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 18:09:31蔡永源

2015年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報導】農委會舉辦「2015年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馬總統受邀親臨會場致詞及頒發每位神農獎得主當選證書、匾額及獎金20萬元,另12位模範農民也獲頒當選證書及獎金10萬元,以表揚其在農業上卓越的表現。

今年度得奬者,橫跨老、中、青,其中以神農得獎者鄭育松及模範農民廖秉鋐最為年輕,均未滿32歲,是青年返鄉的標竿,也堪稱「青年才俊」;另外,模範農民陳發生,已經80歲,還能持續精進栽培技術,並不忘提攜後進,能得獎,也確實「老當益壯」。本次得獎者,共有7位是「67年級」的年輕世代,這也象徵了未來臺灣農業,具有「傳承、創新、新農業」的時代意義。

 

產業要升級,強化人才培育與品牌建立

馬總統致詞時特別肯定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對農業的貢獻,並指出,臺灣農業對國家糧食安全、生態保育及農民生計的影響,都非常關鍵。因此,農委會近年來推動「小地主大佃農」以規模化或精緻化生產,強化競爭力並積極培訓與鼓勵年青人從農,促使農業升級轉型,同時利用資訊設備、電子商務及機械化等來取代部分農業勞動力的努力,表示肯定。

總統也肯定農委會在對農民有利、發展加值農業及永續發展的原則下,逐步推動以「新價值鏈農業」取代「生產型農業」的戰略,推廣以企業化方式經營,用「品牌」與「產銷資訊化」取代了「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傳統農業經營思維,是值得其他從農者學習的地方。另外,總統也期勉得獎者及全國農民,要用安全的方法產、製、銷,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用的放心,才是農業永續經營的根本,並勉勵得獎者將經驗傳承,在各自專精領域發揮影響力,共同協助提升農業競爭力。

 

十大神農的優異事蹟,堪為全國農友表率

農委會表示,今天獲得神農獎得獎者涵蓋各農業產業,有來自彰化,結合資訊化與自動化監控系統,「用電腦養豬」,且自創「新增豐黑豬」品牌的鄭育松,也是這次得獎者中最年輕,還不到32歲;唯一一位來自離島澎湖縣,從事漁產養殖,並以「天和」品牌行銷歐盟、日本等13個國家的劉天和;來自苗栗縣,以企業化、現代化管理從事甘藷及芋頭加工,並建立「西湖甘藷」品牌及績效獎金分紅制度的李鴻志;來自臺東縣,種植鳳梨釋迦,建立「萬釋迦」品牌,還擔任臺東地區農會鳳梨釋迦經營專區「區長」的莊政雄;來自屏東縣,種植蜜棗,創立「寶島南方棗」品牌,結合蜜棗產業文化商品,並以網路行銷經營品牌故事的潘志民;來自宜蘭縣,種植有機水稻,建立「夢田越光米」品牌,並在當地社區極力推廣「有機村」理念的方福在;來自花蓮縣,導入企業化經營管理與機械化經營有機蔬果的林珮汝;來自桃園市,以種出「眾所期待的蔬果」為目標,推廣產地到餐桌的安全概念,並建立「哈蕃果」品牌的邱清寬;來自南投縣,結合網路遠端監控系統管制製茶環境安全,並建立「大騰天奉」品牌及QR code識別碼,「用監視器種茶」的鄒騰有;還有來自屏東縣,標榜環保養豬,自創「家的香味豬」品牌的蘇鵬,均有令人讚賞的傑出表現。

 2015年十大神農得獎事蹟摘要

姓名

產業別/經營項目

縣市別/所屬農民組織

事蹟摘要

鄭育松

畜牧

()

Ø 彰化縣

Ø 彰化縣芳苑鄉毛豬產銷班第3

為傳統養豬業找出路

只因為阿公在他小時候對他說的一句話:「養豬是良心事業,你要把這事業傳下去。」於是,鄭育松堅持只養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健康的豬隻,也積極育種改良新品種優良黑豬。現年僅32歲的他,更注入創新產銷技術為這個傳統產業打開嶄新視野,至今他的養豬頭數及規模排名全國前八名,在畜養及經營管理上都交出傲人成績單。

劉天和

漁業

()

Ø  澎湖縣

Ø  台灣區海洋箱網養殖發展協會

從產地到餐桌的守護者

跨足養殖之初,很多人都覺得曾經失去健康的劉天和,屢次碰到寒害跟龍捲風時,早晚會收手放棄。但他反而開風氣之先,在一手創立的「天和鮮物」,從魚的培育、繁殖、養成到加工,甚至把生產版圖擴及到畜產、蔬菜,務達安心飲食的理念,才能上菜。難怪他能成為有諸多粉絲支持的「科技神農」,因為那一切佳餚,都是嘗盡人生血淚換來的!

李鴻志

農糧

(雜糧加工)

Ø  苗栗縣

Ø  苗栗縣西湖鄉雜糧產銷班第1

挖掘甘藷產業的黃金價值

從小看著父親靠種植地瓜辛苦地將7個兄弟姐妹拉拔長大,李鴻志對地瓜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高中畢業後因為父親生病毅然回鄉承接父業的他,看到農民生產期產量過剩的無奈,便積極研發甘藷加工系列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他更引進現代化與機械化管理,並建立獎金分紅制度,鼓勵青年回農,要讓甘藷產業能世代延續。

莊政雄

農糧

(鳳梨釋迦)

Ø  臺東縣

Ø  台東縣卑南鄉美農番荔枝產銷班

為臺東農產品盡心力

以「健康」、「安全」為農業經營理念,打造農村產業,推動農業傳承,協助青年農民返鄉創業。建立「萬釋迦」品牌,以多元通路的操作方式,因應多變的市場趨勢,推展外銷、網路宅配等全方位行銷體系。透過農村再生區域策略聯盟與初鹿社區曲禾酒莊共同研發生產釋迦酒及釋迦餅、釋迦方塊酥、蛋捲等多樣產品,提高釋迦鮮果附加價值。

潘志民

農糧

(蜜棗)

Ø  屏東縣

Ø  屏東縣高樹鄉果樹產銷班第24

讓蜜棗成為頂級禮品

農二代潘志民6年多前接手家中棗園,以自創品牌「寶島南方棗」,鎖定頂級禮品市場。他從消費者需求角度出發,克服產期過於集中、病蟲害嚴重及天候影響三大難題,「重質不重量」的田間管理,結合文化創意包裝,讓LV等級的蜜棗不只是農產品,更是年節最佳禮品,成功帶動許多農民學習跟進,開闢農業新藍海。

方福在

農糧

(有機水稻)

Ø  宜蘭縣

Ø  宜蘭縣五結鄉有機米產銷班第4

勇於嘗試新技術造福班員

帶領產銷班榮獲2013年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方福在積極爭取各項專案計畫,推動產業創新經營,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宜蘭地區水稻「全面有機栽培」為經營目標,建立「有機水稻育苗及栽培體系」採用稻種溫湯消毒機及蒸汽育苗土消毒機,避免使用浸種藥劑,且能提高有機育苗率與降低生產成本,供應農友有機秧苗,營造友善生產環境。

林珮汝

農糧

(有機蔬果)

Ø  花蓮縣

Ø  花蓮縣中草藥產銷班

發揮女性柔力落實有機

今年獲獎的唯一女神農林珮汝,以關懷土地與環境永續經營理念生產安全的農作物,並兼顧到週邊生物的棲息與多樣性,落實推動有機農業的實質意義。然而,女性想在以勞力為主的農業生存不容易,而能靠著農業闖出一片天的更是少之又少,她卻能以獨特的女性柔力與堅韌毅力,讓經營的「伍百戶有機農場」2013年營業額達到784萬元,成績斐然令人刮目相看。

邱清寬

農糧

(蔬菜)

Ø  桃園縣

Ø  桃園縣八德市蔬菜產銷班第6

資訊化農業新典範

結合兩代人的特長,邱清寬突破傳統思維,以提高「食的安全」為己志,從友善土地概念出發,搭建溫室落實蔬果有機種植與產銷履歷,紫外線殺菌提高食用安全,持續開發新品種,追求各種美好的可能。近幾年更利用電子商務軟體輔助,導入企業ERP概念,依據季節變化、企業需求精準維持產量,「穩定供貨」好口碑獲得國際知名餐廳推崇。

鄒騰有

農糧

(茶葉)

Ø  南投縣

Ø  南投縣仁愛鄉特用作物第16

青春正盛的優質茶農

十幾歲就入山深耕,大騰茶園二代傳人鄒騰有,從茶園管理開始到後端的焙茶與行銷,都親力親為,從中慢慢去領會精髓。他創新研發球型香檳紅烏龍、高山美人茶,提升附加價值,並導入企業經營理念,建立自有品牌、茶園CIS識別系統,茶品暢銷國內外,繁榮原鄉經濟,吸引原住民青年返鄉打拼。

蘇鵬

畜牧

()

Ø  屏東縣

Ø  屏東縣麟洛鄉毛豬產銷班第1

找回養豬業的尊嚴

8頭母豬養起,發展到現在養豬頭數25千頭,蘇鵬採用水簾式控溫的全面防疫養豬場,養的豬會自己上廁所,還擁有身分證(生產履歷),並設置全臺最大規模廢水回收沼氣發電系統,最近更設立肉品直營門市,「從農場到餐桌」全方位照顧消費者健康,榮獲神農獎,他最感到欣慰的是,找回了養豬產業的尊嚴。

 

2015年模範農民得獎事蹟摘要

姓名

產業別

(經營項目)

縣市別/所屬農民組織

事蹟摘要

張志清

農糧

(山藥)

臺北市/

 

台北市士林區山藥產銷班第1

管控產銷 山藥走出一片天

積極參與吉園圃、產銷履歷、山藥品質安全生產驗證制度,張志清以在地深耕,永續發展為理念,提升栽培技術、合理管控生產成本,以新鮮、安全、健康、高品質及多樣化的需求為訴求,促進山藥產業蓬勃發展。同時改良傳統山藥加工方式,開發山藥生鮮禮盒、山藥養生薏仁粉等生鮮與加工系列產品,提升附加價值。

陳發生

農糧

(稻米)

新竹縣/

 

新竹縣竹北市良質米產銷班第1

一甲子熱忱打造安心在地米

務農超過一甲子,80歲的陳發生對稻米栽種的熱情不曾消退,到現在仍持續研究新品種和能讓稻米品質更佳的新技術。他帶領產銷班打造香度、軟度和Q度兼具的良質米。九年前為了一句「不想被大米商欺負」,建立了自動化加工生產線管理,從風榖、碾米到行銷一手包辦,與在地農民互相照顧,讓米價不再被操控。

廖秉鋐

農糧

(文心蘭切花)

臺中市/

 

台中市新社區花卉產銷班第7

擴展文心蘭外銷的尖兵

由於對花卉的熱愛,讓專業是電機、從事機械鈑金的廖秉鋐回鄉變成推動文心蘭外銷的最佳急先鋒。他不僅落實SOP標準流程延長瓶插壽命,開創多樣化行銷通路,更精進產銷技術創新,萃取文心蘭植株側芽製成面膜,未來更將開發其他保養品,讓產業邁向更豐富的無限可能。

曾建和

農糧

(蔬菜瓜果)

彰化縣/

 

彰化縣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7

為故鄉建起一座農業城堡

源於對農業的憧憬,於是他回鄉搭起溫室種小番茄,建立屬於自己的農業城堡,曾建和說:「這是能做一輩子的工作」。原本是門外漢的他,不畏挫折與他人眼光,堅持做對的事,現在他創立栽培耕作制度並精進產銷技術、拓展多元化行銷通路、更推動產銷班獲吉園圃標章、共同行銷採購,協助青年成為務農伙伴,期盼在家鄉共享安居樂業。

蕭甫倉

農糧

(花生加工)

彰化縣/

 

彰化縣大城鄉雜糧產銷班第4

將花生舊產業注入新生命

退伍後,蕭甫倉接手家中百年傳統製油廠,但是當時除了阿公留下的老舊機器與「咱做人賣東西都要實在」的殷殷教誨之外,其他資源都要自己想辦法。於是他從自行改裝家傳老舊機器開始著手,並創立「蕭師傅」品牌,研發各種花生加工產品並改良產品包裝材質以延長保存期限,更建立標準化生產與加工流程,澈底為老油廠注入新生命。

林錦藤

畜牧

(有色肉雞)

雲林縣/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

打造雞隻養殖新視界

就在十幾年前很多人對臺灣農業還不具信心時,林錦藤反向思考,認為大規模經營具有很大商機,於是一腳跨入有色肉雞養殖。他除了堅持科學化管理,飼養優質無藥物殘留雞隻之外,更建立品牌積極推廣與技術交流。目前他的畜牧場在仿土雞之市場佔有率高達6%,成功將養雞業帶入規模化的現代養殖管理模式,打造一方傳奇。

林春生

農業

(蕹菜)

雲林縣/

 

雲林縣莿桐鄉蔬菜產銷班第3

以創新帶出蔬菜種植競爭力

回鄉從農種植溫室蕹菜已經18年的林春生,每天看的、做的、思考的都是如何提供消費者更「新鮮、安全、健康」的蕹菜,是名副其實的「蕹菜達人」。他建立標準化生產與系統化管理,並且研發土壤蒸汽式消毒機,有效降低土壤病蟲害,更不藏私與產銷班班員分享交流,帶動當地產業創造出傲人的競爭力。

曾明村

漁業

(文蛤)

雲林縣/

 

雲林縣口湖鄉文蛤產銷班第3

背負傳承使命的文蛤達人

養殖文蛤已經39年的曾明村,作為雲林當地文蛤養殖的領頭羊,他積極創建優質漁產品牌,推廣純海水養殖以避免抽取地下水,更建立文蛤養殖示範點,積極整合當地傳統文蛤養殖戶。除了要提升文蛤經濟效益,改善漁村生活外,更希望能鼓勵年輕人回鄉投入養殖業,為漁業注入新活力,讓產業能永續傳承。

葉豊仁

農糧

(蔬菜)

嘉義縣/

 

自營葉班長有機概念農場

當個有尊嚴的農夫

十年前種植花卉獲得傑出農民,後改種溫室有機蔬果,致力推廣有機蔬菜、有機農業、校園食農教育,2011年起提供新北市280 所學校營養午餐食材,其間亦多次技術指導剛果共和國、香港、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關島分享有機農法。葉豊仁認為投入有機農業的好處是健康、有尊嚴而且能賺到錢,最喜歡聽到小孩子說「蔬菜好好吃」。

吳信忠

農糧

(茶葉)

嘉義縣/

 

嘉義縣梅山鄉農會特用作物產銷班第1

奉上最上等適意的茶

茶葉領域打拼30年,吳信忠的理念一以貫之「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歷來優良茶競賽戰績彪炳,得獎無數,創辦的「上意茶廠」接連榮獲五星級茶廠最高獎賞,又不計成本投入設備再升級。吳信忠不斷精進,期望精心孕育的阿里山茶品攀登頂峰。

江順良

農糧

(養蜂)

臺南市/

台南市玉井區養蜂產銷班第1

向蜜蜂學習的人生

小學畢業開始學習養蜂、採蜜,2000年創立「宏順」品牌,所生產的龍眼蜂蜜屢次在蜂蜜評鑑上獲得佳績,包括無數次的特等獎與頭等獎紀錄。江順良把蜜蜂當成孩子,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蜜蜂,因而從牠們身上學到「勤勞、盡忠職守」,幾乎全年無休,付出如此心力的成果便是給消費者最香醇甜蜜的蜂蜜。

邱瑞斌

農糧

(木瓜)

高雄市/

高雄市六龜區果樹產銷班第26

帶頭衝 六龜木瓜有口碑

從農業門外漢到享有「木瓜博士」的稱號,邱瑞斌憑著強烈求知慾,積極參與木瓜相關試驗工作,致力於提升木瓜栽培管理效率及品質,他所帶領的產銷班運作良好,自創的「波飛」品牌,以優質安全的木瓜回饋消費者,在市場上也賣得更好的價格,他除了追求個人獲利,更著眼於社區產業共榮。