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不合 -【全身型過敏性反應】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過敏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症狀輕的會有流鼻水、眼皮嘴唇水腫、皮膚紅疹,嚴重的稱為「全身型過敏性反應」,則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
成大醫院急診部施韋廷醫師表示,有名70歲女性在家不慎跌倒撞到臀部,因疼痛難耐,家人自行提供止痛藥給病患吃,吃完之後卻開始產生廣範圍紅疹、全身搔癢難耐,並合併頭暈及休克的症狀,因而緊急送醫治療。另有名60歲女性,在戶外活動時被蜜蜂螫傷,初始並無不適,但回到家後開始全身冒冷汗,之後意識昏迷及休克。這2個案例都是比較嚴重的「全身型過敏性反應」。
全身型過敏性反應是一種急性、致命,且會影響多個系統的病狀。其機轉為:當外來的過敏原進入體內,會刺激B細胞分泌抗體,這些過敏原會與抗體結合,進而刺激肥大細胞或嗜鹼細胞分泌組織胺、酵素及細胞激素,造成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與過敏症狀。
施韋廷醫師指出,比較常見造成全身型過敏性反應的原因,在藥物部分有:抗生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等,食物部分則有:雞蛋、花生、牛奶、甲殼類等,以及昆蟲螫咬時分泌的毒液等。
全身型過敏性反應會影響許多器官和系統,其中皮膚及黏膜症狀最為常見,約有90%的患者會有包括搔癢、蕁麻疹、臉部潮紅、血管性水腫等症;呼吸道症狀次之,約70%,包括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咽喉水腫、支氣管收縮等;消化道症狀約45%,可能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心血管症狀也約45%,可能會有心搏過快或過慢、休克等;中樞神經症狀則約10%,可能會有頭暈、頭痛、意識混亂、昏迷等。
施韋廷醫師說,全身型過敏性反應的診斷主要以臨床判斷為主,出現以下3種表現中的任一種時,病患很有可能發生了全身型過敏性反應:1.疾病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快速進展,皮膚或黏膜組織症狀,加上呼吸困難或血壓下降/終端器官灌流不足;2.接觸到疑似過敏原後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出現皮膚或黏膜症狀、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終端器官灌流不足、腸胃道症狀等2種以上者;3. 接觸已知過敏原後發生的血壓下降。
對於全身型過敏性反應的處置,主要先維持病患生命徵象的穩定,再輔以藥物治療。但施韋廷醫師表示,預防還是遠勝於治療的,如發現自己對某種物質過敏時,應該盡可能避免再次接觸到該類物質,以避免病情反覆發生,甚至產生全身型過敏性反應。他並提醒,民眾就醫時應該主動提供藥物或食物的過敏史,可以讓醫師避免開立類似的藥物,增加用藥安全;而發現產生疑似過敏反應時,應盡速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