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9 20:05:49蔡永源

屏東海生館 飼育員照護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林文通屏東報導】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作為避暑的停靠站,來到館內,民眾似徜徉藍藍大海懷抱中,在海底隧道中還能享受被水環抱的沁涼感受,能親眼目睹壯麗悠游的魚群,而"魟魚"宛如小飛俠般的體態,常成群"翱翔"在水中,是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特色魚類;此外,在餵食活動中,這群美麗魚類更會主動靠近飼育人員討食,成為吸睛亮點。而在這美麗的背後,飼育人員需要費一番功夫用心照護,生物需要定期的接受健康檢查,若有感染寄生蟲則須隔離至後場進行治療,檢疫後重新回到展缸中生活。

有叉頭燕魟及邁氏條尾魟位於後場池中健康檢查,池中仍同時暫住有其他魚兒們,最特別的是,相較於缸內其他魚隻,魟魚泳速較為緩慢,搶食不易,為了確保牠們能順利食得食物,因此飼育人員需要使用人工餵食的模式,主要餵食鯖魚、秋刀魚、鰹魚魚塊等,使營養更豐富化

一開始牠們通常不會主動游近飼育人員討食,這些魚兒需經過人員長期訓餌的過程之後,才會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些魚兒們會主動向前來向人員索食食物的景象。畫面中,牠們主動靠近人員討食之後,人員會溫柔的輕撫牠們,增進彼此的信賴感,藉此能近距離的觀察牠們的行為及健康情況,甚至在進醫療時,牠們也較易於主動接受人員的靠近,不易出現緊迫。

 

※生物知識

叉頭燕魟學名為爪哇牛鼻鱝(Rhinoptera javanica),是屬於燕魟目中鱝科的魚類,卵胎生,以底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類為食,主要棲於熱帶及溫帶各沿海的底中水層海域,具有群游行動的特殊習性,常大群出現於海中上層,此群聚行為主要有利於繁衍生殖、防禦敵人及獵食等的功能;而其略呈菱形的體盤外觀和M字頭型也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及容易辨認的特徵。

   邁氏條尾魟(Taeniura meyeni),屬於燕魟目中土魟科的魚類,又有俗稱魴仔,體盤成卵圓形,

主要棲息於沿岸水深約50~100公尺的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礁沙混合區底中水層海域,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