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20:07:33蔡永源

屏東海生館復育基地揭秘 飼育員化身小魚兒保姆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林文通屏東報導】https://youtu.be/USI8fk2U7bA位於屏東車城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在經營團隊海景公司對於生物飼育及魚類繁殖用心照料下,目前館內海洋生物種類多達550種以上,自行繁殖的海洋生物也佔了相當高的比例。屏東海生館共有三個展示館,各自有飼育後場來照護這些海洋生物,並孕育出許多新生命。由於復育工作十分細膩,包含溫度、週期,甚至過濾水中魚卵的程序都不得馬虎。因此,飼育員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日常飼育外,更必須充滿溫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海洋新生命。為了讓民眾了解海生館平時照護工作,海生館也規劃了完整的後場參觀活動,讓入館民眾不僅可以認識前場展示缸的海洋生物,更可瞭解飼育人員如何照護這些脆弱又可愛的幼小生命,也進一步認識海洋保護海洋。

   台灣水域館為屏東海生館首座建造完成的館所,完整介紹台灣水域生態。一般民眾對於台灣水域館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大洋池,一天三場的餵食解說更是遊客不會錯過的活動。每當飼育員下水餵食時,總會有大群的鯊魚及魟魚包圍著,當然還少不了金光閃閃的黃金鰺,以及海生館的館魚 - 燕魚;而這些每每讓現場遊客驚豔的魚類,其實也是海生館復育的眾多魚種之一。大洋池除了有寬達16公尺的展示窗,更是個水量高達一百萬加侖的大水缸,由於是展示離岸較遠的海域,因此展示許多大小差異極大的魚類。每當遊客走入台灣水域館後場,除了被大洋池的巨大缸體震懾,更驚訝於收卵復育工作的細膩。

   台灣水域館大洋池屬於魚類混養的展示缸,魚種產卵期間也不盡相同,因此包含時間、水溫、過濾程序都會影響收卵成效。海生館魚兒產卵期間多在48月,飼育員約莫11個半月的週期會進行一次收卵。特別的是,夏季期間水溫稍高時會收到較多魚卵,冬季水溫低時則較少。生物飼育員收卵的位置是在大洋池的溢流孔處,除了魚卵外,也會有包含油沫等雜質,這時就需要考驗飼育員細膩功夫的過濾程序。首先,為了先將油沫及魚卵分離,飼育員會以清水沖洗收卵用濾網,且不能用手觸碰以免破壞魚卵;再用小碗輕輕撈起被沖至水桶中的魚卵,放入第一層濾網中讓油沫及魚卵分離。接著再利用更細的篩網進行第二層的過濾。收集完的魚卵後會放至專屬魚苗孵化桶中,這也是館內孵化魚兒的第一個家;後續飼育員會再隨著魚兒體型大小更換缸體。而餵食的生物也會隨著魚兒大小有所變化,剛出生的小魚會餵食稱做「輪蟲」的浮游生物;再大一些則會餵食橈腳類的浮游生物。

    屏東海生館經營團隊海景公司生物部表示,由孵出卵的受精時間不一定,基本上大概624小時都會有小魚孵出來,但並非一孵出的小魚就可以馬上餵食,因為還會有卵黃囊在小魚的體內提供養份,大概孵出一至兩天左右才會開始吃飯。大洋池收到的魚卵多為黃金鰺以及燕魚,孵化率可高達八成左右,但若在大自然環境中,由於環境因素變化影響較大,加上天敵也多,孵化率頂多12成。

    海生館飼育員從親自收卵到照護魚兒長大,就像是這些魚寶寶的保母一般,必須充滿愛心與細心,陪著牠們每一個時期。為了讓民眾也可以感受這份關愛之情,近距離瞭解海生館魚類的照護和繁殖復育,甚至親手餵食海生館的魚兒們,屏東海生館「魚你同行」後場參觀活動每日限量開放讓民眾報名參加,更進一步地瞭解豐富的海洋生物知識。除此之外,若想親眼見到大洋池魚寶寶的繁殖過程,可以報名夜宿海生館活動-台灣水域館區及世界水域館的海藻森林、鯊魚、極地水域區,就能親自前往台灣水域館的後場一探究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