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1 10:49:35朱宥勳

一種不張揚的革命──台灣e店

※這是一個寫作會的集體專題

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wearethe1/11643443


店門口的小招牌──如果有人注意到過的話。

台灣e店
                                                 書店特派員:朱宥勳

地址:106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76巷6號1樓
電話:02-23625799
傳真:02-23632864

營業時間:每日10:00至21:30,除農曆新年期間外,全年皆正常營業。
建議觀光人數:兩人以下,無政治意識型態偏執(無論哪種)者佳。
建議瀏覽時間:一至二小時。

  決定要訪問這家店的時候,我和另外一位特派員說:「欸,陪我去吧,我怕我沒辦法用台語溝通……。」

  這是我假裝自己是個普通客人在裡面泡了一個多小時的數天後說的。任何一個未曾和老闆/老闆娘聊過天的生客在進入這家書店的時候都可能會有這樣的印象。一進門口就是好幾本公鴨嗓前總統的大作,兩側是排滿台灣本土音樂的CD架,在過去櫃台前面的對話是這樣的:
  「啊我欲找○○○,我姆愛聽。」
  「厚厚厚。」

  我想到我曾經在社會學的課堂上不知聽誰說過:為什麼某一個政黨可以把自己和「台灣」這個符號直接畫上等號?為什麼當我們講到台灣,我們想到的就是台語?

  不過逛書店並不是個宜於批判思考的時刻。我繼續往前,看到原住民、客家和閩南的各種資料書堆了幾架。那些資料並不容易找到,印象中是圖書館才會收藏的書目。不止是人文、社會研究,也包括了地理、生物和自然環境的勘察資料;當然,不意外的是有許多作者是日本名字。

  老闆不在,我拿了名片,準備用電話訪問。


最裡面的空間,擺滿了店裡自己設計的T恤等商品。

  我轉向走得深一些。一面兩公尺左右的長牆擺滿了台灣文學的書籍,包括一排台灣早期現代詩人的集子(是像巫永福那麼早的),一套並不齊全的前衛版台灣作家全集(我不懷好意地在其中尋找張大春集;似乎真的沒有)、幾本聯經的書(只記得吳錦發、洪醒夫)、還有半數是我見過或沒見過的台灣文學論述,注定只有學者、研究生和我這樣半吊子寫報告的大學生會讀的那種。

  我在心裡偷偷埋怨,有這麼些書,為什麼門口放的是……然而想想也就覺得必然,無所謂了。

  這家店已經開了十六年了。老闆/老闆娘當初是再跑選舉的演講場合裡看到一個先生總是在擺攤賣台灣相關書籍,問他:「你為什麼不定個店面來賣?」對方認為這沒有辦法賺錢,於是他們便自己開了這家店,原本想開個兩三年應該就會賠光的。


大量台灣本土音樂的CD架,在進門左首。

  我在電話訪問裡差點衝口而出:「那為什麼沒有賠光?」

  好險沒有。後來老闆娘自己說了,他們想到賣本土音樂,銷路比賣書要好。接著又想,總是批別人的東西來賣利潤有限,遂自己設計了一些T恤來賣。我這才想起在台灣文學書櫃後面有個小間,掛著大大的台灣地圖,T恤們或披或掛,印著原住民風格的圖飾或者天真的政治性強烈的口號。老闆娘說:「所以啦,就變成這一塊賺最多,來支撐書店……。」


T恤近照;一些搶眼的特定符號。

  是的,最初與最終都是為了書店。當初這些關於台灣的書很零散,每個出版社都一兩本,他們自己收集,花時間一本本找出來。近年來好點了,報紙上的新書欄可以提供資訊,文化局之類的政府機關也有出版品(那些豐盛的年鑑與資料彙編!),有點名聲之後,某些作者也會把類似的書拿到店裡來賣。現在分明是晚上,可是老闆娘的聲音笑得像是晴天。

  台灣e店就和對面的雅博客成強烈對比。一邊是窗明几淨、木頭地板、光線柔和,可是台灣e店不但招牌不醒目,不特別往裡面望還不見得知道是書店。當初選擇在這裡開店是猜想附近大學生多,應該買書的也多,後來才發現估計錯誤;來店的客人多半是想向外國人介紹台灣文化的,或者是做研究的大學教授。老闆娘說,也許大學生都要買教科書沒有餘錢吧。語氣沒有責怪,可是我聽著卻有些不安。


書店一角,各種台灣研究的資料、各種語文的出版品。

  我想到我常在社會學課堂上聽到的那些名詞。去殖民/解殖。賦權。主體/客體。革命。有關的無關的,一大票名詞。馬克思說,有一個幽靈在歐洲遊蕩,如此真實,如此強大,令所有保守掌權的人害怕。

  可是台灣e店並不強大也並不令人害怕,就算我沒辦法講台語。它只是真實。真實而不張揚地,或者讓我借用一個老而不精準的詞,真實而不張揚地革命。

上一篇:玩物喪志考

下一篇:九月家事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