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劇場邀請您「相揪」來看戲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s://youtu.be/yX9e4bvQFUk台江文化中心是全國首座由地方催生、引頸期盼14年的複合式文化中心,是第一個「開放政府政策」形成的指標性文化中心,包括劇場、圖書館、社區大學等複合功能,已經於2019年1月12日開始試營運,並且於試營運期間安排一系列的精彩演出,邀請民眾一同走入台江文化中心,「相揪」來看戲,歡迎趕緊來卡位欣賞全新的台江文化中心,順道來遊台江。
2019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第一場音樂會,在台江文化中心開鑼囉,2月23日,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月湧台江》透過樂器與樂器的對話及高質感的演繹,讓我們來聽聽安平街區的時空幻化,生活中的期待、生命裡的光華,在樂曲行進中愈見清晰。溫潤的月光伴著動人的樂音,映照在台江粼粼的波光上,2月23日【月湧台江】期待與您深情相遇!!
緊接著台江劇場於108年3月2日至3月3日連續2場,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與謝銘祐老師合作的舞蹈作品《秋水》殷切期盼的隆重上場,由台南在地音樂創作家「金曲歌王」謝銘祐老師特別作詞作曲並製作演唱,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以舞蹈劇場結合影像多媒材創作手法,點出舞作人物金小姐母女倆人用不受世俗影響的清澈雙瞳,一同望向一望無際的海平面,殷殷企盼所愛的人歸來的淒美意象與無情宿命,來呈現舞作裡真實與虛幻交替超時空感。
3月9日為您帶來耳目一新,不同以往的全新感官體驗,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全新製作《悟空》,悟空是猴子?是美猴王還是齊天大聖?是男還是女?是仙還是妖?悟空是誰?誰是悟空?
以吳承恩《西遊記》中第一回到第七回的故事情節為藍本,發掘孫悟空的冒險故事,以馬戲的元素,綢吊、大環、地圈、翻滾、特技等,用舞台呈現出花果山樂園,穿梭奔跑、飛躍、登高、嬉戲,垂吊的綢緞是水簾瀑布,也是淌流自我慾望的溪水,滿場飛舞的雜耍道具,是百變換化的兵器,是障礙,也是挑戰,展現美猴王孫悟空不斷挑戰自我與威權的故事。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悟空》為臺灣少見的馬戲專業團隊 表演風格獨特,是國外藝術節節目熱門邀請團隊,足跡遍佈澳門、法國、德國、英國等地。
台江文化中心試營運套票任選購三檔節目享75折優惠,設籍於安南區的居民們有福囉,持身分證至兩廳院售票端點購買,單一節目即享75折優惠唷,相揪大家一起來看戲。熱情歡迎您走一趟台江文化中心,「暢遊」台江文化的藝術生活。
2019十六歲小戲節--青少年扮戲計畫邁向5周年盛大展開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和影響‧新劇場共同合作「十六歲小戲節」,4年間累積孕育了176位在地青年學子接受表演藝術演出製作培訓,2019年將邁入5周年擴大辦理,招牌戲劇養成計畫「少年扮戲」之外,新增「為青春寫一首歌」,由臺灣青少年劇場推手呂毅新設計規劃,與金曲歌王謝銘祐聯手,帶領專業導師,打造專屬於年輕人揮灑熱情與創意的平臺,進行多元創作,展現創意和行動力量。本年度活動將於3月09日起跑,誠摯邀請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16-18歲青少年報名參與活動。
「十六歲小戲節」針對青少年成長蛻變階段,以府城「十六歲成年禮」為發想,帶領青少年以自己的生命故事,進行編演創作和公開演出。將藝術和生命教育課程做結合,以藝術深耕的方式,帶給臺南市青少年一個特別又難忘的成年禮。
萬物皆有其獨特的自然頻率來振動,當兩個或以上的物體振動頻率相同,即使微小的振動最後也可能形成大幅度的擺動。今年「十六歲小戲節」主題為「共振」(resonance),透過「少年扮戲」和「青春創藝」兩大主軸,分別針對對表演藝術之舞臺劇臺前幕後工作有興趣,以及對音樂詞曲創作有興趣的16-18歲青少年,為他們打造專屬平臺,讓高中生體會一群人如何一起創作展演。計畫中鼓勵各式創意,採用激發創造力的教學方式,讓青少年逐步學習,享受創造的過程。
除了「少年扮戲」、「為青春寫一首歌」戲劇演出及音樂創作培訓課程之外,本年度尚有「前進社區,跨世代互動玩劇體驗」、「藝術啟蒙講座」、「校園戲劇推廣講座」、「教師戲劇工作坊」及「青春創藝」等分項活動,不單只以青少年為推廣對象,亦歡迎一般民眾共同參與此表演藝術盛事。
「2019十六歲小戲節─共振Resonance」之「少年扮戲」透過半年三階段的戲劇培訓課程,將會在8月16-18日於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共振 Resonance》,歡迎民眾屆時進場觀賞由青少年集體創作出來的精彩演出。活動熱情招生中,歡迎臺南市青少年踴躍報名,活動詳情及報名表下載至連結中雲端下載,http://bit.ly/2019_16共振招生,或至影響‧新劇場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nvnvtheatre。
《千年之愛/甲骨幽情 陳惠儒油畫個展》
藝術家陳惠儒是以畫刀來做畫,有別於一般畫筆,畫出各式各樣的人文風情及自然樣貌,將畫刀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其畫風時而豪邁灑脫,時而清新動人,除呈現畫筆可表現的細緻感外,更能展現畫筆難以表現的特別筆觸,是十分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家。
此次陳惠儒所展出的作品有別與以往,運用了甲骨文具備的「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以繪畫的方式將甲骨文用了特別、獨到、又與眾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中國文字與藝術結合的另一種獨特魅力的美。
而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現代成熟漢字或標準楷書即由甲骨文漸漸演變而來。
因此甲骨文之風格多變,多樣呈現勁健雄渾、秀麗輕巧、工整規矩、疏朗清秀、豐腴古拙。契刻筆法的甲骨文,筆意充盈,百體雜陳,或骨格開張,有放逸之趣;或細密絹秀,具簪花之格,字裡行間,多有書法之美。當古老與現代碰撞在一起,激盪出一連串令人眼睛為之讚嘆與驚艷的火花,值得大家拭目以待。此次展覽於108年2月22日至3月17日於臺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展出,歡迎對油畫藝術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