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醫院心臟外科治療『超老』主動脈瘤病人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超高齡患者接受主動脈瘤支架手術,高風險的三大理由:近年來,低手術高風險的微創支架手術已經成為台灣治療主動脈瘤的主流。然而,一些高齡患者治療效果不盡理想的個案仍時有所聞。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楊智鈞表示:事實上,即便是微創手術,超過 75 歲的超高齡患者,治療風險仍舊高出一般患者不少,主要理由有三個:
1. 血管品質較差:尤其高齡女性,血管常常嚴重鈣化又細小,支架操作過程如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血管受傷斷裂。
2. 手術併發症多:老年人常合併多種慢性病,尤其是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需要特殊的麻醉以及術後監測與照護。在住院過程若不特別注意,容易產生併發症,影響治療結果。
3. 解剖結構複雜:過去已有不少醫院分享過高齡病患的治療成功案例,但多數僅止於單純血管結構,老年病患的動脈瘤結構通常較為變異,需要較為複雜性的支架施放技術。
安南醫院在心臟血管外科陳偉華主任的帶領下,自民國102年3月迄今已完成的高齡主動脈瘤支架手術患者75歲以上共計51人, 80 歲以上 25人,手術成功率100%。非動脈瘤破裂之術後30天存活率近99 %,水準與國外知名醫學中心齊平。值得一提的是,安南醫院的主動脈瘤支架手術,超過半數都是需要特殊技術的『複雜性案例』,當中不乏許多他院無法處理轉診的困難個案,還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屬難得。
楊智鈞醫師自 105 年二月起自台中榮總加入安南心臟血管外科團隊,迄今完成4例超過 75 歲的高齡主動脈瘤支架手術,目前病人皆恢復良好並於門診追蹤。安南心臟外科團隊亦持續參與國外專業課程進修與學術發表,提供患者與國際接軌 、 最前沿的尖端醫療技術。由於高齡患者主動脈瘤平時不易察覺,不同專科醫師的警覺性對於早期發現相當重要。我們的患者當中,有許多來自於胸腔科、腸胃科 、家庭醫學科、神經外科不同科的轉介。所有高齡患者在手術前會經過專業麻醉團隊的審慎評估,出院返家後也會由個案管理師密切追蹤 、叮囑病人按時回診。從術前、術中、到術後的縝密規劃,以確保超高齡患者接受主動脈瘤支架手術的安全與效果。
楊智鈞醫師提醒,如果您或是身邊家人符合下列五種情形,可能就是罹患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60 歲以上老年人
★家族中有人罹患主動脈瘤者
★抽菸者
★患有其他血管疾病:心臟病 、下肢動脈阻塞疾病者
★高血壓者
楊智鈞醫師建議以上五種情形的病人,至少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在主動脈瘤破裂前提早發現,接受微創治療,可降低手術風險及提高存活率。
醫療小常識: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主動脈瘤
楊智鈞醫師表示,主動脈(又稱大動脈)是貫穿人體中央最大的輸送幹道,血液從心臟出發後,首先進入主動脈,再分成數個分支流進身體各個器官。一旦主動脈壁產生病變,就會像水球一樣不正常的擴大,這種疾病稱為主動脈瘤。最常發生的位置是腹部區段,稱為腹主動脈瘤。其次是胸腔區段,稱為胸主動脈瘤。主動脈瘤如同身體裡的不定時炸彈,如果放著不管,最後就像水球被灌破一般,爆裂造成大出血,死亡率非常高。在美國,平均每年有超過一萬五千人死於腹主動脈瘤破裂,發明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最後即是因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殞落。
楊智鈞醫師指出,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主動脈瘤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病人在破裂前,通常毫無感覺。絕大多數的病人是依靠篩檢或其他檢查中偶然發現的。平均來講,超過 5 公分的主動脈瘤,每年破裂的機率為 15%,而大於 8 公分以上的大動脈瘤每年破裂機率更高達 50%。
以往治療主動脈瘤需要「開大刀」,剖胸或者剖腹,留下 20 公分的大傷口,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很難承受這麼大的手術。根據統計,超過 70 歲的老年人接受傳統手術的併發症大增,手術死亡率近 10%,若是動脈瘤破裂接受急診手術,死亡率更高達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