,學習中產階級的語言談吐,或教他們一些所謂的生活藝術、休閒情趣,或進一步讓這些民眾學習體制教育內的那些教材內容,提高他們的「學歷」,讓他們再走一遍年輕學子所走過的路。

  其實一般做這種主張的人都不了解這些「成人民眾」,正如教育工作者經常不瞭解「兒童」一樣。教育本來有三個層次的目的︰使學習者從教育過程中得到知識的操作性訓練,問題分析力的培養,創造力的發展。但台灣教育普遍偏重第一個層次的知識操作性訓練,學生記很多、背很多,也懂得一些簡單的抽象推理。這使台灣教育在國際上擁有智商偏高的假象。其實台灣的教育並沒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創造力的成長上更只有壓抑。台灣高學歷的畢業生,時常在踏入社會面對變動不息的實際問題時,才開始要動腦筋,學習分析問題。至於創造力則因長年停頓不前,早已萎縮,無法再生。這是台灣學校教育的普遍現象。

  提早離開學校而接觸生活與工作的社會大眾,反而有較多面對實際問題的機會。其實在台灣,高學歷與低學歷的差別在人身上所呈現的並非能力的高低,而很明顯的是不同能力的發展。學歷較高的人多少比較擅長普遍形式的套用,記比較多而廣的東西,學歷較低的人則反而能從自身經驗出發去面對問題。

  辦成人教育就要緊抓這種特點,去延續成人大眾的長處,而補其不足。目前許多成人教育的形式都忽略了成人大眾的這種特點。像空中大學或文化中心所辦的演講,基本上都只單向的在輸入知識,而忽略了成人民眾學習新知的主體性。

  低學歷的成人大眾很能從自身的經驗,從自身與外在世界的互動去了解新知。其實一個人受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他的經驗世界有無打開。書本所記載的知識,有些固然是人類文明中的偉大遺產,但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而是人類在文明創造活動中所累積的經驗。假如把現代知識分成三個主要領域︰人文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那麼,人文學的內容,像文學、藝術,不過是創作者透過他本身獨特的手法來刻劃他個人對人世的深度體驗;社會科學像經濟、政治、法律、社會與歷史,便是人經營社會組織,從事社會活動累積下來的集體經驗;至於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則為人與自然對話的活動中留下來的經驗。怎麼樣使學習者從自身的生活、工作與思維中得來的直接體驗,能與書本所記載的別人經驗相互印證、相互結合,事實上便是教育最根本的課題。

  一個人的自身體驗,如果能不斷與人類不同時空之下的個體或集體經驗相互碰撞,他的知性能力與感悟能力便會漸漸成熟。但當一個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只知單向的輸入所謂的知識,而本身並無領悟或印證。這時他的知識是虛假的,學歷只成為一種社會階級的標誌。如果一個人看莫內的繪畫、羅丹的雕塑、昆德拉的小說,卻沒有感動,他只不過多記得幾個創作者的名字及作品,這樣的接觸經驗不會打開他的經驗世界。

  受教育的意義便在於打開人的經驗世界,使人延伸到不同的時空進入久遠、廣袤或極小。人的經驗世界一經打開,他(她)們的能力自然提高。這便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

  辦成人教育,尤其需要用這種觀點來擬訂教育方式與內容。運用成人大眾在生活與工作中累積起來的主體意識,運用他(她)們較擅於分析問題的能力,提供他(她)們主動延伸自身經驗的環境與機會,教育的成效自然倍增。台灣正來到現代化的關口,我們應藉設置社區大學,使眾人在接觸現代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參與自身世界的形成,以拓廣視野建立新世界觀,並共同解構與建構社會的秩序與價值。這是刻不容緩的事。

  今天,台灣社會最深層的問題是人民對公共事務的疏離,由下而上的民間力量能否形成,是台灣社會重建的關鍵。例如每個人都知道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但他(她)置身事外,無暇也不願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他(她)認為這是政府的事,習慣於以由上而下的方式處理問題。即使他(她)偶爾參與公益活動,也看不到問題的根源,不敢也碰不到問題的核心,對於結構性的異議活動,則深抱戒心。這種態度是長期的中央集權,使社會力萎縮的自然結果;另一方面卻也是台灣社會要現代化的最大阻力。

若是能創立一注重成人大眾學習新知之主體性的社區大學,以工作坊之上課形態,強調學員上課時之互動學習與討論。且校址若能借用社區中小學校,會促進社區民眾了解及參與學校教育,也讓學童看到父母長輩終身學習的情態,有利為開創中小學「家長參與,社區監督」的氛圍。

  希望藉由社區大學的設置,可以激發人民再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以提升台灣社會文化,並進行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社會重建。


《成人教育專輯》

如何在空大有效學習

鍾吉家/空中大學台中公共行政系系學會會長

  如何在空大有效學習!?這是每一個社會人士都急迫想知的,尤其是空大新鮮人。自從我接任國立空中大學台中公共行政學系系學會以來,每天,都接到數以百計的電話,電話的那一端,我可感受到同學的求知慾及上進心是如此的強烈,我願意藉此談談我在空大的滄桑史,讓同學分享我的快樂與悲傷,進而知道如何有效學習。

  話說民國八十年暑假,我從電視宣導短片中,開始得知有「空大」這麼一所學校,抱著好奇心及姑且一試的態度,我開始在「空大」當起了學生,而且先以暑修生的身分研讀。印象中,社會人士對空大的感覺總是「空空大大」,我那時候真的很天真,竟然觀念也是如此,成績不理想當然不消說,我開始知道:空大並不像社會人士所說的「空空大大」,考試光死背考古題是行不通的,當然,空大更不是一所「混」的大學!

  有了第一次慘痛的教訓後,我對空大的課程,絲毫不敢抱有鬆懈的態度,當然,成績有時候不如己意是有,但是這之中的求學態度,其過程是值得喝采的!

  民國八十一年,我正式考取空大,成為本校新全修生。記得專科時代,我就是社團的活躍分子,而且是校刊的總編輯。有鑑於空大有別於一般傳統大學,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毅然決定加入空大的各種社團,拓展生活圈,認識新朋友。四年來,我從參加社團中,收穫匪淺,如:領導力的培養、才藝的發揮 ……等等,最重要的是,社團有一種歸屬感,從其中,可以汲取學長、學姊的學習經驗談,知道如何有效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空大台中學習指導中心幹事周小姐及朱小姐,在排課上、考試地點,皆能為我著想,這對於一個行動上不良於行的我,是有多麼重要,減少了我在空大學習上不必要的挫折感,謹此致謝!

  對於空大新鮮人及有志於進入空大進修的社會人士,多讀、多看、多聽、多寫、多問,乃是有效學習的不二法門,要知道:世上學問,是沒有速成的哦!


九教改列車全民參與教育改造活動

  就在一年一度的大學、高中聯考陸續結束之際,為表達對教育改造的強烈訴求,由民間四一教育改造聯盟所發起的「七九教改列車全民參與教育改造」活動,於七月八日午後展開,滿載「教改種子隊」的台鐵列車,從台北出發到達終點站高雄,與南部關心教改民眾大會師,並舉行「童年重現」晚會。

  翌日,七月九日晨高雄會師的種子隊,再乘列車北上,沿途停靠台南、嘉義、台中、新竹等站,皆有教改種子返鄉,散播教改理念,得以在各地札根,尋求全民共識。到台北站後,教改種子隊遊行前往列車目的地大安森林公園教改園遊會會場。當日,教改會委員兼執行秘書曾憲政也應邀至現場發表演講,呼籲大家共同為教改投入心力,希望在政府與民間的互動合作中,能凝聚共識,訂出教改方案,攜手完成台灣教育改造的重任。(教改會秘書處溝通組林學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