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9:18:35蔡永源

大腸息肉治療術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https://youtu.be/vpC4RFUcqks案例一:陳女士,五十三歲,癲癇、憂鬱症病史,長期慢性便秘須仰賴軟便劑幫助排便。大腸鏡檢查於乙狀結腸發現兩顆比鄰的腺瘤,較大者1公分,以冷息切方式切除,病理為鋸齒狀腺瘤

案例二:盧先生,六十六歲,三高於診所追蹤。衛生所檢驗糞便潛血陽性轉介至郭綜合醫院胃腸內科門診大腸鏡檢查於整段大腸發現大小不等的息肉共6顆,最大的息肉1.2公分位於乙狀結腸,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切除,病理為管絨毛腺瘤。

大腸息肉基本介紹

大腸息肉是大腸壁上的突起,由表皮不正常增生形成。依病理組織可分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鋸齒狀腺瘤三種,後二者具癌化風險需切除。台灣五十歲以上腺瘤性息肉發生率男性約30-40%,女性約15-20%。大腸息肉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當發生如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或是貧血時,息肉往往已增大有明顯細胞病變甚至已是大腸癌。因此,早期發現腺瘤性瘜肉並將其切除以預防大腸癌就顯得格外重要。五十歲以上、近親罹患大腸癌、抽菸喝酒、肥胖缺乏運動、高油脂低纖維攝取都是大腸息肉的高風險族群。

大腸息肉治療

大腸息肉治療前須評估病灶的位置、外觀、大小,目前主流是搭配內建影像強化設備輔助系統的內視鏡主機做評估。其中窄頻影像技術使用最廣泛,可將大腸息肉做清楚的分類。大腸息肉治療術主要根據息肉的大小選擇治療方式,小於0.5公分的息肉用切片夾摘除,大於0.5公分的息肉用鐵線圈套住切除,又可分為冷切除及熱切除兩種方式。其中冷切除不需接電燒機,故切除時間短,較熱切除不易發生延遲性出血等併發症,臨床上已廣泛使用於小於1公分以下的息肉切除,約90%的息肉皆可完整切除。1-2公分的扁平及粗莖息肉切除主要使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於黏膜下注射如生理食鹽水使病灶充分隆起與肌肉層分離,再以熱切除方式切除,不傷及肌肉層

大腸息肉切除本身不會造成疼痛不適,然極少數患者仍可能發生延遲性出血及大腸穿孔等併發症。一般建議息肉切除後二日內採流質及低渣飲食,第三天後可恢復正常飲食,一週內避免搬重物或劇烈運動。行息肉切除術後如有發生持續大量血便、劇烈腹痛、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務必返院進行評估。

總結

大腸癌的發生率已多年位居第一位,除了健康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外,呼籲糞便潛血篩檢陽性患者及息肉高風險族群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可能的息肉病灶。斬肉除根,永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