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醫院泌尿科陳俊孚醫師-結石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s://youtu.be/9TpRDJp8BhI陳先生為解尿困難、頻尿、茶褐色血尿斷斷續續有一陣子了。雖然感覺尿量不多、尿速慢了些,但總體來說還算順暢,也從來沒有解不出來的問題。結果腹部X光檢查膀胱內有六顆三角形的大石頭,連右側輸尿管內也有多顆大大小小的結石。進一步檢查發現,該病人的攝護腺巨大、往膀胱內增生,右側腎臟也因輸尿管結石合併阻塞已有中度腎積水現象。
泌尿道結石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它有三高的特性:發生率高、盛行率高以及復發率高。所謂泌尿道結石是指尿液通過的路徑上所產生的結石,以結石的位置區分,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
就如同俗話說牙痛: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泌尿道結石也是如此。有時結石默默地在泌尿道內產生、長大,沒有甚麼明顯的症狀,然而一但它的症狀發作起來,那可是相當痛苦且累人的。
泌尿道結石如果造成尿路「阻塞」,就容易發生疼痛症狀而讓人警覺,例如輸尿管結石阻塞產生腎絞痛、尿道結石阻塞形成解尿疼痛、尿滯留等。但是疼痛的症狀並非絕對會發生,其他泌尿道結石可能產生的症狀還有:小便出血,有時會以腹痛、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症狀表現,還有的以頻尿、下腹悶脹、外生殖器(陰囊、睪丸、陰莖)疼痛表現。
臨床上對於泌尿道結石處理的方式有四種:不理它、排出它、擊碎它、取出它。處理的方法需根據結石的大小、位置、成分和患者本身的尿路構造、身體狀況做選擇。體積太小、無症狀的泌尿道結石不一定要處置,甚至患者終身未察覺也有可能(不理它)。
然而一旦有症狀或併發症如感染的泌尿道結石就需要處理了。體積小、偏泌尿道下段有可能自行排出的結石,可以藉助藥物、增加水分攝取和運動等方式將石頭排出。然而若是結石的體積太大、結石位置太高不易排出或是形成明顯阻塞時,應考慮採取措施擊碎或取出結石,可以實施體外震波術、內視鏡(膀胱鏡、輸尿管鏡、腎臟鏡)碎石術或是傳統開刀取石手術等。
報章雜誌和網路上都可以搜尋到許多泌尿道結石形成和預防的資料,總結大致上就是從飲食、運動和解尿習慣著手。切記,結石不是生來就是那麼大顆的,總是從細微結晶慢慢長大。
攝取足夠水分(才能產生足夠尿液)、均衡飲食不挑食、根據結石成分改變攝食習慣、適度運動、定量解尿不憋尿等才是有效預防結石生成的方法。一旦結石有症狀發生,應該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處理;有結石病史的患者,也建議門診定期追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