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0 21:08:47蔡永源
二期作水稻稻細蟎已現蹤,臺南農改場籲提早防治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雲嘉南地區進行水稻監測,發現二期再生稻普遍有稻細蟎存在,為防止傳播危害,籲請農友及早防治,以壓制稻細蟎族群攀升,維持品質及產量。
稻細蟎為棲息於水稻葉鞘內的蟎類,體型相當微小,僅有紅蜘蛛的十分之ㄧ大小,喜愛高溫潮濕之氣候,多於一期作末期開始出現,二期作族群數量逐漸攀升,至乳熟期達高峰。稻細蟎對水稻的危害方式除了取食造成生長發育受阻外,更會傳播葉鞘腐敗病孢子,造成葉鞘出現病斑、水稻抽穗不良、稻穗不勾頭、穀粒褐化不稔等病變,密度高時,對產量及品質影響甚大。
但由於稻細蟎發生初期植株不會出現明顯徵狀,需至水稻生育末期才會逐漸顯現出來,加上稻細蟎體小難察覺,農友往往於抽穗後才驚覺受害,然此時再進行防治已為時過晚,無法達到明顯成效。稻細蟎主要以風力為傳播媒介,若一稻田出現稻細蟎蹤跡,則鄰近田區都有可能遭受危害,又由於其族群能持續存在於一期作收穫後之再生稻株,假使田間種植時期多樣,或有再生稻田相鄰,皆有利於其發生及傳播。
鑑於以上之生態特性,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對稻細蟎之防治建議可由以下幾點著手:(1)區域內種植時期維持一致,防止稻細蟎於不同生育期田間傳播、(2)一期作若有稻細蟎發生之田區,二期作避免留種再生稻、(3)二期作再生稻田必須加強防治、(4)休耕田區進行耕犁浸水,以阻斷稻細蟎族群存續於水稻殘株上、(5)栽培管理上維持田間通風良好,並適量施肥,防止植株生長過盛助長病蟲害之發生。(6)水稻分蘗至孕穗時為稻細蟎初發生期,可參考緊急防治用藥如4%培丹粒劑,每公頃30公斤,以抑制害蟎密度,降低對水稻抽穗後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