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腿救星~全人工膝關節置換 人生不再一直被打「X」 打贏保膝之戰逆轉人生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2018年台灣高齡人口(65歲以上)已超過14%,已步入高齡社會之林。依國發會推估計算,台灣會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國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各部位亦逐漸磨損,尤其是負載全身重量之雙膝更顯重要!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顯示,每年都有近2萬國人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且逐漸上升中。
安南醫院骨科許惟傑醫師表示,國人常見退化性關節炎以「膝內翻」(O型腿)為主,約占85至90%,但67歲陳女士則是嚴重「膝外翻」(X型腿)情況,日常生活及走路皆十分不便,膝外翻所造成的膝蓋磨損更讓她感到疼痛不堪。許醫師說膝外翻臨床病例數量遠低於膝內翻,此手術難度高也可以說是醫師的夢靨。陳阿姨先前曾經想開刀但無奈被醫師勸退故忍耐至今,最後在家人支持與許醫師詳細解說後,決定讓許醫師針對其右膝進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意外迅速良好,出院返家後兩週就能自行騎機車出門活動,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已超過半年,正常無異狀。
許惟傑指出,正常人雙腳站立時的膝蓋角度約5~7度,如大於10度則為膝外翻,又依據角度大小分輕度(小於10度)、中度(10到20度)及重度(超過20度)的膝外翻,陳阿姨為35度左右故屬於嚴重膝外翻,對於手術置換人工關節難度是大大提升。嚴重的膝外翻病患可選擇第二代人工膝關節即「髁骨限制性人工膝關節」,可增加術後穩定度,但第二代人工膝關節後續併發症機率較第一代高,活動度也不如第一代理想,所以必須謹慎評估,最後陳阿姨是使用第一代人工膝關節置換,以降低後續併發症機率,活動度也會比較好。
許惟傑醫師強調,因外翻角度過大,術中須不斷評估遠端股骨和近端脛骨關節的截除角度、植入物軌跡與外轉角度,憑自身豐富開刀技術與經驗來正確判斷人工關節墊片厚度、置放位置,依照關節部位承受壓力進行微調。因長期膝外翻之故,容易造成膝外側軟組織攣縮,並伴隨不同程度上膝關節內側軟組織結構鬆弛,因此術後尚需配合復健來增強膝蓋力量,增加行走穩定度。
許惟傑說,全人工膝關節經過十幾年來發展至今,無論設計上及醫材材質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如無併發症之發生如皮膚壞死,傷口感染或股骨踝上骨折,通常關節置換後平均可維持15年左右壽命,有效緩解病人疼痛,因其療效穩定故每年都有近2萬國人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且人數持續上升中。
上一篇:胸腔病院疫起感恩您 護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